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知负荷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认知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的现象,鉴于此文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展开论述,探讨了认知负荷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就其应用引发了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以期能改善现状,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呈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教学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学生认知负担过重的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要能就课文内容等学习材料进行问答、简单复述、角色表
2、演、讨论及发表意见。要达到以上标准,教师必须有效处理教学资源,运用认知负荷理论,减轻认知负担,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达到高效学习。 一、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认知负荷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家斯威勒等人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认知负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认知资源总量。该理论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给与的信息量过于庞大,超过了工作记忆容量的极限,就会影响信息加工的进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同样的信息处理机制,需引起2教师注意,避免学生认知超载。 二、认知负荷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表梳理法 一些课文词汇量大,传递的信息量
3、多,我们可以整理成图表形式,方便学生理解材料,拓展延伸。如在讲授七上 U12(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课文时,发现根据课文脉络,可以以时间顺序对文章进行梳理,用图表方式呈现。授课前,先展示图表,介绍这是一份信息缺失的课表,答案要同学们去寻找,之后同学们迫切地开始阅读寻找缺失的信息;授课中,带领学生们一边核对答案,一边输入新词汇、新句型、应注意的知识点,图表核对结束后,新词汇(围绕 subject 的词)一目了然,学生们沉浸在自己找到答案的愉悦中;授课后,我让同学们运用新学到的词汇,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英文课表,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课表(This is my
4、schedule ,my favorite subject is. )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情景表演法 一些课文信息量大,枯燥的讲授势必会导致学生认知负担加重,注意力不够集中。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实践运用性强,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情景表演法。情景表演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在组织表达的过程中他们便会自动筛选信息,省去不必要的介绍、对白,直接切入主题,凸显重要信息,减轻认知负担。如在讲授U6(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课文时,便运用了情景表演。课前请同学们带自己一张过去的照片,课上将班上学生分组,请同3学们进行情景表演,运用
5、新学到的句型和词汇,既可以自我比较进行陈述,也可以对同伴们的身高、发型、性格等进行比较描述,在演练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比较句型 than 以及一些新词汇:(taller,funnier,shorter,quiet,more outgoing,more athletic) 。 (三)关键词提取法 有些课文比较长,授课过程中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掌握。但是,课文中出现了关键词(key words) ,提取出来后既能理顺文章关系,在讲授过程中又能凸显重要信息,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如在讲授 U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课文时,提取了文章关键词first,then,after
6、that,after lunch,finally,at the end of the day.让学生们以关键词为线索,理解文章大意,在学校旅行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由词及句,由句及篇,减少了文章的无关负荷量,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极大的帮助。之后,学生们的课文巩固也以关键词为线索,进行回忆,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三、关于认知负荷理论应用的思考 (一)深挖教材 教师必须关注文本,对于文章的内容、教材中的插图,都要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对文本进行钻研后,才能提取重点,减少信息负荷量,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如观察插图,七上 U1 主要讲的是见面打招呼,(Hello!How are you?Nice to me
7、et you.) ,教师就应该拓展到问候语,告诉学生语用环境及中美文化差异,让学生模拟插图语境进行英文4打招呼,这样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学生就掌握了问候语的内容。 (二)营造情境 学语言,情境特别重要,当学生有了适合的语用环境,无论在语言交流,还是交际应用方面都会大有提高。我们适时地营造语用情境,让学生感到身处其中,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开放的语用环境中,信息传递、接收也会更加高效。如在教授 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时,课前我了解到一位学生正是当天生日,于是导课环节请大家唱英文歌(Happy birthday to you) ,歌曲结束时请出小寿星,邀请同学们向
8、她表达生日祝福。在愉悦的环境中自然进入了课文主题,大家分组,互相用英语交流彼此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相机引入了表达日期的方法。 (三)走近学生 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渴望获得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有用性、有效性。在讲授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这一单元时,我请学生带上自己的旅游照片,随机抽取进行介绍。在此之前,我先展示了我的旅游照片,并向同学们介绍:During my visit to Beijing,I visited some interesting places.通过我的介绍,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开始踊跃的表达自己,用课文的句型、词汇介绍自己旅游的地方。在紧凑的互动过程中,彼此分享了经历,交流了情感,也实现了旅游用语的无痕输入,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51 教育部.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曹娟,潘来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J.点化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