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惠言的“幽约怨悱”说.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355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张惠言的“幽约怨悱”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张惠言的“幽约怨悱”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张惠言的“幽约怨悱”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张惠言的“幽约怨悱”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张惠言的“幽约怨悱”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论张惠言的“幽约怨悱”说摘 要:清代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提出了词应“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理论,其中的“幽约怨悱”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与发展。 “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动机,符合文艺作品真、善、美的价值评判标准。 “幽约怨悱”继承了“发愤著书”说的本质内涵,又符合清朝中后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清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发愤著书 幽约怨悱 常州词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458-01 在清词中兴的文学背景下,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提出了词应“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1的理论,对清词以经世致用为

2、主要内容、风格尚厚重古朴等特点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后期词人的认可。其中的“幽约怨悱”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继承与发展。 一、 “发愤著书”说的发展脉络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 在司马迁看来,当古人在抱负无法实现或人生遭受挫折时,往往以2著书的方法来抒发愤懑不平之情,这种观点承袭了孔子的“诗可以怨”和屈原惜诵中的“发愤以抒情” 。其中,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看中文学的社会属性,即诗的怨刺功能;屈原则用切身体验描述了为发泄怨愤

3、而进行创作的心理。司马迁的理论则着重突出了创作的情感动机,这一“发愤著书”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的白居易也是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者。他在和答诗十首序 中提出“感时发愤” ,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不遇而发” ,在寄唐生中提出的“诗哭其悲” ,在序洛诗中提出“古今诗歌以愤忧怨伤”3等理论观点,主张诗歌的内容是向统治阶级反映民间疾苦。唐宋时期,韩愈的“不平则鸣” ,柳宗元的“感激愤悱”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 ,都赋予“发愤著书”说新的内容。南宋的陆游也重视“愤”对文学作品的作用,如“死去犹能做鬼雄”的自愤 , “衰鬓已先斑”的书愤 。他也在澹斋居士

4、诗序中说:“盖人之情,悲愤集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4 明清时代,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等都高扬愤书论,小说界也重视以愤书论评价作品、指导创作。李贽认为“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5。金圣叹也在对水浒传的批评中提到了“怨毒著书”6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自己所著的是“孤愤之书” 。7晚清作家刘鹗在老残游记序中将诗词、散文、传记、绘画、戏曲和小说都看做是“哭泣”之作,总结了作者因愤世嫉俗而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的普遍规律。 3二、 “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虽然“发愤著书”说在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内涵,但其脉络清晰,因为始终紧紧围绕着作家为什么要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问题,揭示了“愤”是作家

5、创作的心理动力。 “发愤著书”说揭示了人类的普遍心理,并符合主体试图反抗客体的意志精神。除创作动机外, “发愤著书”说传承不绝的原因,还在于发愤所著的作品往往具有“真、善、美”的特点。发愤著书说体现了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之间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这样富含生活阅历、苦难抗争、社会现状的作品能够做到“艺术真实” ,反映着作家对复杂社会的观察和认识,又饱含其真情实感,故能感动读者,且颇具启迪。作为一种特殊审美心理的“发愤” ,也会使作家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减弱,陷入迷狂的境界。在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下,作者不由自主地把主观理想当作客观真实,从而创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 综上

6、, “愤”揭示着人类意识与现实世界的现实关系,反映着心理积郁转向心理平衡的机制,也是艺术作品获得“真、 善、美”和谐统一的基础。所以“发愤著书”说既契合人类的本能,又饱含文艺作品“真善美”的价值典范,因而能在古代文论史上经久不衰,享有重要的地位。 三、 “幽约怨悱”对“发愤著书”的继承与发展 清代的文学家们,在清初时有对异族统治之愤,清中叶时有对朝政黑暗社会矛盾之愤,清末时有帝国主义的民族之愤。这也使“发愤著书”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嘉道年间常州派词人张惠言主张词写作内容应是“幽约怨悱”之言,有其历史必然性。 4康乾盛世时,清代文坛风格由清初的现实、厚重渐渐转向了歌颂成平,当时较大的浙西词派的尽是

7、清空典雅之作。乾隆末期的黑暗朝政到了嘉庆年间更加严重,流于表面的词作不适于社会发展。此时,常州派词人张惠言编著了词选 ,在序言中反对清空典雅的文风,提出了“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的论调,强调写作内容应是“幽约怨悱”之事。 这种对婉转积怨感情的书写,无疑是对“发愤著书”传统的继承。发愤著书说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是,它既在创作动机上的满足了作者的心理需要,又使作品饱含真善美的特征。张惠言提出“怨悱” ,也正源于此。此时的发愤著书与幽约怨悱,更富有时代性。文人们既有离乱落魄、怀才不遇的个人怨愤,又具有怨愤统治阶级的社会

8、责仕感。此时张惠言继承了历代文论家总结出“发愤著书”说,应用在异族统治、文坛轻浮的情况下,对唤醒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保持文学作品真善美的品质,都有积极作用。 “幽约怨悱”的提出,是张惠言对“发愤著书”说的深刻理解,是其对文学理论的把握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体现,既反映了发愤著书说的正确价值,又树立了常州词派的地位,影响了清代词学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惠言.词选附续词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2725-2736. 3白居易. 谢思炜校.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4陆游.渭南文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李贽.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M.明容与堂刻本. 6蒲松龄.聊斋志异M.清铸雪斋钞本. 7刘鹗.老残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 作者简介:马?浩(1990.7-) ,女,汉族,北京人,硕士,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研究方向:文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