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只跟森林站一起.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8669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只跟森林站一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树,只跟森林站一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树,只跟森林站一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树,只跟森林站一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树,只跟森林站一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树,只跟森林站一起辽西北地区的三北防护林,林场与荒漠界线清晰,一边郁郁葱葱,一边黄沙迷漫,这条线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哪一方想推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代价。沙与林博弈中,拦住风沙的不仅是林,还有林里的人。只剩他一个人 1987 年,李东魁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彰武县章古台林场,看护 8500 亩面积的森林。这片森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也是阻击风沙南侵的一道重要屏障,李东魁在这片林场,一守,便是 28年。 其实,李东魁陪伴林场的时间,远远超过 28 年,因为这片林场是他出生与成长的地方。 李东魁的父亲是木匠,1958 年林场成立之初就在这工作。父亲的工作地点离家只有 10 分钟路程

2、,林场一直是李东魁小时候的游乐场, “只要不上学,就会来林场,去山上疯跑。 ”在李东魁的记忆里,那时的树非常少,远远望去山是灰色的,脚下是白色的沙土。每逢春天大风刮起,沙石便会弥漫在空气里,让人看不清眼前的路。 “小时候就觉得风沙很大,人出去一趟,吹得满头满脸的沙子,庄稼长得也不好。 ”李东魁说, “后来情况逐渐好转,长大了才知道,是种树的缘故,那是前辈建起的防风固沙林。 ” 17 岁毕业时恰逢林场招临时工,主要工作是栽种樟子松树苗,李东魁便加入到防风固沙的队伍中,一干就是两年。 “当时劲头儿可足了,天天就是干活,也不知道累,小树苗种的时候还没有炕头儿高呢,到现在都 30 年了,树都老了。 ”

3、李东魁说。 种了两年树以后,李东魁去部队当兵 3 年复员后,他没有选择去县里工作,而是回到了林场。他觉得,他应该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这一次,他成为了一名正式护林员。 李东魁看护的区域接近林场中部,出入不便,为了更好地看护林场,他需要住在林子里,当时还有另外 3 个人与他一起进山护林。 初次看到自己即将入住的房子,着实让这 4 人吓了一跳, “摇摇欲坠”可以说是最贴切的形容词:漆黑的墙壁;仿佛一推就散的房门;窗框看起来倒是相对规整,但是窗户上的玻璃残缺不全;屋顶用稻草覆盖,连一片瓦都没有。夜里问题更严重,没有电!呼啸的山风吹打着脆弱的门板,狼嚎声与不知名野兽的叫声不时传入耳中

4、,让躺在炕上的李东魁 4人辗转难眠。 简单的休整后,他们开始了护林的工作,4 个人划分了各自负责的区域,每天早上拿起水壶,背上装有简单吃食、斧头、钳子、铁丝的背包,走进这片茫茫林海。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大家都觉得条件太艰苦了,都想走。 ”李东魁说。护林员一年 365天都工作,没有休息日可言,更不用提朝 9 晚 5 了。从林场内居住的房屋,步行到有人烟的地方,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他们相当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冬天是火灾多发期,要更加重视巡山,数九寒天,一走就是一天,渴了没有一口热水喝,饿了没有一口热饭吃。 因为忍受不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其余 3 个人陆陆续续地以各种理由离开了,之

5、后也曾有几位新人加入,但都没有坚持住。 “我也想走来着,”李东魁说, “也后悔过,可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做不是?哪有不付出辛苦的工作呢?” 就剩下他一人了,最让李东魁难以适应的是无人与他说话,呐喊过后,回应他的也只是回声。这让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将一天走过的路、出门的时间等等记录下来,就当和自己说话了。 一段时间后,转机出现了。 以往由 4 个人分担的工作,全部落在了李东魁一人身上,林场为他提供了一匹马。这可让他高兴坏了,立刻在房子的旁边搭了一个简易的马棚。 “可算有和我做伴的了。 ”李东魁的第一匹马是产自内蒙古的走马,走路稳当,性情温和,陪伴了他整整 10 年。 “为你的马起名字了吗?” “不

