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278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与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轼与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轼与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轼与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轼与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苏轼与姜夔词风之比较研究【摘 要】通过从苏轼与姜夔词风入手,首先梳理了苏轼词风与“豪放词”的关系,指出苏词词风主流“清旷” ;继而浅析了姜夔词风,主要特色是“清空” 。接下来对“清空”与“清旷”作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豪放派;清空;清旷;苏轼;姜夔 一、苏轼的词风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进士。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出身在一个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请求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任命三年后先后任职密州知州、徐州和湖州。后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因事任惠州、儋州知州,中间于元佑元年时任翰林学士,又出知杭州、颖州等

2、。北还后病死常州。苏轼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谪的过程,既经顺境,复历逆境,荣辱祸福、穷达得失于一身。 中国古代文人,或多或少都被三种思想影响着,即“儒、佛、道” 。苏轼亦不例外。多少中国文人失意、愤懑、颓废、心灰意冷,躲进乡野孤苦终老,这与庄子的“道”字都是有相关的地方的。为官贬谪似乎都已成了古代文人共同的遭遇,隐居山野便成了他们最终的归宿。其间不为五斗米折腰者不乏其人,但能有苏轼豁达与乐观者却寥寥无几。正是这种满足于既有的人生态度、高洁的人格,成就了旷达雍容的老苏。也2正是这种乐观旷达的态度,才形成了苏轼作品所特有旷达豪放的风格。 苏东坡以词作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

3、。被后世论者尊为“豪放派”鼻袓,然而,苏轼豪雄词作在其传世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十不足一,只因其全新风貌而引起广泛注意,因而后世相对忽略了苏词更大数量其他风格的作品。但实际上,从作品数量上看,苏轼表现“放” ,也就是清旷风格的词要远远多于表现“豪”这种风格的词。 所谓“清旷” ,是指用语清雅明净,所抒发的感情疏狂通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词作整体显示出清明境界和旷达气质。这类风格不但作品数量多,而且渗透到其他风格中。即使在苏轼新开拓题材的作品,如念奴娇大江东去 、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中,这种清旷意味也占据了主要地位,因而这种风格才称得上苏词的主要风格。 我们再从词的意境上来看,苏轼的词,清旷、空旷、

4、淡泊、气韵。这些意境特征,既包涵了精神状态也包涵了自然状态,他们是客体和主体的结合,换一句话说,它既追求外在形式美,也追求内在的精神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这是作者慷慨豪迈的审美理想,刚柔结合的美学原则的具体反映。 二、姜夔的词风 姜夔不仅作词,还是一位精通音乐的雅人,在他的词调中十分讲究音律,这也得到了人们的好评。陈模在论稼轩词中对姜夔的词做了较高评价:“近时作词者,只记周美成、姜尧章等,或曰:美成、尧章以其晓音律,自能撰词调,故人盛服之。 ”柴望则从姜夔词风格的独3特性方面对其大加赞赏:“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宋作尤莫盛于宣、靖间,美成、伯可各自堂奥,俱号称作者。近世姜白石一洗而更之。 暗

5、香 、疏影等作,当别家数也。大抵词以隽永委婉为上,组织涂泽次之,呼嗥叫啸抑来也。唯白石词登高眺远,慨然感今悼往之趣,悠然托物寄兴之思,殆与古西河桂枝香同风致,视青楼歌红窗曲万盫。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一般认为,姜夔的贡献主要在于在词的传统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姜夔虽然接受苏轼影响,也移诗法入词,但走的路子却与苏轼不同,他借鉴江西诗派语言清劲瘦硬的特色,改造传统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风格,从而创造出一种清劲空灵的审美风格。 清空说是南宋末年词人张炎提出来的。他在词源中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味。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

