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纠纷视角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8260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域名纠纷视角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域名纠纷视角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域名纠纷视角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域名纠纷视角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域名纠纷视角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域名纠纷视角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摘 要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对域名的保护并不令人满意,对于域名侵权的规定模糊不清,在司法实践中利用法官和仲裁者的主观判断的现象依然严重,对于域名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进一步得到规范,而商标权在法律保护的倾斜下,反向侵夺的状况更加明显,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对域名保护更加重视,于法律保护方面努力平衡域名权利与商标权两者的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条文、完善域名注册管理制度以及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纠纷等方式对网络中的不正当竞争进行规制。 关键词 域名 不正当竞争 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齐晓旭,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2、9-0592(2015)07-259-02 一、相关理论分析 (一)域名含义 在域名规制方面,我国现在只出台了一些有关的法规条例,还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在对域名纠纷进行实际协调的法规只包括关于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的阐述 、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处理互联网域名纠纷的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的阐述 、2004 年 11 月 5 日信息产业部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民法通则的有关条例。2001 年 7 月 17 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处理关于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事件相关法律的问题阐释 ,把域名民事纠纷案件的意义定为不正当竞争和侵

3、权行为。2002 年 10 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处理商标纠纷案件有关法律的问题阐释里提出,在注册域名使用类似于其他商标或完全一样的文字时,还在这个域名的网站下开展了有关商品的网络平台的电子交易,让有关认识出现误会的,可以认定为在商标法中提到的侵害商标所有人使用权的做法。这项条例将用其他商标注册域名并且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交易的行为定义为商标侵权的行为。 (二)域名权利法律性质分析 目前,各国学者对于域名的法律性质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域名权利否定说。这一学说否定了域名的权利属性,认为域名不能作为独立的权利体存在。唐广良教授便是这一学说的支持者之一,他认为,域名只是存在于虚拟

4、网络环境中的符号,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与价值,因而不可能也不必要赋予域名任何独立的知识产权。他还指出,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域名之所以还能存在并得到推崇并不是因为它具有显著地标识作用,而是因为技术人员还不能解决计算机网络资源定位问题。如今,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为网络定位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契机,新的网络定位标识系统必将逐步取代域名,成为网页及其所有者身份的象征与标识。域名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不在于他本身,而在于相关方对其使用方式的推广力度。 2.域名民事利益说。这一学说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指出尽管 WIPO还没有正式将域名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域名的权利属性。如果连这

5、一点都不承认的话,域名将处在十分尴尬的被动的地位。学者们用“民事权益”这一词对域名的相关属性进行界定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我国民法通则中做出了明确规定: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 二、域名纠纷视角下的法律规制困境与突破 (一)法律界定不明 尽管现阶段我国政府针对域名争端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解释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大多聚焦于对域名权利的认定,对如何解决域名争端没有具体说明。法规条例没有对域名争端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指导,我国法律实践也没有对域名权利进行正名,而可以规制域名权利之间冲突的法律规定也不具备针对性,此外,我国的法律规制条款很笼统,具体的判定标准都不统一,在司

6、法实践中就要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判定标准无法避免得不统一。 (二)域名权利人需要进行权利转化 由于我国缺乏健全的域名权利认定体系,域名主体无法很好地享有域名带来的权益,只能将其转变为商标权,在商标权领域的法律体系下解决域名争端问题。 (三)权利转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然而,域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单纯地将域名权转变为商标权等其它权利是无法有效处理各类域名争端的。 其一,将域名权进行转变仍然无法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侵犯域名所有者合法权利的现象的发生。商标的覆盖范围,商标权所有者的业务活动、竞争状况等因素都会作用于市场上其他主体对该域名的注册与应用。在“平安”网址一例中,司法人员经过讨论得出的一致意见是,尽

