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225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摘 要】 本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究,认为儒家思想以其独立性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同构性,作为中国文化的内核渗透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构成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大背景, “礼”与“仁”是儒家学说两大思想支柱。进而提出伦理政治观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传统文化;伦理政治观 各派学者对于政治文化的含义是什么,看法相左,众说纷纭。但不谋而合的是,大家都把政治文化看作是政治体系活动中的主观性成分,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活动中的价值、情感与态度。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在其杰作

2、比较政治学中,把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间内对政治潮流的态度、信念和感情的总和,是政治体系的基本领向。要正确认识政治文化的含义,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去了解:首先,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成分,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政治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它反映了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必须注意的是,政治文化虽然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文化是政治与文化的简单媾和,也不是说政治文化就是文化在政治领域中的表现和作用。其次,一方面,政治2文化在内容上是关于政治体系的主观性因素的复杂综合;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在方法论意义上,是通过对个人、集团、民族的政治倾向或态度类型的分析,

3、来研究政治体系的一种新方法,对政治体系的持续与调节发生巨大影响。其三,政治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具有阶级的和社会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利益的必然反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将政治文化概括为如下定义: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指的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体系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感受、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等主观意识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 具体而言,政治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政治认知成分,即一定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认识和意识,它是政治文化中的理性部分;二是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的感情、态度,包括热爱

4、、忠诚、怀疑、疏远等情绪;三是政治评价成分,即对政治体系的价值判断、意见。 阿尔蒙德进而把各种各样的政治文化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地域型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所知甚少或一无所知,也不抱任何期望,更不做出任何努力;第二类是传统依附型(或臣属型)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施加给他们生活的影响有所认识,但他们只处于政治体系的输出端,对政治体系持被动态,充当执行者的角色,而不是积极地去影响政治体系,不能主动地把自己的要求输入政治体系;第三类是参与型政治文化,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不仅意识到政治体系的输出部分,而且还要对“输出部分”施加影响,并有较高的政治技能。 3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夏商

5、周三代,定型于秦汉,又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沿革发展,近代开始衰微。根据马克思主义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参考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分类,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臣属型”政治文化极为相似。无论是它所赖以形成和延续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政治结构和文化土壤,还是它的本体,都带有浓厚的等级依附色彩,有着极其深刻的臣属型烙印。具体表现为:以君主为中心的单向辐射性政治意识形态,天、君、国、家长合为一体的政治认知;依附着家国、君父的各色臣民士、农、工、商、官,其主体性的普遍沦丧,等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为直接、集中地反映,也最为能动地反作用于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表现出的人对人的依附关系也最为突出和典型

6、。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成过程中,以儒、墨、道、法四家影响最大。但墨家的影响不出战国,其他三家的思想则相互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下来,构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大特色。其中又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居于支配地位,所以人们又常常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称为封建政治文化或儒家政治文化。因为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加之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有着最为发达的传播手段,其他阶层人士均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儒家的思维方式、社会观、道德观的影响,并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同化。儒家思想以其独立性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同构性,作为中国文化的内核渗透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

7、构成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大背景。 4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钟明善先生在其中国传统文化精义中做出如下统计:一是“人文主义说” ,认为从商周时期早期政治思想产生时起,其基点就是从人事去体察天命,而不是从天命中去体察人事;二是“王权主义说” ,认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主题是伦理道德,而不是政治的平等、自由和人权,这种认识结构便决定了人文思想只能导致专制主义即王权主义;三是“实用理性说” ,认为血缘宗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现实历史基础,而“实用理性”则是这一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要特征,主张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乐观进取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四是“不断变化说” ,或者叫做“不固

8、定说” ,少数学者实际上否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存在核心精神和本质特征,理由是包括政治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种观点过于偏颇。 客观而言,伦理政治观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而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是以“礼” 、 “仁”结合为本体的,它适应了伦理型社会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生成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它本身就是政治实践的最高原则。 什么是“伦理”?其本义指事物的条理,如礼记?乐记所言:“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郑玄注:“伦,犹来也;理,分也。

9、 ”后引申为伦理道德之理,亦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伦理”又与“伦常”相提并论。 “礼”与“仁”是儒家学说两大思5想支柱。 所谓“仁” ,源出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 ”仁,指一种好品德。孔子将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并把恭、宽、信、敏、惠、智、勇、孝、悌等都纳入“仁”的范畴。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孟子说:“仁,人心也” (孟子?告子上 ) 。他认为“得天下者谓其仁”(孟子?公孙丑上 ) 。总之,仁既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又是一种个体人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和全面修养的标志,同时从社会而言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国” ,是人类最高的社会境界。 所谓“礼” ,最初

10、是指祭神的器物和仪式,周代把礼从形式中区别出来,发展成为一种以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左传?隐公十一年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 ”孔子推崇周礼,主张对民“齐之以礼” 。汉儒对礼作了进一步论述,认为“礼者,理也” ,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礼记?曲礼 ) 。到宋明时,礼学更成为理学的范畴,如直讲先生文集?礼论第一言道:“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 , “曰仁,曰义,曰信,礼之别名也” 。总之,礼既是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又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即以血缘为根基、以等级为特征的统治体系。 仁与礼的关系: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仁的实现途径。伦理政治观起源于血缘根基的道德规范,以“孝”和“悌”为中心,家国同构,并以仁的规范实现礼的要求,将政治诉诸伦理,给政治关系笼罩上了一层人伦与血缘的外衣。伦理政治观强调“正己而后及人,内圣而后外王”的原则,主张用道德规范实现6政治统治,把政治关系归结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并最终归结为心理结构,主张内省以正吾心、教化以正民风,实现政治与道德人伦的一体化。 综上所述,伦理政治观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