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不足.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8001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不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不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不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不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不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不足【摘要】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改革有待深化,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多方面问题的出现,制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资本输出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是小国。因而,本文对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对外 直接投资 一、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探索摸索阶段(1984-1991):改革开放的初期,只有

2、国有企业才可以进行直接投资,而且每一项都要经过国务院的严格审批。从 1984 年开始,政府逐步取消了一些限制,包括非国有企业在内的更多的企业可以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活动。但是 1991 年 8 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出台了一项规定,不允许我国企业到除到港澳地区和苏联、东欧之外的其他国家开展境外投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自主权受到复杂的审批程序和资金的限制。在上述政策环境下,我国 1991 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为 10 亿美元。 逐步起步阶段(1992-2005):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企业实施外向型战略,海外投资获得肯定。1992 年 9 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明确

3、指出鼓励企业拓展跨国业务的政策目标。1997 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新规定,标志着我国限制境外投资的政策开始松动,逐渐向鼓励境外投资转变。2001 年在中国加入 WTO 前夕,中央政府开始鼓励企业从事促进出口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加工贸易项目;鼓励纺织品、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等轻工行业到海外设厂,促进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出口。为此,国务院相关部门给予了出口税收减免、外汇协助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并且逐渐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稳定发展阶段(2005 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也不失时机地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法规和配套措施,涉及到简化审批程序、

4、提供资金支持、扩大进出口经营权范围、财税管理、外汇管理、外派人员审批、海外经营保险等,为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2009 年,商务部发布多条规定,旨在多管齐下进一步继续推进和完善对外投资的便利化,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同时放松对企业海外投资活动的外汇管制。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逐年上升,距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 2011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分布在全球177 个国家(地区) ,13500 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 1.8 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

5、存量)4247.8 亿美元。2011 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年末存量为21.12 万亿美元,2011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当年全球存量的 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居世界第 13 位,比上年前进四位。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上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突破四千亿美元,但规模与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相比然仍差距很大。2011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相当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9.4%,英国的 24.5%,德国的 29.5%。 (二)对外直接投资行业集中与制造业,高技术行业较少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领域较广,2011 年底,我国对外直

6、接投资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全部行业类别。而相对来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产业又比较单调,大部分投资始终集中在以资源开发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在计算机、软件、金融等新兴行业的投资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少。单从 2011 年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租赁、商务服务业和采矿业的金额为 400.5 亿美元,占到了全年流量总额的 53.7%,并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集中于对资源的控制,在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 7.8 亿美元,仅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 1.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在初级加工制造业的比例较大,对于中

7、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资的日益增多,但总体来说比例仍然较低,生产性企业的投资比较缺乏。 (三)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投向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贸易直接投资当中,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流入还是流出都是发达国家,即使在发展中国家里面,大多数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流向发达国家的。以印度和韩国为例,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中 30%的部分是流向的发达国家,而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两大最主要目的地为亚洲和北美洲。2011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地区)为 612.3 亿美元,占总投资流量的 82%,流向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为 134.2 亿美元,仅占总投资流量占 18%。2011 年末,我国对发达国家(地区)的直接投

8、资存量 466.4 亿美元,仅占总存量的 11%,而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为 3781.4 亿美元,占 89%。由此可见,中国目前选择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偏少,这会对我国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首先这不利于中国企业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自身,不利于技术寻求型企业的发展;其次也错失了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没有充分利用他们的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法制健全、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不利于中国企业的产业调整。 (四)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管理经营少,并购预期效果差 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而发展迅速,但很多并购效果并没有预期估算的那么好而失利。例如中销增持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失利,中海

9、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无疾而终等,都使企业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据世界银行粗略统计,我国企业实现成功并有效的跨国并购比例不超过 15%,远低于世界平均 25%的水平。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一直困难重重、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跨国投资管理、跨国资本运作等方面都缺乏经验,不仅对企业整体运营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拥有这些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都只是中国式企业在海外的简单翻版,而非真正在国际化经营的需求推动下进行的。这种国际市场上的本土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很不利,很容易使企业产生对市场反应滞后,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经营机制落后,不能很好的与当地市场规则或

