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834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 要:布哈林是苏联社会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一生撰写了诸多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平衡论思想,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在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应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布哈林;平衡论;四个全面 中图分类号:B5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004-02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家,深受党内同志喜欢的领导人。布哈林在研究列宁新经济政策基础上,根据苏联当时

2、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理论,为改变苏联落后的经济局面做出重要贡献,该思想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直到今天,该思想仍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方法论启示。 一、平衡论思想提出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布哈林通过观察研究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过渡时期经济学一文被认为是“辉煌的作品” ,该书的“出色质量”也受到列宁的肯定,文章归纳出这一时期经济的规律和特点,提出著名的“平衡论”思想。 国际上局势趋于和平稳定,国内战事已结束,经济方面的问题成为苏联

3、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喀琅施塔得叛乱后苏俄放弃余粮征集制,改行粮食税,实行新经济政策。苏俄告别革命战争模式进入社会建设模式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建设完全的社会主义,这就要求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布哈林运用“平衡论”思想指导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在被列为苏共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教材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平衡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布哈林高度重视“平衡” ,在他看来,只有社会平衡稳定才有可能发展经济,反过来,只有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才能保持社会的平衡。 二、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布哈林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的,没有绝对稳定或静止不动的状态,也正是这些运动着的物质构

4、成了世界。在布哈林看来平衡就是:“某种体系如果不能自动的,即没有从外面加给他的能,改变本身的状态,人们就说他处于平衡的状态。 ”因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从平衡状态到平衡的破坏,再由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布哈林谈到:“迄至现在,我们主要探讨社会的构造、一定社会形式的构造。以后,我们首先将要谈谈一种构造 、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的过渡。这里,我们认为有必要再次强调:社会平衡规律是动的平衡规律,它不仅不排斥,反而以对抗、矛盾、不适应、冲突、斗争为前提,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以剧变和革命的不可避免性为前提。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理论。 ”在这一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布哈林进一步形成了自己对国民经济

5、发展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独特思想,强调在进行任何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要在社会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一)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平衡发展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后提出,当时俄国的经济成分有五种:“(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 ;(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 ”布哈林平衡论思想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是平衡的发展,首先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平衡,以此保证社会经济继续发展。1928 年苏联出现商品荒,正是因为之前过于重视工业,农业相对较弱,工农业比例不平衡造成的,于是布哈

6、林指出:“为了使社会再生产和社会主义不断增长尽可能有利地(尽可能没有危机地)进行,从而达到对无产阶级尽可能有利的国内阶级的力量对比,必须力求把国民经济各种基本成分尽可能正确地结合起来(它们必须保持平衡 ,安排得恰到好处,积极影响经济生活和阶级斗争的进程) 。 ” (二)工农业平衡发展 布哈林极其重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他认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是能表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发展工业化的问题上,布哈林认为牺牲一个部类来发展另一部类,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表达过这种观点,只有工业和农业都得到发展,并且达到完满的结合,经济增长才能保持高速度。他认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就是农业

7、,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民才有经济能力购买农业产品,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这样一来,农民使用购买来的新的农用机器,农业获得更大发展,为工业的发展积累更多的原料和资金,进一步刺激工业继续发展,工农业的发展达到良性的循环。苏联人口中农民占较大比例,农业较占优势,正因为如此,工业要发展就应当使工业适应农民市场,并逐步掌握该市场。将农村作为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市场与原料产地,才能在掌握政治上的领导权后掌握经济的领导权。不仅如此,由于当时西方各国结成联盟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扼杀苏联的成长,苏联想向西方国家购买设备和技术遭到拒绝,同时西方国家也拒绝进口苏联的产品,这非常不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复杂的

8、国际环境和苏联本身的实际情况造就了苏联的农业地位,即全部经济的基础,是工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农业基础稳固,工业才能继续发展。布哈林认识到苏联这个特殊的国家,因其农民人口占多数,这样特殊的国情就决定了工业产品的市场就是农民经济,农民和农业是工业生产的主要消费者,苏联工业的发展就随农民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他明确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具体关系。如果把农村看作殖民地,看作剥削对象,短期来看是能得到一笔资金,但是从长远来讲民穷才尽后,农村市场缩小,最后只会是工业停滞甚至倒退。所以国家经济能否发展好,取决于农业这层地基的坚实程度。 (三)重工业与轻工业应并重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 “不变资本的生产,从

9、来不是为了不变资本本身而进行的,而只是因为那些生产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需要更多的不变资本。 ”布哈林认为,不仅工农业之间要保持平衡,而且工业内部也要保持平衡,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平衡发展,是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理论一项重要的内容。于是苏共十五大提出“长期的高速度的发展,而不是就要在明年达到最高速度”这样的发展目标。这次决议指出,苏联不能一味地追求重工业的高速发展,还要重视轻工业的重要作用,轻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民众生产生活消费品,另一方面为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支持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积累决定着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规模,他坚决反对一味地发展重工业,这样只会使苏联经济长期处于不平衡的

10、发展中从而导致苏联国民经济畸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按比例有计划地发展,这是布哈林劳动消耗规律的基本思想,最大限度地发展重工业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必须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同时还要重视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因其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周期短,能较快收回成本,所以经济的平衡发展必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存在这样的认知,社会主义就等同于计划经济,若搞市场经济就是背离社会主义,就是在推行资本主义。布哈林在共产主义 ABC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接下来苏联制定政策的依据就是为全面发展生产力服务,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会引导到社会主义。因此在过渡

11、时期,在当时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下,苏联要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搞商品生产,就需要同时借助计划和经济两种手段,利用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布哈林在布哈林人、政治家、学者一文中指出:“劳动价值规律在这里(在社会主义下)也在贯彻,不过贯彻得比在资本主义下更多,因为同计划性结合在一起”布哈林谈到,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就必须要消灭市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事实证明,我们还必须借助市场的作用走向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最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也逐步被消灭掉。 三、启示 尽管历史上有过争论和分歧,列宁始终给予布哈林以极高的评价,说布哈林是在最年轻的力量中杰出的力量。同时也指出了一些缺点和思想上的局限

12、性,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布哈林的某些研究成果被列宁等吸收并继续深化。在当今的改革中,人们不难感到布哈林的某些思想和主张,布哈林加进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新东西”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到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进一步解决,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平衡等。布哈林平衡论思想认为平衡是以生产力为中心的平衡,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另外布哈林主张平衡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平衡不

13、平衡新的平衡,也就是说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现在这些问题在深化改革中是不能回避的,需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处理,逐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76. 2 范玉传.布哈林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97. 3 列宁.论新经济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8. 4 布哈林文选: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22. 5 布哈林文选: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53-422. 6 刘贵访.论社会生产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9. 7 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7. 8 曾天雄.布哈林平衡论的哲学研究:下J.湘南学院学报,2007, (4). 9 崔剑.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 (8). 10 梁桂.布哈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J.南昌大学学报,1986, (10). 11 向祖文.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对布哈林几个经济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俄罗斯研究,2009, (4).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