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摘 要:全国各地的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妨碍了社会治安,开展有关校园安全的研究工作势在必行。校园安全事故的防治工作不仅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个人职责,还必须大力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等百家力量,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加快法制建设进程、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改善教育条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协调校园内外的大环境,还学生一席安全的绿地、一片洁净的天空。 关键词: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33-01 一、校园安全的涵义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工作透明化、新闻
2、媒体广泛关注以及社会舆论的强大攻势,社会民众对校园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广义的“校园安全”至少应指代两方面内容:学生和教职工在校期间不受任何有害其人身财产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危险因素的直接侵害或间接影响;学校财产安全不受侵犯。而狭义的“校园安全”特指学生上放学期间和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即通常人们讨论的“校园安全”之范围所在。 二、校园安全的特点 1.校园安全事故突发性强,不易预测 2校园安全事故多种多样,不少情况下属于突发状况,其预测难度大。比如,因学生自身健康原因或者自身过错导致的体育课伤害,上课时教师手执教鞭,不慎击中学生的眼睛致伤等。 2.校园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 首先,伤害使得受
3、害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导致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其次,在司法实践中,涉及校园安全事故的具体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再次,学校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时候,一部分教育经费必然挪用于此,使得拮据的教育支出更加紧张,如果学校不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便会受到影响,家长在学校闹事的报道屡见不鲜。 3.处理校园安全事故事件纷繁复杂 由于涉及人身和财产损害,加之受害者多为未成年学生,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过程显得更加纷繁复杂。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明处理校园安全事故时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不能单纯将教师或学生的
4、违规行为等同于一般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因素,做出简单的是非判断,而应当多深入分析矛盾问题背后的心理、社会原因。 三、校园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治 1.加快教育法治建设进程,改善教育法治运行环境 首先,从“有法可依”的角度出发,将立法工作作为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先行措施,明确教育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增强教育法律的可操作性和行为约束作用。其次,完善3教育执法和司法制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是大力发挥教育法律法规约束与指导功能、杜绝“一纸空文”现象的重要保障,这不但需要重视和加强教育执法、司法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而且要求修正并完善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调解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再次
5、,加强教育普法工作也是“依法治校” 、 “依法执教”的重要环节。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 就学校而言,应当加强常态下的管理制度建设,把学校日常生活中可能对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潜在威胁的事件列举出来,加以分类,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变成学校的组织行为。另外,预防校园安全事故不能忽视家长的职责、社区的作用以及政府的责任。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分工协作,公安部门负责学校周边治安管理工作,重点打击社会无业人员针对学生施行的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交通部门疏导校园门口的车况秩序,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餐厅、医务室和校内外环境的检查整治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上述有关部门的工作
6、,为学校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建安全有序的平台。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教育条件 可以从改善校园建筑质量、消除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和物质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三方面入手。美国加州的非尔德注案 (Field Act)以制度性保障校舍安全而闻名,我国可以参照实施类似的做法:第一,我国应该制定一部关于学校建筑安全的法律,进一步丰富教育法律规范体系;第二,我国可以设立某部门专职学校校舍建设,特别注重设计和监理两环节;第三,我国需要专司校舍建设财政投入的机构,各级4政府和各个部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 4.加强学校教职工道德修养,同时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师生素质的
7、整体跨越 蔡元培先生说:“教师在社会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责任比大总统还大些。 ”这是因为教师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容易对学生和社会风气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学生,可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特定年龄阶段认识水平的安全教育活动。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若想孩子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需要从关爱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 “通过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儿童更好地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从而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别人友好相处。 ”1 5.彰显教育的人性化特征,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组织学习,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发掘创造潜能。教育应当唤醒“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 ”2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校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暖房。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宽容、平等、自由的先进执教理念,离不开教师如母亲一般的关爱,离不开社会大众为创造宽松、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所付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51李玉兰.安全意识淡薄:近半中小学安全事故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7-3-28(5) 2李晓燕.学生权利和义务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