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的构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125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的构建【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诗意课堂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经典诵读,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中体悟诗意;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涵养诗意的情怀;创设诗意的课堂环境,营造美的文化氛围;构建以读为本的主线,让诗意在诵读中散发。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诗意;情境;构建途径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高山流水,浓云薄雾,无不赋予了中国语言文字以优美的灵气与生命,使语文浸染了浓浓的诗意,赋予了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激情和浪漫。正如当代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所说:“培养学生成为 21 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

2、的作用” 。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它的活力、灵魂和生命亦是诗意。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为了应试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将这原本最美又最具有诗意的学科变得十分的枯燥和死板。提炼出的技巧式的口诀,干巴巴的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诗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测验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望而生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人类数千年来的文化经典似2乎只能在试题中才能一窥“尊容”

3、,那“月落乌啼”的孤寂,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挥洒似乎被锁进了阅读赏析题的抽屉里。于是乎,诗不再美丽,不再可爱,不再诗情画意,而是在一道道精心设计的题目逼问下,变得陌生和“狰狞”起来如何让语文回归其诗意本色,成了当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克服以上现象、营造诗心画意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加强经典的诵读,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中体悟诗意 语文新课标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要完成 400 万字的阅读量,这样的阅读量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恐怕很难完成。哲学家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而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怎样做呢?我想当

4、务之急是要带领学生进行诗意的阅读,品味书中美妙的故事,体会书中纯美的语言,感受书中优美的意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启心智,长见识。我们要充分利用那些丰富可感的人文资源,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诗意琴弦,去点燃学生追求崇高、完美的火焰。我们要指导学生多诵读文本和经典,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抚一抚古琴,让他们听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之曲;拉一拉二胡,让他们看到瞎子阿炳在苦难中不屈的灵魂;敲一敲黄钟,让他们触摸触摸祖国母亲厚重坚实的臂膀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涵养诗意的情怀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有3的老师讲起来

5、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有的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围上来问这问那,气氛热烈;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却躲躲闪闪,惟恐避之不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自身的“修行”和个人魅力不同造成的。 语文是一门常新的、与时俱进的学科,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时时学、处处学,对自己的本专业知识学有专长,要时时浸淫于古今中外文化大师营造的精神家园中。与此同时,目前我们全国各地所用的教材文本也“百花齐放” ,各具特色。面对多姿多彩的教材,我们还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激情满怀的人,一个对悲欢离合有着敏锐感触的人。要学会以情激情,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

6、用外表、体态、眼神、笑脸、手势、语言使学生真正受到诗意的熏陶和感染。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盎然。 三、创设诗意的课堂环境,营造美的文化氛围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他们展示才华、放飞思想的天地。诗意语文就是要追求自由、自然的学习氛围,彰显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思想意志。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倾听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诗意的语文课堂,我们教师要让学生“说起来” , “动起来”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创设诗意的对话情景,让学生直接面对如诗如画的文本,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弥漫诗意的云烟。其次,在课堂评价中

7、,教4师应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不轻易用“正误”来评点学生的感受,而应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课文“品头论足” 。 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诗意课堂的主人,学生诗意的语言正是我们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我们一方面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锤炼、推敲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诗意化,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教态,给学生诗一般的导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教师一块主动互动,进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扩充学生诗意的视野,在教授诗文时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或视频等现代媒体,在美的情境中反复吟咏,使学生在脑海中把语言幻化成电影画面,使其完全投入到这种诗意的境界

8、中去。 四、构建以读为本的主线,让诗意在诵读中散发出来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过, “语文是读出来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初读时,整体全面的感知课文内容;在细读时,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品读间,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熟读后,积累语言文字。 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明白阅读“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握读的整体性,应当摒弃那种把整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的做法,注意把握文章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

9、,腾出时间来不间断地进行以整篇文章为对象的阅读训练。另一方面要注意读的有效性,应注重“精讲多读” ,在学生疑难、困惑处;在课文经典、5妙笔处,教师当淋漓尽致地讲解,并“以讲促读” ,读出学生心中所感受到的那份情感、那份诗意。 作家王安忆曾说:“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你的呼吸。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正是这样一片森林,这样的森林滋润着我们的呼吸,联结我们的心灵世界。走近这片森林吧,成为森林的主人;扩张这片森林吧,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意的绿色。 【参考文献】 1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6沈海霞.享受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J.江苏省 2004 年教育科研优秀论文选. 7魏星、杨艳.言与意:演绎语文的精彩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12. 【作者简介】 张 伟(1985.1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陕西师大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中学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