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我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已成为我市乃至我村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在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笔者根据我村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现状,谈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联兴村 外来流动人口 问题 对策 锦丰镇联兴村位于锦丰镇区,辖区面积 3.7 平方公里,现有 71 个村(居)民小组,建有沙钢新村、锦苑新村等 4 个居民集中区,总户数4810 户,常住人口 13193 人,在社区办理暂住证的外来流动人口 9330 人,外来流动人口约占村总人口的 71%
2、。 1 我村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总体特征 我村外来流动人口总量约 9330 人,其中,男性 6636 人,女性 2694人。此外,还有不少未登记在册和申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全村流动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从暂住时间来看:居住一个月以下的 834 人,居住一个月至一年的 4445 人,居住一年以上的 4885 人。从从业结构看:主要从事一线工人、个体工商等工种和行业为主。从来自地区看:省内3029 人,省外 6301 人。此外,我村流动人口还具有如下特点:文化水平较低,法制意识比较薄弱。我村流动人口多数来自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欠发达的农村,受教育程度以中小学居多,法制意识相对薄弱。我村外2来流动人口
3、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60%,文盲占 4%,文化素质较低,对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认识比较低,进而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难题。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我村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我省苏北的地级市和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 。在构成成分中,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为主,以内地农村人口为主,以从事加工业、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为主。居住分散,外来流动性大。流入我村的外来流动人口以租赁房屋居住最多,其次是居住在沙钢宿舍,其他居住在居民亲戚家的则数量很少,外来流动人口在我村不仅居住地分散,而且外来流动性大,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4、 2 我村现行的外来人口管理办法 联兴村依托新市民事务窗口、房东协会、流动人口服务窗口,根据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暂行办法、 苏州市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通过日常化的有序管理,力求建立人口流动相对稳定的管理制度。 3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户籍划分遭歧视 传统的“安土重迁”思想严重影响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为地区分外来人口和本土居民,加剧了对外来人口的歧视。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也影响了社会治安的稳定。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如此面对高消费与自身打工谋生艰辛,心理落差可想而知。管理体制不健全。流
5、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涉及公安、计生、城管等多个部门,联3兴村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是借助新市民中心的暂住户管理,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等。但是,两部门的运作和管理在理念和具体执行上存在差异性和局限性,单独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各自有一套对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浪费严重。教育漏洞。多年来,子女教育成为困扰外来人口的一个重大问题。基于户口限制,公办学校多数拒绝接受外来子弟入学,而一些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学校条件、教学质量、教师素质远远落后。而外来人口的子女又会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然而在那种状态下培养出的建设者,势
6、必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 4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建议政府加强对新市民中心的管理,完善规章政策,充分发挥其在外来人口的管理职能,加强村委会、居委会、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配合协作,促进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建设。依托张家港市新市民共进协会联兴分会、联兴村房东协会平台,在新市民事务中心的指导和监督下,逐步实现对村外来流动人口的自治管理。包括深入了解外来人口的所需所求、综合信息的采集,协助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普法、社会公德、卫生安全、维权等宣传教育工作。构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建议整合公安、新市民中心、计生等部门的外来流动人口的信息资源,建立
7、全村流动人口数据库,实行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及时更新信息,并适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校对,建立集居住、治安、就业、就医、计生4等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用人单位对外来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释: (张政发规20123 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 2011 年第 122 号. 心理歧视感是指农村人口到城市后面对城市文明和城市人的歧视所产生的自卑感,进而寻求一种补偿。不同的是这种补偿在设计犯罪方往往是
8、通过报复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现实中,我国城市外来人口由于有些城市采取的对外面工作的行业工作限制、强行清退农民工等歧视性就业政策及对业主的侵犯行为缺乏有效管理等,经常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他们的被歧视感相当强烈。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来工在城市生活、工作中经常受挫,产生歧视感,诱发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和心理危机,从而成为潜在犯罪动因。当这种危机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极端的反社会行为. 龚学勇:“论城镇外来人口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2012(3). 2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办法Z.52011(122). 3贾植芳.中国流动人口心态调查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3). 4龚学勇.论城镇外来人口管理J.浙江大学,2006(4).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3 年度张家港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区外来人口市民化管理及策略分析”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陆秀英(1974-)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