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发现金代墓葬.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280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县发现金代墓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县发现金代墓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县发现金代墓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县发现金代墓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县发现金代墓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唐县发现金代墓葬【关键词】河北唐县;金代墓葬;仿木结构 【摘 要】2011 年 9 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经清理发掘,出土瓷器有盘、碗、罐、盖、瓶、盆以及银簪、骨质牙刷、铜钱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对比研究,此墓葬的年代为金代。 2011 年 9 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地基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该墓葬位于县城东方秀轩小区,北距光明东路 40 米,东距东二环(即张石高速公路引线)260 米,南侧 150 米处为方舟小区,西邻华胜汽车修理厂(图一) 。墓葬处于距地表深约 4.5 米的建筑物基槽

2、内,基槽底部与墓门顶部基本平齐。因墓葬位置靠近基槽南壁,为避免塌方,保证安全,仅清理了墓门及墓室,墓道未予清理,墓葬编号为 M1。 一、墓葬形制 墓葬为砖砌仿木结构单室墓,平面呈圆形,穹隆顶,坐北朝南,方向 190。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组成。 墓门 位于墓葬南部正中,为仿木二层楼阁式结构(图二) 。墓门下部砌砖两层作为门基,上砌出上额柱内侧砌有门额和立颊,门额正中砌出两枚长方形简易门簪。柱柱头上砌横梁,梁上有一斗三升铺作两朵,2上承二楼地面枋,枋上砌有仿木楼阁,有金柱和檐柱各两根,为前、后出单步梁结构,面阔三间。梁架上砌普柏枋,枋上有砖砌柱头铺作两朵,为单昂四铺作计心造,全部铺作出跳甚短

3、。华拱上承托柱头枋,柱头枋雕作连隐慢拱,其上砌散斗。跳昂之上砌出耍头以承替木,替木上砌断面为方形的飞檐椽。铺作之间砌拱眼壁,飞檐椽之上排列有一层砖雕板瓦,为墓门的最上部。整个墓门正面饰有朱砂红彩,但遭受泥土侵蚀严重,图案已漫漶不清。墓门背面上部自板瓦以下用横砖垂直砌下至甬道顶部,未加任何雕饰。墓门通高约 3.1 米,上宽下窄,上部最宽处约 1.6米,下部宽 1.26 米。墓门入口处用青砖呈菱角牙子状交错封堵。 甬道 圆拱券顶,宽 0.78 米,进深 0.7 米,高 1.24 米。甬道后部有砖砌券门,高 1.1 米。 墓室 平面呈圆形,径 2.8 米,高 2.1 米,墓室在券门上部逐渐内收为穹隆

4、顶,内壁高 1.6 米处有一层青砖砌成的突檐一周(图三) 。墓室顶部正中留有一直径约 0.5 米的孔洞,上置一直径 0.6 米、厚 0.2 米的八棱汉白玉石雕构件,从构件造型推测应为经幢基座残件。 墓室内积满淤土,在距墓室底部 1 米左右的淤土中开始出现零星彩绘白灰泥皮,依稀可辨有茶杯图案及“院李”等字样。在墓壁下部青砖表面也发现有零星彩绘痕迹,故推测墓壁原绘有壁画,因多次遭受水患,导致壁画全部脱落,混杂于淤泥之中。 棺床位于墓室北侧,其南侧砌有宽 0.5 米、长 1.1 米的砖墁地面与券门相接,棺床高出地面 0.05 米,东西长 1.8 米,南北宽 1 米。 在棺床上部淤土中清理出铜钱若干,

5、并发现有零星板灰残迹、锈蚀3棺钉和破损头骨一个,在棺床南侧发现一些零散的肢骨。墓室东南部出土随葬品,有盘、碗、罐、盖、瓶、盆、银簪、骨器等。 二、出土遗物 1、瓷器,7 件。 白釉盘 1 件。M11,敞口,斜腹,小圈足,口沿为芒口。盘内中央刻一莲叶纹,莲叶四周有水草纹。通体施白釉,釉色偏黄。口径 17.2 厘米,底径 5.4 厘米,高 2.9 厘米(图四,1) 。 白釉碗 2 件,形制相同。敞口,斜弧腹,小圈足,口沿为芒口。通体施白釉,釉色微黄,釉面局部有零星气泡。标本 M12,口径 20.1 厘米,底径 6.7 厘米,高 7.7 厘米(图四,2) 。 粗瓷罐 1 件。M19,敛口,鼓腹,口与

