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摘要: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我国近年来不断涌现出的慈善丑闻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文中通过分析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不足的表现,找出原因并提出提升公信力的建议。 关键词:慈善事业 公信力 建设 1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良好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赢得组织声誉和获取社会捐赠,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成绩斐然。截止 2012 年底,我国慈善团体的数量由 2005 年的 31 万个增加到 44 万个,基金会数量由 975 个增加到2200 个;公益捐款额从 2005 年的 100 多亿元到 2012 年超过了
2、700 亿元;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达 5000 多万人。这都说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组织在努力担负着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扶贫济困的公益使命。 伴随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却发展缓慢,丑闻层出不穷。从 2008 年潮州干部侵吞汶川地震捐款到 2011 年红十字会的“万元餐”和“郭美美炫富” ,这一系列事件动摇了公益组织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减少了对慈善组织的捐款和支持。2012 年 6 月到 8 月接受的捐款数额从 5 月前的 63 亿元下滑到 8.4 亿元,减少近 9 成。 2 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缺乏的原因 22.1 政府的干预,慈善主体和组织定位不明确 我国
3、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使得慈善组织在定位、治理方面都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主体由民转化为政府,慈善组织缺乏了民间性和独立性,并偏离本来的性质和方向,监督和披露也不彻底,人民无处监督善款的用途,一旦出现慈善丑闻,就会打击公众的慈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再难树立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2.2 外部监督体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 根据我国慈善组织登记建立的制度规定,慈善组织应该接受政府、第三方等多方面的外部监督。由于监督主体比较多,分工不明确,监督界限不清晰,就出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监督缺位,内部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披露,公众对善款的去向无从得知。当捐赠者对慈
4、善组织产生质疑时,慈善组织公信力就明显降低,同时影响组织效率和使命的完成,进入公信力缺乏的恶性循环。 2.3 内部结构不合理,影响组织效率和使命 慈善组织需要共同的组织愿景和合理的治理结构,才能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成使命。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多是自发形成,管理者能力不足、管理不科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低,很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善款据为己有,这样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注定不能完成慈善组织的目标,不利于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3 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议 3.1 理顺政府和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 3政府应该从慈善组织的管理中撤出来,将权利下放,加强慈善组织的自主性,由政府参与转变为支持
5、和监督,由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化为平等的关系;同时,完善慈善组织活动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制定相关的公信力标准,使得对慈善组织的评价有标准可依。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相关的慈善组织进行财政支持和保证,使慈善事业有长期进行下去的物质保障。只有真正做到以公众为主体,保持慈善组织的民间性和独立性,才能调动公众进行慈善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对慈善组织的信任。 3.2 加强和强化监督体系,信息透明化 监督机制是建设慈善组织公信力的保障。在加强监督体系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慈善组织的监督体系。首先,通过政府信息将慈善组织的运营公开出来,加强政府的监督。其次,要加强第三方监督,按照标准独立的评估和审核组织的运营资料
6、,并且将审核结果直接公开,这样的评估过程公正并且透明,能够对慈善组织起到约束作用。第三,要加强舆论媒体的监督,对借慈善之名敛不义之财的行为予以揭露和批判,通过媒体的力量给予慈善组织压力。同时,慈善组织要加强自律行为,在组织内部设立独立的监督委员会,对董事会和社会公众负责,加强内部监督。3.3 设立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共同完成使命 现阶段慈善组织想长久平稳的发展下去,必须将内部结构合理化,各个部门独立运行,相互监督,将不必要或者较小的部门统一合并,以减少行政费用和成本的支出,提高效率;特别是财务部门,将每年的捐4赠收入和支出分列于不同的账户中,账目清晰明了;聘用具有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较高的人作为管理者,并运用合理的激励方式来鼓励员工,为做好慈善共同努力。同时,慈善组织还要建立适当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各部门员工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形成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施显.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研究J.大众商务.2009 年 8 月总第104 期. 2平开玉.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缺失及制度化建设J.商品与质量,2011(5). 3冯明慧.浅析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机制构建J.社会学研究,2011 年 1 月总第 302 期. 4吴肖天.浅议国外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