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制度的缺陷.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661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制度的缺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制度的缺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制度的缺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制度的缺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制度的缺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制度的缺陷摘 要 民事诉讼法2015 年司法解释将电子证据的类型加以明确,是我国立法上的进步。但是由于电子证据本身固有的特点,现有的电子证据的规定及传统的证据制度很难保证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高效的运行,本文通过对我国在电子证据收集、质证、认证等方面的不足的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证据 立法不足 证据规则 作者简介:张文慧,青岛大学法学院 2013 级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128-02 一、 电子证据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 电子证据的含义 电

2、子证据是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为解决日益复杂的纠纷而将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2012 年民事诉讼法中仅仅规定了我国确立电子证据这一证据类型,未对其具体内容进行细化,这次民事诉讼法2015 年司法解释对电子证据的含义和类型进行了列举式的规定。该解释规定将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界定为电子证据的形式。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也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了立法保障。 (二) 电子证据的特点 第一,电子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特点。因为电子证据是证据种类的其中一种,所以包含所有证据所共有的

3、特征。客观性是指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没有被篡改。关联性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证据与案件有联系,合法性是指电子证据的收集主体、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符合法律的规定。第二,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和传递的快速性。电子证据是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同时要储存这些电子证据需要借助于电子信息介质,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此外,电子证据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快速的传播,提高了证据传递的效率。第三,电子证据具有精确性和脆弱性。电子证据科技含量高,能够精确的反映案件的事实,具有精确性。但是由于其以二进制数据的方式存在,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其对于普通的人来说难以发现,即使对于专业技术人

4、员,对于复杂的问题也难以发现和恢复。这个方面也是电子证据在司法适用上的一大难题。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电子证据存在的问题 (一)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和类型 我国基于电子证据的复杂性及与其他七种传统证据的差异性,在2012 年民事诉讼法中将电子证据确立为单独的证据种类,这是我国立法上的进步,也是理论满足实践发展需求的表现。但是由于 2012 年民事诉讼法仅以“电子证据”这四个字加以规定未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在实践中出现了电子证据难以适用及适用规则不统一等问题。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民事诉讼法2015 年司法解释中,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电子证据的种类,为当事人收集证据提供了便利,也

5、为司法裁判提供了保障。但是仍然需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断补充完善电子证据的种类,以更好的解决案件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和司法的公平正义。 (二)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收集 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关于收集方面没有根据电子证据固有的特点作出特殊规定,所以司法实践中只能根据证据的一般规定来规范电子证据的收集行为。我国现在的证据收集方式分为当事人提供证据、法院自行调查收集证据和依申请请求法院进行调取证据三种方式。 首先,由于电子证据的收集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可能在收集证据时侵犯了当事人及其他案外人的隐私权,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没有加以准确的界定。 民事诉讼法2015 年司法解释将

6、电子证据分为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其中例如网上聊天记录,如果要收集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证据,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审查,而且可能已经被当事人删除的信息重新被搜集出来,在此过程会涉及大量的隐私,但是从现有的法律没有对收集过程中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进行准确的界定,司法实践中将会使当事人及其案外人的隐私权等公民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收集的电子证据的原始性问题。证据规则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则是“最佳证据规则” ,这个规则要求原件的证明效力要高于复制件。传统的证据种类中,因为证据与载体密不可分,判断载体的原始性,就能对原件和复印件进行简单直观的

7、区分。但对于电子证据这一特殊的证据种类,由于电子证据与载体不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很难精确的区分电子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且容易造成法官司法裁判的难题和司法的不统一的现象。 (三) 民事电子证据中的举证和质证 我国法律对于电子证据举证和质证方面的规定也是空白的,司法实践中只能按照一般的证据规则的举证和质证的规定进行。 首先,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原则上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同时证据规定中对一些特殊的侵权案件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但是对于电子证据的举证规则没有做出特殊的规定。同时由于电子证据的无形性等特点,对于电子证据的举证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立法上需要进一步加

8、以完善。同时立法上规定的漏洞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司法实践中,有的直接提交存储介质,有的会让当事人当场打开网页等需要举证的电子证据,由书记员将具体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由当事人签字,从而完成这一电子证据的举证过程,所以,亟需立法上出台新的规定来规范司法实践活动。 再次,我国法律规定只有经过质证的证据才能被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质证主体是当事人,但是由于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等特征,如果当事人对于高科技技术不懂,可能导致质证权实质上的丧失。 (四) 民事诉讼电子证据中的认证 电子证据作为证据中的一种,对电子证据进行认证时,其必须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以及合法性。但

9、是由于电子证据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利用现有的制度不能满足电子证据认证方面的需要,要加快完善电子证据认证方面的立法。 1.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认证。关于电子证据关联性的认定,我国法律对于电子证据关联性的认证标准虽然没有特殊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根据关联性的含义和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对证据关联性的认证可以解决电子证据的关联性的问题。因为电子证据的复杂性要高于传统证据,利用非法手段取得电子证据的方式具有隐蔽性和高技术含量性,无论是普通的当事人还是法官都难以进行区别,但是我国立法中没有规定不法电子证据的种类、用非法方式取得电子证据的种类、以及瑕疵电子证据效力认定等方面。因此可以采取列举的方式对

10、违反电子证据合法性的方式进行规定,从而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2.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的认证。这是电子证据认证中最复杂和司法实践中认证最为困难的部分。但是本次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没有对这一部分进行规定,会造成法官裁判上判断困难和司法中认证不统一的现象继续存在。 电子证据由于其科技含量高,其易于篡改,且篡改后难以发现的特征,使得电子证据真实性认证方面要比传统证据更为复杂,但是现在立法上的空缺,导致司法上对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很难认定。因为民事纠纷的解决允许当事人私权处分,法律规定对于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对于真实性予以认可,即使法官对于此项事实存在怀疑。所以,当事人对于电子证据自认的情况下,对其

11、真实性的认证非常简单。但是,如果在其他情况下对于真实性的认证就会非常困难,例如,当事人自身举证的聊天记录、微博客等电子证据,在对方当事人不认可,提出不在终端服务器上收集的证据都是有可能被篡改异议,此证据的真实性应当如何认定的问题。而且判定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方式少,公证的方式是在司法实践运用最多用以证明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方式,但是还是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像微博、微信等形成的电子证据,注册简单导致主体难以确认,另外公证机关使用哪种服务器查看的电子证据也与证明其真实性有关。其他的证明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手段也面临和公证机关一样的困难。 三、 总结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电子科技技术的进步,案件中涉及电子数

12、据的问题日益增多,我国在 2012 年民事诉讼法中将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并且在民事诉讼法2015 年司法解释中将电子证据的种类进行列明,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对于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其他问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规定,并且由于电子证据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对现有各种证据规则的修改,也难以解决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不利于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证据价值的发挥。笔者通过对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建立一套电子证据独有的调查收集、质证、证明力等方面统一的制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何家弘主编.电子证据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3李梦月、张鹏.关于新民事诉讼法 “电子证据”的几点讨论.青年与社会.2012(7). 4聂铄.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5韦陈星.浅议电子证据效力的认定.广西法制日报.2015 年 2 月 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