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694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摘 要】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行为,是个体帮助他人和获得他人帮助的基础。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而问题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文章着重分析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 【关键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缺失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时常会表现出亲社会的行为,比如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关心、谦让、同情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进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可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亲社会行为已急剧减少,甚至

2、在深受学校教育熏陶的青少年中,这种行为也在不断减少。我们不禁反问,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呢? 一、 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具体表现 青少年处于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期,青少年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发展变化,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这个时期的人易出现孤独、早恋、冲动等心理行为现象。以下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冷漠行为 冷漠行为是指个体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冷漠是2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所引起的“非社会行为” 。青少年多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倾向,他们什么事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而不去关心其他人。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别人所提出的要求

3、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现象,是亲社会行为缺失的表现之一,严重时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心理。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 ,常与教育者“对着干” ,这种违背主流价值规范行事的叛逆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 (三)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学习、工作或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协作,以追求共同目标或增进友谊的行为。当今青少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主动与同学、朋友和他人之间进行互助协作的意愿。 (四)犯罪 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它是缺乏亲社会行为的最有力的表现证据。二、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1、

4、社会环境。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就避免不了受其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功利、竞争和交易等行为原则逐渐泛化开来。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同情、友爱等人际交往和人们生活的自觉准则日益减少,而自私自利、利己不利人等极端自私思想增多。这必然会影响部3分青少年, 导致他们的行为自私自利,缺少利他性。除此之外,社会上存在一些骗子,把自己扮演成急需帮助的人,利用人们的助人心理来获取利益。这使得很多人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以后,严重地挫伤其助人的积极性,从而减少了亲社会行为。 2、家庭环境。由于当今社会中的家庭主体多为核心家庭,青少年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加大,导致许多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多地会偏向于对子女的溺爱和娇生

5、惯养,缺乏严格的要求,忽视了对子女的多方面教育,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有研究表明,父亲积极参与对儿童的教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意义重大。 3、学校环境。由于青少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易引起同伴间的不友好行为,例如欺负、孤立等。而现在许多学校把重心放在提高升学率方面,对影响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十分忽视,这是导致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不健康心理因素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主观原因是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期望值过高。青少年具有矛盾的心理特征,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产生厌世心理,并可能迁怒于他人;第二,自卑感太浓。自卑感太浓可能

6、使人走向极端,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第三,嫉妒心太强。当发现自己不如其他人时,易引起心理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的冲动性格容易引起破坏他人利益的行为;第四,承受能力太弱。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学习、生活上竞争激励,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难以跟上时代需求,过度挫折易4导致青少年认知的扭曲,不愿正视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而选择去攻击认为使其产生挫折的人或物。 (三) “自我中心”观 青少年自我中心是青春期出现的个体无法区分自己与他人所关心内容的异同,并由此衍生出来的对自我独特性和能力的夸大感知、对危险的过分轻视等现象。有较高自我中心水平的青少年可能产生自我贬损和自我服务

7、性的认知偏差,也会对其社会适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今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关爱,却没有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缺少利他性。青少年的这种“自我中心”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慧敏,刘运合.当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前沿,2007(9). 2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 (1). 3 陈宇海.从社会化的角度思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 杨飞.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 5 马丽芳.浅谈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科协论坛, 2009(3). 6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5理,200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