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问题反思.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533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问题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问题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问题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问题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问题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问题反思【摘 要】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新一轮政治课改革总体思想的体现,反应了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引起我们对此次新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问题;反思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运动,此次课程改革正是力图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已经确立了全面和谐、综合选择、民主科学、建构学习、合理评价等为特点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2、一、建立多元化的、发展性的、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难以实现 (一)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一种以考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同时由这一评价体系所引起的现行教育的弊端我们称之为“应试教育” 。首先,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一元化的评价思维,在此影响下,新课标提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于理想化。其次,新课标内容设置为 4 门必修和 6 门选修,教学内容的数量加大,内容注重综合,淡化知识体系和学科,这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使他们很难尽快适应,从而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最后,新课标提出开展研究性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根本不能作为一种常规课程引入到课堂,

3、否则会影响教学进程,进而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 (二)面对高考和中考的压力,学生每天都在学校中度过,几乎没有所谓的实践课、活动课和课外实践的机会,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建立像国外一样的“学生档案袋”来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实践经历,如果建立了也只会有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评价,来自社会、家庭和社区等的实践活动的评价将会少之又少。 (三)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社区办学,学生的自由流动性很大,因此评价主体具有不明确性,同时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关系型社会,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缺乏像他国一样的诚信至上的观念,由此导致进行多元性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公平性的缺失,易出现教育腐败、教育不公平和教育泡沫等问题。 二、

4、课标背后反映的教育公平问题值得深思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大部分学生在农村,中国发展的大部分后续力量在农村,因此,中国要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应该把农村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上,但是,深入分析课标 ,我们发现,要实现课标所预定的目标,进行课标所规定的内容,形成课标倡导的评价,对于城市学校来说都很难真正贯彻,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 (一)新课程设置了 4 门必修课,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6 门选修课,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

5、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这对教师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广大的城市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何况是农村教师。 (二)新课程内容注重生活性,设置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城市学生可能很好掌握,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讲,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生活内容的贫乏,很难理解和达到活学活用。 (三)新课程设置的很多内容需要使用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属于文字和音响资源的教材: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影视作品;属于人力资源的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属于实践活动资源的辩论:演示、参观、调查、访谈、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

6、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属于信息化资源的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以上这些教学资源中的大部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都是没有的,很多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甚至会出现缺少教师、教材,从而失去学生的现象。 三、 课标反映出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存在很多问题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没有广大教师的参与和努力,新课程永远只是纸上谈兵。这次课改正式启动已有十年之久,但到现在为止,很多未试点地区的教师根本不知道,试点地区的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持怀疑和观望态度,面对新教材出现很多的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4(一)普遍来说,由于高考制度和习惯思维等原因的存在,面对新教材,他们变的

7、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要求的理解发生偏差,将研究性学习课作为公开周的观摩课,来表明其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很多的时候却把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变成了一场单纯的“活动秀” 。由此出现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能培养一批具有新课程理念和方法的新教师将会引领我们的改革走向成功,那么培养新教师的教师是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二)新课改树立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很易使教师产生错误理解,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忽略自身的作用,而扮演“报幕员”的角色,还有由此引发的教学过程双主体的争论使教师不知何去何从,很难适度把握。 (三)新课改倡导

8、教师和家长等参与编写教材,倡导编写校本课程,同时新教材现在只在试点区出现 4 门必修课教材,那么,这 4 本必修课的教材编写是否有教师和家长参与,其他 6 门选修课由谁来编写,怎样编,教材编审队伍如何建立,如何安排这 10 门课的课时、进度并且能与高考挂钩,以及如何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课标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新一轮的 课程改革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从其理想性上来分析,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任何真正的改革所必须的,否则,改革便蜕化为改良或常规工作的延续,因此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近期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5个远期规划;从其现实性上来分析,新课程的实施旨在荡涤“应试文化”的污泥浊水,彻底变革传统的非人性课程。但是,我们都可以清醒的看到,改革的根本在于评价制度的变革,只要旧的高考制度仍然不变, “应试文化”依然不变,那么新课程的命运将是岌岌可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