6、底部无釉,露白色胎体,胎体厚重,较粗糙,内外施酱釉,通体饰平行弦纹数周,器身有一道纵向裂纹。口径 16.9 厘米,底径 17.5 厘米,腹径 30 厘米,高 32 厘米(图四,7) 。 器盖 1 件。M17,盖上有一圆形钮扣状捉手,外表通体施白釉,釉色偏黄,折沿上翘,在折沿处釉面中带有大量细小气泡,盖内侧露白色胎体。直径 11 厘米,高 3 厘米,内口直径 8.5 厘米(图四,6) 。 鸡腿瓶 2 件,形制相同。口部微卷,束颈,溜肩,腹部修长,口与底部无釉,露白色胎,胎体厚重,较粗糙,内外施茶叶末釉,通体饰平行弦纹数周。标本 M18,口径 5.8 厘米,底径 7.6 厘米,腹径 14 厘米,高

7、 36 厘米(图四,5) 。 2、陶器,2 件。 4泥质红陶罐 1 件。M16,敞口,口部略卷,鼓腹,平底,素面磨光。口径 28.5 厘米,底径 20.2 厘米,腹径 30.5 厘米,高 25.5 厘米(图四,8) 。 泥质磨光灰陶盆 1 件。M110,卷沿,素面,平底。内壁有黑色陶衣,磨光,外部为灰色素面。口径 38.5 厘米,底径 22.5 厘米,高 8.5厘米(图四,9) 。 3、银簪,1 件。M15,为一根直径约 0.32 厘米的粗银丝对折而成,头部较粗,较圆润,对折处有长约 3 厘米的螺旋状纹饰。银簪大部氧化为黑色,质地较软。长 13.2 厘米(图四,4) 。 4、骨质牙刷,1 件。

8、M14,大体呈扁圆柱形,前端略宽略厚,宽 1.3厘米,厚 0.5 厘米,尾部略窄略薄,宽 1 厘米,厚 0.2 厘米,通长 15.8厘米。其前端共有 27 个植毛孔,纵行三排,每排九孔,孔径 0.3 厘米,孔与孔之间距离相等,不通透,前端背面有三道竖向凹槽,竖槽两端各有一道横向凹槽,凹槽与植毛孔相通(图四,3) 。 5、铜钱,70 枚。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北宋的宋元通宝、景德元宝、咸平元宝、祥符元宝、天圣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嘉通宝、熙宁重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元通宝、 绍圣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金代的大定通宝等。 三、结 语 该墓葬出土白釉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与以前唐县宋金墓葬出土的

9、同类定窑瓷器相一致。出土的鸡腿瓶又称“鸡腿坛” ,粗壮者又称“象腿瓶” ,为辽、金时期的典型器物之一,在北方地区辽、金墓葬中常有出土。5该墓葬的形制和仿木结构砖雕带有宋、金时期风格,其顶部留有孔洞并置封墓石,这一做法又带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葬俗特点。此外,还出土了金代的大定通宝钱,由此推断该墓葬的年代为金代。 另据史料记载,至少在南宋初年牙刷已在我国南方的杭州等地流行,不过当时称之为“刷牙”或“刷牙子” 。南宋吴自牧所撰梦粱录铺席中就有“傅官人刷牙铺”等牙刷“专卖店” ;在梦粱录 “诸色杂货”条中还记载店铺出售之各类物件曰:“又有铙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托叶、坠纸等物。 ”最能证明“刷牙” 、 “刷牙子”即是牙刷的当属元朝宫廷医师许国故编纂的御药院方 ,书内有许多关于“刷牙”的珍贵记载,如“陈希夷刷牙药用刷牙子蘸药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 。在 1954 年辽宁省赤峰市大营子村一号辽代驸马墓中出土了两把骨制牙刷,其中一件柄长 19 厘米,植毛部分为扁平长方形,有 8个植毛孔,分为两排,每排 4 孔,与此次墓葬中出土的牙刷相比略大,但形制基本相同,说明金代人们刷牙已较为普遍了。 参加墓葬清理的人员有苑永涛、李志辉、田英杰、王介茹、孙银宅、左志彪等,在资料整理时得到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刘建华研究员的热忱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执笔、绘图:苑永涛 责任编辑:张金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