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落实人才“三培养”工作 不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摘 要】加强公交企业基层队伍建设,落实培养人才计划,坚持开展“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把生产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生产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三培养”工作,从企业中选拔,在企业内培养,为企业所用,走出一条既符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发展,又能改善企业人才队伍结构的新路,是一项值得尝试的公交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关键词】生产骨干;培养人才计划;人才队伍建设 一、公交企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存在缺憾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才的作用,各行各业都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温家宝同志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人才
2、强国战略,强调“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四项要求,为我们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城市公交是个“点多、面广、线长、员工众多”的公益性服务行业,许多城市公交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人才培养方面都自有思路,主要做法是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人才引进的做法:一是每年招收应届大学生,为干部培养提供后备来源;二是在人才市场招收专业技术人员,如财会、电脑维护人员等,补充企业紧缺岗位所需;三是招聘具有大专学历(含)以上人员从事线路调度员工作,提高其文化素质。自主培养:从干部年轻化角度出发,有的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有的建立2预备管理人员队伍,有的实行挂职锻炼制度等。 但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发现,
3、公交企业自主人才的培养始终离不开“传统”轨迹,有的干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有的认为人才一定是“外来的和尚” ,目前刊存在三方面的缺憾:一是单纯把培养人才工作看作是企业领导或组织部门的事,对企业人才的定义固化,人才培养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二是单纯把人才培养当成是培养干部工作,造成基层用人的脱节;三是未能抓住重点,公交业内普遍认为三类人才最难培养:车队长、线路调度员、修理尖子,这三方面的人才最缺。 二、认清公交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才能培养好“人才” 解决公交企业人才急需的问题,关键在于经营者对“公交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当前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公交企业特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尤其难觅“到
4、了就能用”的技术、管理人才。公交现阶段对人才最紧要的需求,并非是尖端科技人员、管理精英,重点在基层一线,关键在于“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实用程度。其实近年来新进的公交员工都是高中生,有大专学历的也大有人在,只要员工有心参与、企业有意培养,假以时日定能培养出一批企业可用的“人才” 。 三、落实“三培养”尝试公交企业人才培养新形式 杭州公交长期以来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人才培养的高潮,历任集团班子和中层干部中,都有从司机、修理工等岗位成长起来的普通员工,他们在一线摸爬滚打,从基层走来,最看得清管理上存在的短板,最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求,他们在员工中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作出的决策和实际
5、最贴近。近年来,杭州公交又在基层3开展“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把生产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生产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三培养”工作。 “三培养”工作在三方面进行了新尝试:一是扎根基层培养人才。将培养人才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重点突出对党员和生产骨干的培养教育,在创先争优的背景下,努力把党员培养成生产上领先于群众的骨干,把生产骨干培养成政治可靠、思想进步的党员;二是大浪淘沙培养人才。这体现在对培养形式的改进, “三培养”培养模式和后备干部培养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层次丰富,递进式培养,在发现人才的视野上更宽阔,后者是择优选精,针对性培养,“严进严出”提高了培养的成功率。 四、 “三培养”平台应成为
6、公交人才培养的新通道 公交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有一支稳定向上的员工队伍和一批优秀的人才。从杭州公交的粗浅尝试可以看出:公交企业人才的培养应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应从长计议、从基层起步、细处入手;要突破老框架,尝试新方法,将“三培养”工作和落实常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起来,以丰富后备人才库资源,培养出一线急需的人才。 “三培养”工作要抓落实、出成效,必须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三培养”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是有一个健全的党组织,基层党员模范作用显著。员工要成才,首先自身要有上进心,想参与管理,员工成长过程中,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党组织要推动“三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明现
7、状、理重点、找苗子、强培养;党员更要重参与、讲垂范、常关心、多帮扶。 二是明确常规人才培养和“三培养”工作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常规4人才培养常侧重于年轻干部、技术人才的培养,而“三培养”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先进员工、发现有志员工,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一线的带头人,两者并不矛盾。只有两项工作同时落实,互为补充,企业才能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才能确保有充足的人才可供使用。 三是明确只有处处讲规范“三培养”工作才有生命力。 “三培养”工作有多层次培养的特点,但并非不讲“德才兼备” 。被确定的培养对象,必须是自身过硬、员工认可、由多种形式推荐产生;培养过程中党组织应全程关注,可邀请非党员参加支部学习和活
8、动,让班组长参加技术比武,让生产骨干承担临时性任务,考察他们“多干事、敢干事、干好事”的能力;组织部门应规范培养流程,定期考核培养对象工作业绩,定期与之谈话、反馈意见、提出要求,让被培养者赶有方向;对于不符合组织要求、员工不认可的培养对象,应实行“退出”机制。 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把生产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生产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三培养”工作,是公交企业培养人才的经验积累,虽然还有许多需完善之处,但它符合公交发展实际,值得进一步去尝试。只有所有公交人都来关心这项工作,将“三培养”的人才通道开辟好、使用好、维护好,以伯乐之心发现新苗,遇有志员工甘为人梯,企业人才的蓄水池才能有不竭的活水,企业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作者简介:丁建霞(1965.10- ) ,大专,杭州市公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