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受审与五道营胡同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五道营胡同离护城河不远,一到夏天大家都会到河边避暑,随着落日的余晖看天空中那成千上万只雨燕在雍和宫上空盘旋,因为那是它们的家,古老的寺庙屋檐下的小小寓所,也一如当初大多数北京平民一样。在一些书中发现了一条让我心动的注解,研究北京民俗的著名学者金受申的故居在五道营胡同 99 号,旧时的门牌是五道营 36 号。 看到这段文字,也就趁着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踏进胡同寻找我敬慕的金受申的“生活圈” 。 金受申讲北京一书的选编者杨良志在“选编后记”中写道:“金受申,是一位不该被遗忘的人。我们这个城市,不该忘:这个城市的我们,不该忘。 ” “北京通”金受申 从安定门
2、立交桥向东一路找下去,怎么也找不到书上写的门牌 五道营胡同 99 号,旧时的门牌是五道营 36 号,正好胡同南侧一个老奶奶走出门来散步,和她攀谈起来。说起金受申家,她说就是现在北侧的环城公园的位置,那棵挂着许多柿子的柿子树,就是当年的金家,后来拆迁了。金家的后代有的搬到西直门,有的搬到了广安门没有联系。 她介绍,在胡同北侧,距胡同西口很近,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小院。之所以称其为“小院” ,是因为院内只有三间北房和三间南房,最东头的2一间南房被辟为院门,不够“四合” ,不能称其为“四合院” 。院内靠西墙处有一丛竹子,为小院增添了情趣,也显示了小院主人的志趣。如同“食有肉”能使人显得富态一样, “居有
3、竹”则可使人显得儒雅,他就是研究北京民俗的著名学者金受申。 正说着,从附近走来一位老先生说, “当年我见过金受申先生,我是安定门粮店的,我每个月到各家发粮票,金先生就是我常见的一个人。 ”他说:“金先生特别谦恭,充满深情。 ” 金受申自 1931 年从北新桥附近的八宝坑 1 号搬来,在这个小院里住了 37 年,直到 1968 年辞世。八宝坑胡同位于东四北大街东侧,北新桥附近,八宝坑胡同清光绪时称八宝坑。据传原胡同中段旧时有一大坑,内有许多砖头瓦块,后有人偶然在坑中得宝,故称八宝坑。 画家傅耕野在回忆打油诗人张醉丐时,也谈到过金受申饮酒:“醉丐与受申曾在临河第一楼小饮,大醉。走至东河沿,受申一脚
4、踏入果筐,卖果人昂然起立,醉丐连忙道歉,受申反哈哈大笑,说:没关系,没关系。 一时新闻界传为笑柄。 ” 金受申(19061968) ,原名文佩,后改名文霈、字泽生,满族。1906 年 2 月 15 日生于北京。金受申在 1923 年出版了(古今伪书考)考释 ,开始用“受申”二字署名,随着其作品的增多,金受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人们把“金受申”与“北京通”等同起来的时候,“金文霈”这个金受申的原名却被世人淡忘了。据知情者讲, “受申”二字是一位算命先生为金受申批命时所赠的名字。算命先生说:“今赠受申为字,盖以圣人受命于天,阁下受命于地,斯亦足矣!”可是,金受3申欣然接受“受申”二字,却不是
5、因为“受命于地” ,而是他认为“受申”二字,实际上暗含着挨骂、招说、挨瞪、被捋等意思,用北京土话讲,就是招人不待见。 金受申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少,他自 1938 年在立言画刊上开辟北京通专栏,到 1945 年立言画刊停刊,共发表了三百多篇研究清末民初北京社会生活的文章,内容涉及北京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因此,世人称其为“北京通” 。 以邻为荣的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明朝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据传此地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故名。清朝属镶黄旗,称五道营。营与卫均与驻军有关。营是一种军事单位,驻军之地一般也称为营。卫是明代的军事单位。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有内外之分,驻京者称京卫。驻京
6、外者称外卫。外卫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京卫有亲军与非亲军之别,后者亦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卫的名称有不同的来历,或以职司,或以地域,或以佳语。 “武德”卫,当是佳语。武德卫营,即武德卫驻地。民国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小二条并入,改称五道营胡同。 老一辈人说,记得本世纪初的一个春节,就在望雍台南面的五道营胡同内,有一户人家贴出了这样一副春联:“东边胤稹紫禁城里当皇帝;西方孔丘来到京城为圣人, ”横批是“以邻为荣” 。这幅春联把这里的历史文化特色生动地描述了出来。金受申就生活在这个北京文化氛围浓厚的胡同里。 五道营胡同的门楼很高,门口多有台阶,我怀疑这里以前有水道。4这条胡同东西走向,
7、比较长,我们发现这里大户人家很少。东口 16 号门上有雀替,想必是有品级的人住过。而其他多数人家还是小如意门,尤其以最低等级的随墙门居多。但是这里的随墙门却都建造得很别致,雕花非常精美繁复。 五道营胡同 55 号院门楼雕刻精美,门楼上的砖雕表现人物的极少,这里砖雕三个部分中有三组人物。左面一组两个人物在梅花和松树之中,其中一个人坐在梅花中。另一个人物坐在松树中的桌几前,两个人在对话。中间一组人物一个坐在竹林中,另一个坐在菊花中。第三组一个砍柴的樵夫背着柴走过来,一个得意自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其背景是牡丹丛中。三组人物三种神态。在上部的四个望柱上有四个人物。所表现的人物生动,具有生活气息。55 号随墙门外面的雕花,据住在里面的居民说,前几天被人撬去了。但是里面的雕花却依然保存完整,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幅昆虫图。不仔细看还真看不见,在重重叠叠的漂亮的花和叶子下面,藏着一只雄赳赳的螳螂,这边还有蜻蜓,这里还有一个蛐蛐! 像这种雕着可爱的小昆虫的,还真是不多见啊。胡同里就是这点好,边边角角不经意间就会发现情趣所在! 金受申的故居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