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六步法案例解析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21-0035-02 摘要: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所得税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结果。会计核算遵循会计准则规定,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等相关信息;税法处理遵循所得税法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两种核算口径的不一致,产生了“会税分离”现象,此现象是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根源。本文结合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的方法,运用案例对所得税会计核算程序做系统分析与处理。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 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 六步法 一、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础 新准则规定,我
2、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对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账面价值,按照税法规定确定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归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因而,企业一般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二、企业所得税核算的程序 (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如:企业购入某项固定资产,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上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净残值与会计相同。此时,在
3、资产负债表日,会计规定计提折旧与税法规定计提折旧不同,则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暂时性差异。 (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资产账面价值是指此项资产未来可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资产的计税基础,是税法对资产价值的界定,具体地说,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从税收的角度,可从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故: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抵扣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如果这些经济利益不需纳税,那么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金额,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比如某项投资国债的应收利息(按税法规定不需要征所得税)其账面价值等于其
4、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会计按其定义确认、计量的金额,即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大小。未来清偿负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有可能抵减企业净所得,产生可抵扣费用,少缴所得税,所以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面金额减去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对负债价值的界定,与资产计税基础涵义相反,是未来不可税前抵扣的金额。 (三)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的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未来期间会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计
5、税基础 6 000 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6 750-6 000=750(万元) (4)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 2012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75025%=187.5(万元) (5)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发生额。 2012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87.5-0=18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 875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 875 000 2013 年末: 1.分析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本案例中 2013 年固定资产在后续计量时,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处理不同,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
6、税前扣除,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在计算所得税时应加回来。 2.确定本例中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2013 年 12 月 31 日,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 7 500-7 500/102=6 000(万元) ,该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 5 5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 500 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13 年 12 月 31 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7 500-7 500/102-500=5 500(万元) 2013 年 12 月 31 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7 500-7 5002/10-6 0002/10=4 800(万元) 3.计算暂时
7、性差异的期末余额。2013 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5 500 万元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4 800 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 500-4 800=700(万元) 4.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 2013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70025%=175(万元) 5.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发生额。2013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75-187.5=-12.5(万元) ,2013 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12.5 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000 贷:所得税费用 125 000 6.计算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
8、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2013 年末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会计上确认项目-税法上不确认项目)所得税税率=(10 000+7 500/10+500- 6 0002/10)25%=2 512.5(万元) 2013 年末确认所得税费用=2 512.5-12.5=2 50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25 0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125 000 总之,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严格按照上述六步操作程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析,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Z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