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国库集中支付潜在风险及策略【摘 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国库集中支付提供了优化的平台,新型账户的增多和资金运作流程的规范化促进了国库集中改革的发展,在享受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便利时,潜在风险评估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国库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监管机制都存在着风险。因此,建立规避国库集中支付潜在风险的措施和手段刻不容缓。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潜在风险; 国库管理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为基础的,资金划拨主要是通过集中收付的方式,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库集中策略,意在创新财政资金收付模式,构建预算编制和执行间的平衡关系。国库集中改革已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深入,新资金运行机制已陆续
2、涌现,改革成效渐晰。但应清楚的看到,当前国库集中支付不仅涉及到银行,还关系到预算单位,政策要求严格,技术需求高,各项举措又处在跟进模式,改革成效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是不可小视的。因此,本文提出浅析国库集中支付潜在风险及策略有重要意义。 一、潜在风险 1.法律法规层面的风险 当前我国现行的财政国库制度,是建立在我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并借鉴了其他国家市场经济先进经验,是对整个财政执行机制和收付管理制度的创新。新型财政国库支付运行机制改进了包括支付方式、账户管理和清算方法等三方面的规定,创新所依据的依然是 1985 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和 1994 年颁布的预算法 。从改革实践看,计划经济时期的国
3、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已不能适应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及支付管理风险防范的新要求,而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不完善之处依然存在。从行政角度讲,国库集中支付具有制度严格,规范明确的特点,但却缺少法律法规层面的要求,法律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2.管理制度层面的风险 各项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规划了各职能机构的责任归属,明晰了新的支付方式和清算流程,给国库集中支付和资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当然,仅从账户管理来讲,新制度所涵盖的国库单一体系内容还很有限,财政预算资金支付以零余额账户为通道实现支付功能,而其他性质的资金,若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则会产生余额,若走零余额账户支付这条通道势必会使零余额账
4、户和经费存款账户并行,这样会对国库单一体系造成不符形式的风险。单从集中支付考量,财政部门和各相关银行间的信息交流和支付结算凭证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管理。未来,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必将使财政性资金流向更具科学性和技术性。 3.集中支付存在的风险 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支出拨付程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财政资金支付按照用款计划和规范程序,由财政部门或授权预算单位直接支付到供货商或最终用款单位,不再经过中间环节,形成了与分散支付方式下完全不同的支付方式和运行机制。财政部门在强化管理责任的同时,资金支付风险由分散型向
5、集中型转化。4.操作角度面临的风险 集中支付改革后业务范围得到了扩展,从操作角度讲风险表现为:第一,凭据风险。集中支付改革后,支付业务部分凭证,使用要求仅有加盖预留印鉴,对涉及财政、单位、和银行等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未做要求,由此引发安全风险。第二,现金储备风险。根据集中支付功能要求,可知零余额账户可以实现转账业务,也可以进行现金提取;而对所处理资金流向是否合理,并没有有效的监管,给现金支取留下了一定的管理漏洞。第三,违规风险。从政策改革实施情况来看,依然存在预算单位未经财政经审批而违规操作的现象,致使财政资金流向不明,造成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覆盖不全面,盲区监管失控等。 5.监督管理层面的风险
6、 集中支付一般都会经过代理银行,从当前国库集中支付代理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现有代理考核方法和办理费用标准并没有明确规范,以陕西为例,代理省级集中支付的商业银行并未与财政部门签署代理支付业务相关协议。实际运行中,即使银行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合作,依然无法弥补集中支付的资金费用空缺,代理银行的效益回馈率无法与投入人力和财力相平衡。在网络化的集中支付平台运营中,依然有个别网点为减少代理费用而简化办理支付凭证和汇总信息等现象,给监督功能的发挥设置了障碍,由此而引发的内部监管风险不容忽视。另外,监管手段得不到有效落实,也会造成外部监管风险发生。 二、防范风险措施 集中支付所存在的风险和财政支付制度改革是同行
7、的。集中支付改革后财政资金潜在风险会增多,防控难度会加大。 1.强化风险责任意识 财政部门作为改革推进者,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运用有效手段提高支付相关各方的风险意识,找准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和人民银行等多个层面的潜在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规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法律风险,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应尽快修订与国库集中支付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使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完善国库管理制度 针对集中支付改革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应以防范支付风险为切入点,前瞻性考虑业务发展需求,尽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另外还要创新风险防范手段和健全监督制衡机制,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风险控制_基于土地财政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5):45-50. 2梅建明.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若干问题J.财政研究,2011(5)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