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年金与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对企业年金和商业团体养老保险这两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形式进行比较,提出两者在性质与实施主体、监管主体、投保条件、灵活性以及税优政策等方面各具特点;同时分析了 20072014 年期间上述两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市场发展情况,剖析了其影响制约因素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企业年金;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趋势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55-03 2014 年 8 月 10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29 号) ,意见提出:要
2、研究完善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税收政策,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而 2013 年 12 月份,由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布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3103 号)明确提出: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采用个所税递延纳税政策。那么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商业团体养老保险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各自的市场表现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本文将进行系统梳理。 一、企业年金与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的总体比较 企业年金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
3、度。同时目前市场上,除了企业年金以外,补充养老保险还有另一种形式:即各类保险机构所销售的商业团体补充养老保险(简称商业团体养老保险) ,它是以某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成员(可包括成员配偶、子女和父母)为被保险人(不少于 5 人) ,保险人用一份保险合同承保,在被保险人生存至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给付养老金的人寿保险。上述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 (一)从性质和实施主体来看 企业年金实质上属于一种资产管理类业务,它为了从制度上把资金投资运作与资金存放分开,避免人为风险,采取信托管理方式,设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四大类主体,由各参与主体(主要为具
4、有资质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共同管理受托资产;而商业团体养老保险业务属于保险业务,从运营主体来看,商业团体养老保险把所有功能集中于养老保险公司或寿险公司。 (二)从监管主体来看 企业年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导和推动;而团体养老保险的监管主体为保监会。 (三)从投保人数来看 企业年金需要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才能为职工进行投保,即参与前提是企业已为职工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金;而团体养老保险只要 5 个人以上的特定团体成员,就可以作为被保险人,由相关单位或团体向保险公司投保。 (四)从灵活性来看 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设计,无论是从缴费方式、保费领取
5、上都较年金更加灵活。缴费方式方面,企业年金是逐年缴纳的,要求企业每年要按年薪的一定比例为员工缴纳年金;团体养老年金则灵活得多,投保人可选择定期、不定期、定额或不定额结合交纳保险费。保费领取方面,企业年金的领取有严格规定,只有当个人退休、出国或者被保险人死亡后,才能领取;而团体养老年金则没有这个规定,投保人也可以选择中途退保,让被保险人提前获得现金奖励(尽管可能由于提前支取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代价) 。 (五)从税收优惠上看 目前来看企业年金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3 年 12 月 6 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布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
6、013103 号):自 2014年 1 月 1 日起,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采用递延纳税政策,在年金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目前为止,尚未享受个所税的递延纳税优惠。 由此可见: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监管更加严格;由于采取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资产的投资效益,此外目前还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而商业团体养老保险作为商业保险一种形式,由商业保险公司集资产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且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满足尚不具备年金设立条件的中小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需求。 二、企业年金与商业
7、团体养老保险的市场情况比较 (一)企业年金市场情况 由上表可见,企业年金规模逐年扩大,20072014 年期间,参与年金计划的企业数、职工数和基金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2.57%、13.78%和 26.07%。 从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情况来看: 我们将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与沪深股市投资最具代表的沪深 300 指数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 2007 2014 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牛熊转化周期,沪深 300 指数从 2007 年初的 2041.05 起步,八年期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 7.10%。对比而言,企业年金的同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 7.87%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 20
8、14 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EB/OL. http:/ 实现上述高收益、低风险的原因在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管理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年金投资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实行专业化管理。其中,对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有限制: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以及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股票投资比例高于或者等于 30%)的比例,不得高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 30%;其中,企业年金基金不得直接投资于权证,但因投资股票、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等投资品种而衍生获得的权证,应当在权证上市交易之日起 10 个交易日内卖出。这样制度安排的好处是:既
