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突显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353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突显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突显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突显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突显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突显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突显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由于具有单位信息量大和影响广泛等特点,灾难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重头戏和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重点领域。从目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也将面临灾难事件的严峻考验,我国媒体应该如何做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灾难报道;次生灾难;人文关怀;角色定位;对策 一、灾难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灾难报道引发的“次生灾难” 1. 灾难报道恐怖化。灾难报道局限于报道灾难,继而展示灾难。于是各类报道特别是电视报道中,倒塌的房屋、扭曲的公路、鲜血淋漓伤员等刺激性画面充斥荧屏或版面,更有一些媒体将一个个被砸的面目全非

2、的逝者,甚至是残值断背等惨不忍睹的镜头和照片直击受众的眼球。这些酷似灾难片的镜头在第一时间传遍全国,将本来已经非常恐怖的场景在传播中进一步放大,使之长久占据视听者的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灾难记忆。 2. 灾难报道媚俗化。在大众传播领域,媚俗是指媒体迎合受众的传播行为,或者是为迎合广大受众的视听心理而降低文化产品的审美水准和道德水准,或者不假思索的考虑大多数媒介的做法而跟风传播。汶川地震灾难报道的媚俗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竭力展现灾难奇闻与2图景。为哗众取宠残忍的找寻闪光点,于是,那些幸存者奄奄一息的被从废墟里救出来,却被迫要面对镜头接受采访。二是刻意寻找救灾人员或救灾领导的悲悯情怀。 (二)

3、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1. 为了自己的报道阻碍救援人员救援的进行。在 5?12 灾区,有些记者看到有人被救出不是让让开道路让救援人员把伤员抬过去而是快步跑上前去采访拍照。这样极大的耽误了救援时间。试想救援人员辛辛苦苦救出一个人,心里想的是赶快保住伤员的命,怎么有时间回答记者的问题?伤员在废墟下那么久怎么会有力气去说话?另外还有记者没有完全消毒或征求同意就进手术室采访医生,影响正常手术,让正在营救的人员先让开,这些记者的行为实在令人厌恶,不知道他们的伦理道德何在? 2. 不懂得救灾基本常识。在 5?12 中,救援人员每次从废墟下抛出人都会用布把伤员眼镜给蒙上,原因是:伤员在黑暗中待的时间如果

4、过长,猛地一下看到光亮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可是,有的记者却不明白这一点,为了拍照采访方便却把伤员眼上的布给拿掉。这不等于说对伤员造成第二次伤害吗?在俄罗斯救援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时,一个记者摄像机的强光灯却正对着幸存者的眼睛,结果救援人员对记者怒吼。在水泥板下被埋了 72 小时的陈坚,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记者却不停的和他说话。所以,懂得救灾基本常识会对记者采访报道带来帮助。 3. 过分的逼问灾民。灾难带给人的是痛苦,在灾区,特别是受伤的或失去亲人的灾民对于他们回忆也许是最痛苦的,而倾诉可能是他们释3放悲伤的最好方式。在地震中一位男记者冷漠的追问失去了女儿和父母的女民警蒋敏。如果记者在采访这些人时过分

5、的去逼问,会给采访对象心理上造成二次伤害。所以一个好的记者要学会如何与灾民沟通。 二、灾难报道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引发的次生灾难所应采取的对策 1. 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言论的开放。汶川地震,国内的媒体第一时间内报道了地震灾情,同时有关部门还安排了几十家境外媒体的外国记者进入灾区采访,使得国内外有些不和谐音得到有效抑制。政府部门和媒体应认真总结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中的经验教训,对灾难性事件不捂不盖,让政府掌握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引导群众从错误信息中摆脱出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 2. 进一步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把稳定团结放在首位,要及时分析研判舆情

6、,掌握引导社会热点的主动权。从舆论层次化、媒体分众化的实际出发,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形成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各类媒体互补的立体引导格局。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民意的回应,这既是媒体倾听和对待公众的方式,也是通达社情民意的必由之路。 3. 进一步提高媒介的公信力。媒介的公信力是媒介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媒介必须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国家的发展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媒介的这种社会责任优先于媒介自身的权利和自由。要加强自律,要养成尊重科学、尊重法律的良好习惯,竭尽一切努力确保报道的真实、全面、4客观、公正。 (二)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具体操作 1.

7、对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在报道灾难时,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同时又是人文关怀的体现者。报道过程中,记者应该奠定同情、悲伤的感情基调,而不是仅仅叙述事实细节、冷眼旁观,记者需要的是给人以心灵抚慰,唤起受众对灾难中受伤害者的同情,进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使灾难中的人群得到实质帮助。 2. 尊重受众的知情权。重视公众的知情权,正视并客观报道灾难,这是灾难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又一方面。相对于好事情而言,灾难总是更容易成为社区的谈资。灾难事件的强辐射力和可能引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要求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时,对所报道的负面新闻信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调控。媒体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告知受众。而如

8、果媒体对灾难事件持沉默态度,则是媒体对受众主体的忽略,也是流言产生的温床。 3. 对灾难的恐惧应诉求适度。记者不宜过度渲染灾难的恐怖,而应立足于适度诉求,并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信息给人们以希望。媒体不仅是“消极信息”的提供者,更是“变消极为积极”的主力军,社会和谐的重任,落在了媒体身上。在灾难报道时要强化受众意识。灾难报道不能仅限直面悲剧,更应该以人性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生命,给受众以强烈震撼,引起他们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李梓新.灾难如何报道M.广州: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9. 52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第十八辑:灾难新闻G.广州: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06-01. 3 于运全,姜加林.5.12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