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校区大学生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摘 要】目的:探讨新校区在校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新校区搬迁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一般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新校区在校学生 170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调查学生基本状况和总体幸福感。结果:新校区在校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高于常模且存在性别差异(P0.05) ;是否经历过搬迁不是影响新校区在校大学生幸福感量表得分的重要因素;搬迁次数在两次以上的学生的幸福感总分、精力、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分均高于搬迁次数在一次或两次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搬迁次数的不
2、同是影响新校区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新校区;大学生;幸福感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衡量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为保证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建立新校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搬迁工作日益频繁,在新校区建设及学生搬迁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幸福感问题应得到广泛重视。 本研究通过对某省级大学新校区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新校区搬迁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2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省级院校新校区在校大学生 1
3、70 名,发放问卷 17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5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92.35%。被试者基本情况如下: (二)研究工具 (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等。 (2)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 being schedule,GWB) 。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 33 个题目。本研究采用段建华(1996 年)对其修订的量表,该量表包含六个分量表: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松弛或紧张。得分越高,总体幸福感越强烈。 (三)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 t 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结果 (
4、一)不同性别新校区在校学生总体幸福感评分比较 新校区在校男、女学生总体幸福感评分均高于常模(82.74 10.36) vs.( 75.00 15.00) ;( 75.86 10.62) vs. ( 71.00 18.00) ,P0.01。 (详见表 2) 由表 2 显示,男生在幸福感总分,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及松弛和紧张因子分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仅在健康的担心因子分上低于女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二)是否经历过搬迁新校区的不同学生总体幸福感评分比较(见表 3) 由表 3 显示,经历过校区搬迁的学生在幸福感总
5、分、精力、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及控制纬度上的得分要高于未经历过校区搬迁的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上的得分要低于未经历过校区搬迁的学生,但这些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三)不同搬迁次数新校区在校学生总体幸福感评分比较(见表 4) 方差分析显示,搬迁次数不同的学生,在幸福感总分、精力、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一)本研究中新校区男女大学生的幸福感总分均高于常模(P0.01) ,与汪向东的调查研究不一致,表明该校大学生对在新校区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这可能跟新校区的建设日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日趋成熟有关,也可能与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积极调整心态
6、有关。 (二)新校区在校大学生在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生的幸福感相对较高,与既往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为男生在新校区搬迁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变化能更好的适应,而女生对于生活条件及周边环境要求更高导致幸福感相对偏低。 (三)本研究提示是否经历过搬迁不是影响新校区在校大学生幸福感量表得分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大学生对大学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有关,也可能与大学生更多关注于理想信念、职业预期等方面而4对生活条件的需求渐趋弱化有关。 (四)本研究提示不同搬迁次数的大学生在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 或 P0.01) ,提示搬迁次数差异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
7、生的总体幸福感与搬迁次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与大学生在经历搬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更快地融入新校园的生活有关。上述结果提示在对待新校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时,可较多着眼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及职业教育上,针对幸福感的心理疏导可适当减少,但也不应就此忽视新校区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问题,高校也要注重新校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平稳度过新校区生活的过渡期。 参考文献 1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02).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杂志社,1999. 3 崔春华,李春晖.958 名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 指导教师: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