7、管该公司拥有该商标的所有权,然而 “平安”一词应用范围广泛,并不能以此作为侵权的依据。因此,域名权利人可以通过权利转化利用其它权利维护自身权益,但由于其它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产生良性效果。 其二,转换域名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可操作性不强。对于提供虚拟服务而不是实质性产品的网站,一旦网站发生纠纷,就很难通过权利转化的方式保护域名权利,如果必须选择此种方式,就要先通过注册的方式对特殊、有价值的站点进行保护。 三、域名纠纷法律规制对策思考 (一)我国域名法律制度完善基本思想 1.重视域名权利法律保护。现阶段我国对域名权利了解依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法律层面也存在很多漏洞,比较明显的是域名保护

8、领域相关法规的应用范围较小、法律体系以概括性条文为主而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方针。在域名权利的保护方面,还需要依靠商标权等其他权利的转化。现代社会中的域名并不仅仅代表网络空间的绝对地址,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了符号意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质疑域名的功能和作用,对域名的发展前景也不抱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应该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域名定位功能的减弱并没有降低其标识性功能和商业价值。基于这一原因,域名争端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市场的正常运作。 2.实现商标权与域名权利法律保护之间平衡。把握商标权和域名权之间的平衡点实际上是强调在域名争端的处理过程中,司法人员不得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注重保护商

9、标所有者的合法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以域名所有者的权利为代价。在我国,商标权人(尤其是驰名商标权利人)在与域名权利发生冲突时一般会得到支持。这在立法、法官或者仲裁人员的观念上都有所倾斜。而商标对域名的反向侵夺现象日益严重,与我国域名权利人维权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要重视商标权和域名权利法律保护间的平衡。 (二)我国域名纠纷法律规制完善建议 1.通过立法为域名权利正名。首先要在域名权利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上取得成果,这是保护域名权利的法律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法例款项中都没有涉及到域名权利的存在性,使得在实践中缺乏规范的法律依据。因此,唯有在法规的层面上正视域名所有者的权利问题,方能有效地规范商标权市场

10、,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 2.提高立法层次。目前,我国的法院处理域名争端的法律依据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是法律的级别不高使其对域名市场各主体的约束力不强。 其二是涉及范围过广而不具针对性。在实践中仲裁部门解决域名纠纷的主要依据为域名争议解决办法 ,该办法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原则上说,这一中心不属于国家机关范畴,因而其发布的这一解决办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小,现阶段仅仅是在仲裁机构对域名争端的处理过程中才会参照这一办法。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域名使用行为,我国应当在高级别的法律中增设有关域名争端的处理条款。 3.完善域名注册管理制度: (1)发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作用。尽管我国

11、域名管理中心是在中央政府部门的批准下成立的,但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对该中心的性质还没有统一的认知,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域名市场的规范作用。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对域名管理中心的地位进行说明,以引导域名管理中心更好地认定域名权利、处理域名争端。唯有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作用,才能保证我国的域名市场始终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2)进行域名注册的实质性审查。对于先行申请的域名,会优先同意注册,然而这仅在形式上做限制,而不进行实质性的审查。 “先申请”的原则使许多知名企业陷入域名纠纷,同时实质性审核的具体操作流程也受到技术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从如下

12、几个方面来逐步推进实质性审核程序: 其一,将域名注册体系与商标管理体系相结合,在同意某一域名的注册申请之前先查询该域名是否与现有商标相同或相似。 其二,对于可能侵权的域名,域名管理中心应当收集更多的资料以进行进一步地核查。 4.协调域名纠纷解决方式。现阶段我国对域名争端的处理采取的是司法解决与仲裁解决相结合的方式。与司法解决相比,仲裁的程序更为简单,效率也更高,因此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仲裁机构在处理域名争端时,能够参照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相关条例,因而处理过程非常灵活。而在司法审判中,会有从一审到终审程序后,争议域名已停止使用的现象。因此,仲裁方式成为解决域名纠纷的更加适宜的方法,我国应对此大力推广,相应的就要对域名仲裁的相关规则和具体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注释: 郭丹.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2008.124. 参考文献: 1李昌麒.经济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种明钊主编.竞争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谢晓尧.竞争秩序的道德解读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