9、能享受股市等风险资产上涨带来的高收益,又防止因涉足比例过多带来的反转风险。此外,投资机构的专业化管理,也提升了企业年金整体的收益水平,跑出了远高于股市的收益率。 (二)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的市场情况 长期以来,商业团体养老保险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形式,在 2005 年以前,一直是企业员工补充养老保险的主要形式。然而自 2005年以后,团体年金的保险收入规模急剧萎缩,从 2005 年的 595 亿元降至2011 年的 37 亿元;尽管 2012 年保费规模回升至 92 亿元,不过 2013 年保费收入再次下滑至 59 亿元。 相比企业年金,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不佳,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来
10、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大力推动。自2007 年起,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两大文件:“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712 号)以及“关于对原有企业年金移交有关问题补充意见的函” (人社厅发20089 号) ,使得相当数量的商业团体养老保险被转为了企业年金。文件规定为:原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原行业管理的以及企业自行管理的的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下称原有企业年金)进行规范管理,提出应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建立原有企业年金的企业,仍然生产经营并继续缴费的,要按照关于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
11、35 号)规定,对原有企业年金方案进行修订,原来没有企业年金方案的要重新制定,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择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并签订基金管理合同,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此外,文件还对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的处理提出如下意见:企业原来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名义为职工购买的商业团体养老保险,应当按照劳社部令第 20 号、第 23 号和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712 号)的要求予以规范。今后任何机构和单位不得以企业年金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名义销售、购买商业团体养老保险。 通过上述的两者市场发展情况比较,我们应该关注
12、到以下的现实。 第一,企业年金尽管发展较快,但是目前规模依旧很小,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不高,作用和影响非常有限。截止 2014 年底,我国仅有 7.33 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占同期我国企业总数的比例不足 0.50%;2014 年底我国 A 股证券交易总市值约 37 万亿元,而同期企业年金累计规模仅为 7689 亿元,相当于 A 股市值的 2.08%。在与一些主要国家进行比较时,这种差距也非常突出,按“企业年金计划成员数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的指标来看,我国仅为 2.41%,不仅远运落后于瑞典(90%) 、比利时(55.60%) 、英国(47.10%) 、美国(46%)等私人养
13、老金市场发达的国家,同时与奥地利(13.90%) 、意大利(10.60%) 、西班牙(8.70%)和葡萄牙(8.70%)等公共养老金占主体地位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限制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基本养老保险较高的缴费比例,已经严重挤压了企业年金的缴费空间;年金的税收优惠有限,尽管新颁布的财税2013103 号在个所税递延方面进行了政策税收支持,但是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比例方面仍未有放宽限制变化,现行政策(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27 号) )只允许企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补充养老保险金在职工工资总额 5%部分在计算应
14、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按上述比例缴纳的企业年金,远远不够解决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问题。 第二,尽管商业团体养老保险近年来遭遇到不断被转换为企业年金从而规模下降的情况,如今转换截止期限已至,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并未消亡,反而在 2012 年有所回升,说明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下,商业补充养老保险还是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实际上,无论是商业补充养老保险还是企业年金都属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都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应鼓励创新,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补充养老需求。 三、企业年金与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 对于企业年金,随着国家对企业补充养老保
15、险的日益重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和更多的优惠政策将使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获得跨越性发展。这些制度变革和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打破国有企业对经济的垄断,让民营企业受益,增强其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的能力;制订和实施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提高企业缴费比例上限并扩大企业所得税的税前列支的比例等,从而提高企业的参与意愿;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企业年金的发展创造空间;此外,改造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架构,创造更加透明、宽松和激励性的制度环境以及制订更多针对中小企业及其职工参保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等。 对于商业团体养老保险,国家要承认其在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着与企业年金类似的作用,从而给予其与企业
16、年金同等的优惠政策;尽管 2014 年 8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但是何时全面开展尚无明确时间表,应加快推进。此外国家应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精算技术、人寿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设计更多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产品,提供更多养老服务、拓展养老产业,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保险需求。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 2014 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EB/OL.http:/ 2 张 樱.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 3 郑秉文主编.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 201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88113. 责任编辑:文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