6、可见“清空”是指既古雅峭拔又空灵无迹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词的语言,但又不专指词的语言.而更要命意、造境的清雅和空灵。 姜白石锤炼词句、推敲声韵、讲究用典、创设意境,这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美学特色,别有一种风流潇洒之文采。白石的词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联想等手法来点染气氛,造成跌宕起伏的效果,凸现词的主旨。 “清空”并非子虚乌有的虚无,而是善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写情状物又多用侧向思维,不从正面直接刻画,力图侧面着笔,虚处传神。姜夔的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4慨融于咏物状景之中,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7、三、 “清空”与“清旷”对比研究 苏轼的“清旷”与姜夔的“清空” , 在词学审美与人格精神都有惊人的相似。张炎在词学审美批评中以“清空”为高标,既极力推崇白石,也从未对东坡置微言。 “清空”作为理论批评范畴,主要指运用高骞的骨气来调遣清疏的文藻,创造出高超绝俗的风神。东坡词的清新疏旷,白石词的高洁幽远,都具有相似的美学特点。 东坡姜夔词作的共同特点“清” ,体现在苏轼与姜夔词作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方面,都具有相似的取向。苏轼与姜夔的词作都显示出类似晋宋风流的韵致与气格,东坡词表现出的备受打击贬谪,逐放天涯而仍旧情怀旷逸、潇洒如故的气度,而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也已早成为定论。 在“清”的共

8、同基础上,东坡姜夔分别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前面已经说过,苏轼的词风主要体现为“清旷” ,所谓“旷” ,指的是苏轼词作中体现的潇洒达观、洒脱自如、无视世俗与偏见的特色。在东坡词作中,旷达风格主要显示为人生态度。词中贯穿着苏轼的浩然之气,树立着正直耿介文人的人格。 姜夔的词,同属清雅风格但却显示出与东坡词不同的面貌,白石词呈现着清冷、峭健与超脱的感觉,从而形成的种闲远平淡、冷香幽约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境界,与苏轼的词相比,姜夔的词作显得更加清寒、峻峭与幽深。欣赏姜夔的词调,读者会被带入一种幽约清寒的意境氛围之中,并浑然不知。白石词更多的给人以幽约清寒之感,较之苏5轼,虽然同样清雅高妙,但

9、却弥漫着一种苏词中感受不到的四野迷茫、天涯无路的悲凉。白石词虽然与东坡词同样一尘不染,但苏词中的澄澈明净之感几乎淡到不存,取而代之的是透入骨髓的清寒与悲凉,而这,是只有在姜夔作品中才能感受到的。 姜词与苏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姜承袭了苏词“清”的特色,并将其“旷”发展为“空” ,其中体现出宋词艺术发展情况,同时也折射纯北宋到南宋时代精神的变化。从苏轼到姜夔的文化精神转化,也标志着封建时代文人古典理想人格向近世理想人格转变的完成。 姜夔的词为什么影响力如此之大, 我认为关键在于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词曲的艺术风格, 那便是区别于吴文英、周邦彦“质实”的“结体于虚” 。也就是张炎说的“清空” 。姜夔的

10、词不论是感慨世事、时事, 还是怀人、念物、纪游,无不叫人感觉一股“清气”幽悠而来。 念奴娇咏荷提到:“闹红一舸, 记来时, 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 玉容销酒, 更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 青盖亭亭, 情人不见, 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容易落, 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 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江南荷塘, 凌波仙子, 出于污泥而不染, 荷香清幽, 冷冽嫣然, 萦绕在纸上,更萦绕在词人的心间, 词是荷, 心也是荷了。姜夔的这首咏物词, 以荷喻志, 骨重神寒, 不可不谓其志“清” ,其他如“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往” , (点绛唇 ) “何时共渔艇, 旧家乐事谁省” (湘舟 )等都表达了他用世不能得, 以隐居为志的“清”气。 6基金项目:2011 年厅级项目姜夔自度曲音乐风格研究2011sk37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庆恬(1982- ) ,女,硕士,安徽淮南人,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