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企业设备管理方案探讨摘 要: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诸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都是以实物管理为主,通过制定对实物管理的规章制度达到对设备管理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设备资产管理的探讨,分析,探索设备管理的另一种模式,旨在提高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和广大同仁交流。 关键词:设备管理; 资产管理; 制度约束 1.概述 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诸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设备资产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连接企业和二级单位。从而达到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设备从资产属性到使用属性、从采购、使用到维护,进
2、行统一的标准的跟踪控制,以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和维护成本,保障企业的经营能够正常顺利地进行。 根据有关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效的企业设备管理解决方案,应能可为企业带来以下成果: 资产利用效率增加达 17% 设备使用年限增加达 14% 紧急修复降低至多 23% 维护费用减少了 15% 到 30%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由于目前工程施工企业通常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由于所施工的项目遍及全国各地,使得总部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生产技术装备实行真正行之有效的计划管理与控制,设备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严重脱离,项目的设备管理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公司总部(特别是对项
3、目不利的信息) ,从而导致以下问题: 维护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较弱,缺乏高效的购置、维护计划编制、反馈和控制手段。 缺乏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历史信息的跟踪管理。 缺乏有效的定量化管理工具,实现备品备件库存结构的合理化。 缺乏对设备及其备品备件的基础数据的统一规范的管理和控制。 与设备维护有关的部门,对设备维护重要性的认识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或对现代设备维护管理思想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少项目和公司总部之间的矛盾,建立和推行资产管理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2.资产管理模式 所谓资产管理模式,就是公司作为资产的所有者,行使的是所有权,二级单位是代表经营者的利益,
4、拥有经营权。公司与二级单位的经济联系纽带是资产的价值,而不是实物。资产关系是处理其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关键。公司尽可能多的将实物资产交给二级单位管理,公司行使监督、检查的职责,把经营的权利下放给二级单位。 3.资产管理模式的风险和对策 实行资产管理模式的主要风险是二级单位的管理缺失而导致的资产安全。对此我认为,首先应正确理解和对待二级单位的管理,要充分相信二级单位的领导和员工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既然已经把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项目交付给了二级单位,就没有理由对生产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要从防范的角度,思考和建立完善的对二级单位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资产风险。 3.1 充分利用现代管理
5、手段,建立一个基于先进技术架构的计算机资产设备管理平台,达到对设备资产的实时监控。 按现代企业资产设备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结构设计,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计算机管理体系,从资产设备规划开始到报废结束,对资产设备全过程实施综合管理。 软件应能及时全面地实时反映实物资产状况,包括机器设备、IT 设备、工具、设施、车辆、相关备件、人力等,同时和企业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软件的主要构成体系是: 资产管理 建立各种资产和设备的档案和信息,通过规范的编码体系,进行资产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台帐管理、以及设备各类信息的统计分析、设备状态动态管理、设备技术档案、生成固定资产明细帐、资产
6、折旧明细帐以及资产统计等。 资产设备运营管理 对于资产设备的租赁(或出售) 、维修保养等日常运营工作,编制资产设备租赁(或出售)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动态的维修计划与维修保养作业管理体系,同时指定规范的财务费用体系,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费用表格。 资产设备采购管理 管理资产设备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产生申请、批准,供应商选择,采购单发出、发票对照收货及采购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等,帮助企业自动化和控制采购流程,执行程序化的采购开支流程和批准流程。 资产预算管理 将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和实物资产层次联系在一起,建立预算帐目编码,使其符合公司政策和商业目标,帮助企业建立预算和记录所有规定时间内的维修开支。
7、查询、统计、分析 帮助企业实时对资产设备的维修历史、库存状况、采购预算等进行查询分析,提供多种类型的分析报表,为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设备资产情况提供高效支持。 管理流程 根据国际先进的资产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重组、建立规范的可行的资产设备管理流程体系。主要包括:工作管理流程、采购处理流程、维修保养流程等。 3.2 利用企业的资金管理平台,检测二级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特别是固定资产类的资金流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3.3 制定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制度约束。 实现资产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奠定良好的基础。资产经营责任制是在核定国有资产基数的基础上,通
8、过与经营责任者(即法定代表人)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将单位的经营管理权在一定的期限内完全让渡给经营责任者,使其不仅对经营期间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负责,而且还要对经营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一种经营责任形式。其基本思路:首先,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代表通过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的形式界定各自的责权,所有者通过核定资产增值、生产增加值、总产值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和国有资产占用费的比例,明确经营者对资产经营责任量的大小;其次,对核定的指标进行考核来检查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并决定奖罚。 资产经营责任制与传统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相比,应具有如下不同特点: 实施范围要有所不同,原来的经营承包是按单位经营性质确定
9、的,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必须以占用国有资产来确定的; 资产经营责任制应把它规范为综合经营效益指标体系,综合经营效益指标由三个指标组成:人均生产增加值:用于反映单位在当年新创造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指标设定时应考虑到非主观努力因素的生产增加值。考核时,指标核定数以年度计划为准(核定时已扣除非主观努力部分) ,实际数以统计年报为准。人均总产值:用于反映当年生产经营的总规模。净资产利润率(或净资产节约与净收益率):用于反映投入资产的获利能力。在分别计算净资产和节约与净收益时。上述三项指标按照各自意义的大小分别以 3:2:5 的比重组成单位的综合经营效益。 资产经营责任制签定的双方,一方是单位的
10、法定代表人另一方是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 资产收益用上交的利润和综合费体现,公司不再收取资产占用费。 奖罚的系数确定应以资产规模的大小确定,资产规模越大,奖罚的额度越多,反之则相应减少。这样,一方面可体现出资产经营责任制这个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着经营风险和责任大小这一原则,同时,可剌激经营责任者不断增值,加大国有资产规模,上档次。 3.4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二级单位开展监督检查。作为上级机构,如何对二级单位实行有效的监督,一直是管理的难题,从现状情况看,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有:财务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这两种监督从专业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我认为,企业应该整合监督检查机构,建立一个覆盖各专业专司检查监督职能机构,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的监督,及时消除企业隐患。 _ 【文章编号】1006-2688(2015)09-0074-02 【作者简介】沈钧(1959-)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施工企业设备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