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发展对转变山西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当前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文章围绕山西省实际情况,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发展对山西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以期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人口发展 转变 山西省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各级政府提出的解决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适应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离开了人的发展,一切形式的发展都将失去其所存在的意义。因此,研究人口发展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方
2、式转变的影响对于山西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发展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人口数量主要指人口发展速度和规模;人口质量主要指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人口结构包括人口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地域构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 一、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有正向促进作用,又有反向抑制作用。从世界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方面,增长的人口规模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
3、需求,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人口规模的大幅增长导致就业形势严峻以及大量劳动力闲置,增加了贫困人口比重,其中,妇女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同时,人口规模的扩大不利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适度的人口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各地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模式、人文背景和人口素质状况等方面的不同,适度人口规模也将会不同。因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山西省的情况而言,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过多的人口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现阶段,山西省经
4、济发展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贡献份额较小,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一些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大多数省份和地区(耕地、森林等)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很低,住房、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基础服务供应短缺,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迫于压力不得不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和气候变化恶劣,导致经济发展方式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传统粗放式的低水平上徘徊。因此,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促进贫困人口减少,有利于妇女地位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山西省人口均衡发展,不仅
5、仅是人口规模的问题,应该多角度、多方向地审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既不能放松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又不能单方面追求人口的零增长;既要控制数量的无节制增长,更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 二、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人口素质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一个国家劳动者体力、智力、思想觉悟和科技文化知识水平的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方式和人口素质有着密切关系。从生产要素角度来看,人口素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的生产优势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资本和劳动力构成的要素比率。但事实上具有资源优势的
6、国家经济不一定发达,而人口素质高的国家往往具有竞争力(如美国、日本) ,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提高人口素质放在首位。 经济发展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从根本上来讲,人的因素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因素。人口素质的变化对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影响。提高人口素质的直接结果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者素质低,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是粗放型。因为低素质劳动者不能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以在同样劳动耗费的情况下,不能生产出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产品。在这种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商家往往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等措施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即粗放型增长。
7、相反,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可以造就大量高素质的决策人员、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逐步增加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样实现经济增长就可以较少地投入人力和物力。高素质劳动者能够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可以制造和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身体健康,这样可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促进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消费品的价格,使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趋向协调发展。最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因此,人口所具有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成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拥有高素质的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会成为转变经
8、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果人口素质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低下时,这一现状会极大的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成为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 从实际情况来看,山西省人口数量较大,人口素质偏低。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反映,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 762029 人,文盲率为 2.13%。在全国 31 个省份中排名居中。劳动者素质低,必然使得劳动效率低。以农业为例,山西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比农业发达省份低几倍,甚至十几倍。山西农业劳动效率低的原因,除了资金投入和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以外,就是劳动者素质低。在劳动者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遇到很大阻力。
9、三、人口构成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一)人口性别构成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性别比失衡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人口性别构成对消费和投资,进而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大影响。在长期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体力劳动,特别是在许多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健全。落后的社会生产使得农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生育男孩上,这是导致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原因。在城市也存在男女经济地位不平等的现实状况,城市妇女在就业、劳动分配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性别角色要求她们承担起生育的责任,这必然会离开职场一段时间,以技能
10、生疏和岗位缺失为代价,进而有可能导致失去工作。人口性别结构的失衡,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同时,对消费和投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据统有关计数据显示,山西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而且这一比例已经远超过联合国设定的正常值范围 102107,甚至预计在未来的数十年这种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象将更加严重。妇女对经济生活的参与层次和参与比例与男性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导致家庭生育男孩的愿望大于女孩,由此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性别比失衡使得男性劳动力过剩而出现就业性别歧视;迫于紧张的就业形势和生活压力,传统的女性职业如打字、缝纫等也逐渐被男性所接受,如此就业形势,对女性劳动力而言
11、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这一现状势必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影响。 (二)人口年龄构成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按照国际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一个国家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 10%或者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 7%以上,这个国家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早在 2000 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绝对意义说,人口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被认为是人口自身的不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会使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缩减。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高速发展时代,老龄劳动力人口在
12、接受新的知识和科技方面比青年劳动力要相对弱一些,对新产业和新岗位的适应能力也处于弱势。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截止 2010 年底,山西常住人口中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 270.5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7.58%,山西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保障滞后,经济实力不足,社会承受力还很弱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这一变动趋势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障碍。具体来说,一方面靠资源消耗的劳动力扩张型经济增长得不到劳动供给的支持;另一方面由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实际工资水平必然提高,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成本上升,形成对经
13、济发展的阻碍。总之,由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持续低水平,山西未来人口必然向老龄化、劳动负担重、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小的年龄结构发展,粗放的依赖廉价劳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不能够得到支持。因此,山西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与人口发展趋势相吻合,由劳动密集型将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转变,经济结构将逐步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方向转移。 (三)人口地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各地区的分布状况,是人口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该时点当地的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地域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而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劳动者为了寻求更好的
14、就业机会或更高的收入水平是引发人口迁移主要原因。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无疑是吸引人口迁移从而造成人口地域分布的重要力量。 人口地域分布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集中体现于局部地区人口规模增长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人口增长产生的需求压力是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动力;高度集中的人口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有利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出,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反而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建立更加顺畅的人口流动机制的同时,协调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加强区域经济建设和人力资本建设,是实现山西人口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
15、展的重要内容。 还需注意,人口地域分布过度集中、中心地区的过度城市化会造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住房交通拥挤、社会治安混乱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适应人口区域分布的变化。 (四)人口城乡分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的推进,出现大量人口由农村流向城镇,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由此而引发人口城乡分布的变化。人口城乡分布的变化以及其变化的内容、变化的过程都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巨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化绝对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简单转移,而是百万人口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且存在大量的农村剩
16、余劳动力。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教育相对落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很少,综合素质与劳动技能也较低,多数缺少就业必需的技能。相比之下,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的集中,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同时也具有资本、信息和高新技术等优势,所以城市非农人口与农业人口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效果不同,一般来说非农人口比例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城市人口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针对山西的人口城乡分布现状,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针对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正确处理发展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17、的关系,发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注: 数据来源:山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参考文献: 1王兆萍,郭建华.健康投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分析基于人口均衡发展的视角J.西北人口,2011(5) 2彭希哲,黄苏萍,姜忠毅等.上海人口、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转型J.科学发展,2011(9) 3辜胜阻,王敏,李洪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与新动力J.经济纵横,2013(2) 4陈宇学.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人口因素研究J.理论学刊,2015(5) (刘媛媛,1986 年生,山西吕梁人,吕梁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统计学。杨小萍,1965 年生,山西吕梁人,吕梁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