10、规矩惯例接轨。同时,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往往还混合着商业或非商业的目的,盲目的只顾做大企业规模而不顾一切代价,导致了许多因多目标收购而失败的例子。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鉴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发展阶段,而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给了我们学习的经验,因而下面从美国和日本为例,分析其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方向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 (一)美国:投资高技术产业 美国的跨国公司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其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国际领先的科学生产经营技术。纵观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历史,其最先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公司,基本都是那些拥有首先在国内发明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有些产品不是在美国

11、发明出来的,但是是在美国经过革命性改造的,比如汽车工业等)或者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部门。从最初的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到如今的高新科技领域,可以很容易的发现,美国在每个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都是其在当时的优势产业。这些部门利用其专利、知识等所有权优势,取得国际规模的垄断地位,一方面为了更多的获取高额利润并占领其传统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外国企业的对其产品的仿造,这些拥有垄断优.势的美国企业必然大规模到目标市场当地投资建厂。 (二)日本:投资产业由低级到高级渐进发展 在日本首先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部门,大多都是当时在日本国内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根据比较成本的顺序,依次

12、对这些行业进行对外转移,从而形成日本对外投资分布由低级到高级的产业演变。从低生产率、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逐步向高生产率、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行业进行调整。通过如此的对外直接投资,日本有效的减少了国内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竞争优势产业的生产,并为本国有更好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让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一面致力于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良性调整、升级,一方面充分利用各被投资国的廉价要素,将劳动密集型、低附加价值的“边际产业”转移到国外,而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或工序保留和引进到国内。如此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使日本不断实现

13、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成为日本经济强势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四、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转变角色,由监管控制到服务支持方向转变。政府对一些体现国家利益的重大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查和批准,而对于一般项目应更多地体现企业的作为投资主体的意愿,让企业在充分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自担风险进行投资,政府重点审查项目真实性和企业资金的合法性。政府部门应当从现行的以严格的项目审批为主要手段的微观管理方式逐步过渡到以日常的事后监管为主的宏观管理方式。应摒弃“繁杂的审批程序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思维,让真正投资主体自我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内容,提高审批效率。 其次,鼓

14、励中小企业“走出去” 。大部分小企业都是跟随着大企业一同投资的。小企业一方面为大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条,另一方面小企业可以依附大企业走出海外经营的第一步。鼓励小企业海外投资不但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同时其灵活性和创新性也将很大程度上带动投资规模的上升。因而对小企业不应该采取歧视,而相反应让其能够享受到包括特别税收待遇和从政府金融机构低息贷款在内的各种优惠待遇。 (二)企业方面 第一,制定直接投资战略计划。企业应该将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方向相结合,以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价值链体系为目标,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只有企业自己解决了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

15、和怎样对外直接投资之后,才能做到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科学决策,才能避免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盲目冲动,才能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 第二,完善企业管理。我国企业应该尽快建立符合对外直接投资要求的跨国公司管理结构,并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明确国内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在经营、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可以给予国外子公司一定的自由管理权,但必须实现国内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的各方面事务的有力监管;第二,按照国外子公司所在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对国外子公司给予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增强其开拓业务的积极性;第三,要加强对国外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工作,做到账目清楚和开支合理,坚决防止贪污腐败事件发生,保证公司的资产和利润不受

16、损失。 第三,加强科研创新。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国际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进而归结到科技人才的竞争;企业要以建立和健全科技研发的创新机制为基础,不断加大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要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或者与国外其它企业、研究机构或者知名高校一起成立研发的战略联盟等方式,积极获得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应该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改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层次较低的局面,从而带动国内产业和技术升级。 第四,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企业决定开展海外投资活动,除了需具备硬性的自身基本条件外,还要考虑建立与其海外战略相匹配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在投资前期,需要做好对东道国环境的分析工作,了解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选择适合的企业发展战略和风险评估。对于有可能破坏整个投资计划的风险,需要制定专门的预案。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在企业资金方面,投资企业要开拓多重渠道运营资金,选择风险较小和采取分散风险的方式,降低资金配置不当引起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相芬,冯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7. 2张翠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