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路径初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297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路径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制度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路径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制度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路径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制度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路径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制度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路径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制度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路径初探【摘 要】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路径主要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构建理论课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授课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测评制度体系,完善法律纪律制度规范。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求加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不仅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化教育在弥补传统教育的柔软性上有突出的作用;在制度化教育的过程中,以成文的规定和制度规范为

2、基础,通过硬性的标准去开展教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定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作为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员对其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职责的认知和道德情感,具体来说如对生命、具体行为、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责任感。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责任意识相对缺乏。近期发生的 “药家鑫事件” 、 “复旦投毒案” ,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制度与教育没有有效衔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存2在不少问题。 第一,教育制度的制定上,缺少师生参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目前高校德育制度的制定

3、缺乏师生参与,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与实际情况。高校制度教育既没有反映教师的意见,也没有与制度规范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思想素质水平相结合,师生对制度的认可、关心程度低,制度教育无法取得良好成效。 第二,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教育活动的表面化、形式化和单一化。大学生责任感制度化培育过程中,单纯的宣讲、应付型的计划与规定,使制度教育的实质和精神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仅仅是依赖于理论课堂的教育,社会责任没有置放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没有关注大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教育成效的考核上,缺少科学测评,制度化教育效果缺乏保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过程,对其应该进行持续

4、科学监督考评。现阶段缺少对教育计划进行考核,没有阶段性教育效果的测评,没有社会实践活动的检验等。这些监督考核的缺失,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成效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去衡量和评价。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的理性分析 制度是通过一定的体系规范和法律条文来表现出来,旨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对社会公民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具有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时效性等特征。制度化教育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先例。儒学将其道德原则与和祖宗法制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早期的具体的道德教育制度3化的先例。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促进大学生向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转变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制度化培育,即把教育与制

5、度有机结合,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去巩固高校德育的效果,推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实现制度下的他律和道德自律的结合,在多重约束力的作用下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制度育人的理念为高校德育成果的取得与巩固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是高校跳出当前高校德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制度对教育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开展教育活动,二则是间接利用制度规范潜移默化的实现教育目的。以上两种形式,都要构建科学的制度教育体系。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正确的育人理念、具体的授课制度、有效的考评机制等,还要借鉴和利用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为现代教育服务。制度体系的设计需要找准制度与德育的切合点,注意显性制度与隐

6、性制度的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结合,通过硬性的强制和软性的内化,在他律和自律的相互配合下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的路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强化是毋庸置疑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充分发挥制度化的教育作用。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的正确方向 始终把学生放在核心的位置,重视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才4能更好的教育大学生,促使他们去主动学习提升自己。在制度化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制度育人” “知行合一” 。解决思想问题,必须依靠实践,在实践中去运用检验所学知识。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

7、关键,制度规范的制定实施都必须围绕大学生,教育内容上除了理论教育,对实践教育及其开展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2、构建理论课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授课制度 以制度的形式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予以规定,教育成果才能达到预期标准。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的培育过程中,对理论课、实践课进行课时的规定,借鉴韩国以义务服务活动来弥补没修满的学分以及对自己的违纪行为承担责任的制度。按照 2:1 的标准分配课时,要求学生必须投入到公益志愿、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去,通过实践去检验其所获取的理论知识,纠正大学生的错误观念。如果学生不能按照该授课制度完成学习,则需要通过课外时间来补修,或者通过义工活动来弥补。 3、建立健全考核

8、测评制度体系 考核测评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制定考核测评的具体规则和标准,包括数量、质量、方式、效果等的统一的度量衡,定量与定性标准有机结合;其次,构建考核测评的专门机构,通过的专门的机构去专项研究,对教育实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考评,从而得到最真实可靠地信息数据,及时反馈制度化教育的成绩和效力;最后,辅之以奖惩激励制度,通过正负两方面的强化,更有效的去改变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方面,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大学生年度综合测评中,将社会责任感作为思想品德素养的主要部分,通过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次数、时间、5性质等予以评价,给予相应的加分等方式,去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4、完善教育

9、法律纪律制度规范 法制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而被广泛关注,宣传法律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法律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高校在制度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规章条例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并在大学生中进行普及和贯彻。必要时根据学校的不同实际以及大学生所表现的出来的思想状况,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管理条例和规范,通过签订自律责任书、社会服务合作协议等形式,让大学生以自律、自觉地方式去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精神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是高校德育的新方向,也是高校德育的必经之路。通过制度化的教育方式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将制度育人落到实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高等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2. 【作者简介】 冯佳妮,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