6、是我就是它,哪里用名字。 ”李东魁如此回答。 至此,李东魁照顾的对象,除了山林,还有这匹马。他给它梳理鬃毛,喂草料,巡山时和马说说话。 在多年的护林工作中,李东魁受了不少委屈。 护林员的工作是预防山火,维护小树的生长,阻止附近村民随意放养牲畜,保持林场边缘的护栏完整。附近村民时常将自家的牛、羊等牲畜放进林子里吃草,李东魁制止的次数多了,难免会引来嘲讽“李四儿,这林子是你家的吧,看得这么仔细,至于么?”以及村民不理智的行为家里唯一一口吃水用的井,不知道被谁给堵死了。李东魁只好又打了一口井。 “也挺委屈的,但是没有办法。 ” 相对于李东魁的寡言,他的妻子王玉华倒是开朗许多,说说笑笑。 李东魁当护林

7、员后,经人介绍,与家在阿尔乡,在乡里经营一家小商店的王玉华相识并结婚。婚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李东魁依旧待在山上,这让王玉华心里憋了一口气。 “那时候啥活儿都得我自己来,照顾孩子,伺候老人,我还得工作,他是半点儿指望不上。 ”王玉华回忆说。让她时常念叨的一件事,便是孩子出生时丈夫没在身边。 那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没有预产期的计算,也没有产房,只是找来一位有经验的妇人在家里帮忙接生。也许是当时的人们对女人生产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李东魁没有经常回家,依旧住在山上,直到一天半夜,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李四儿,赶紧的,你媳妇要生了!”李东魁翻身坐起,胡乱套上衣服,牵起马就向山下赶去。赶到家时,正好

8、赶上女儿出生。 妻子来陪他了 日子越过越久,王玉华对丈夫的不满也越积越多。从结婚到孩子出生,王玉华就没有上山看过丈夫,并总是让他换个工作。 1995 年,王玉华用自行车驮着女儿,一路颠簸来到山上。那是她第一次看到丈夫居住的房子,让她既生气又心疼。 “哎呀,那房子破的,冬天除了炕上有些温度,茶缸里的水会冻成冰。到了夏天,长虫(蛇的意思)会到处乱窜,做饭的时候突然就能掉到灶台上,晚上还钻被窝,可吓死我了”王玉华说。虽然厌恶山林里艰苦的生活,但对丈夫的牵挂和思念,又总是把王玉华牵到这座破房子里。 一天,天已经黑透了,李东魁却迟迟没有到家,以往在天黑前是肯定会到家的。王玉华怕林子里有狼,一个人也不敢出

9、门寻找,只能坐在炕上苦等。另一头的李东魁却怎么也走不出林子了,以往熟悉的路似乎都变了,他总是原地打转。 接近夜里 12 点,李东魁终于推开了家门,王玉华也长舒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之后,王玉华觉得,不能让丈夫继续在这样破旧的房子里住了,必须要修整一下房屋,她打算向林场申请,让林场帮忙修房子。这个想法让李东魁制止了。自从林场由国有转为自主经营,效益就一直不好,工资已经有 10 多年没有发了。为给工人发工资,林场将周边的部分土地让工人耕种,耕种所得就算工资了。李东魁知道林场的难处,所以多年来也没有提出修房子。他自己家生活十分拮据,父亲身体不好,要经常吃药,孩子在长身体,读书、吃饭处处需要钱,每个月根

10、本没有余钱。 王玉华发了话, “把家里房子卖了,用卖房的钱在山上盖一个新房子,我搬过来和你一起住” 。妻子的举动让李东魁十分感动,也让他非常高兴,终于“到家就有热饭吃了” 。 夫妻俩在旧房子的旁边盖起了两间砖瓦房,又在房后开垦出了一片菜地,王玉华又养些鸡。这时李东魁的生活,在女主人的操持下,方才像了点样子。 前几年,电力公司要在附近铺电网,在林场的协调下,李东魁的家里终于有了电,喝水也不再需要手动压水,可以用水泵抽水了,家里也添置了第一件电器电视机。去年,李东魁荣升为外公,女儿和女婿的生活稳定,不需要他操心。自从有了手机,他与亲人的沟通方便了。女儿自从做了母亲,也开始体谅父母的难处, “女儿总给我挂电话,可惦记着我了。 ”说到女儿时,李东魁的声音似乎大了一些。 现在夫妻二人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山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用王玉华的话讲,人多了,反而不适应。至于以后的打算,两个人都说,“家在这里,房子在这里,就继续守着呗。况且,守护好这片林子,就是给子孙后代造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