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8288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摘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要求中有提出:“推动政策性金融改革” ,而发挥经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必将需要以金融为切入点,所以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也逐渐被提上议程。现代经济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为更适应这一环境同时促进政策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政策性金融公共性理论,是发展政策性金融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公共性的内涵、政策性金融公共性的出现等内容,并由此展开了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 公共性 财政公共性 金融是经济市场的中心,金融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充分的配合市场的转变,为配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政策,需

2、要金融自身做到彻底的调整。政策性金融与财政金融是金融存在的两大内容,两者分别具有自身的属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存在着统一性,开展对两者之间的研究,是进行金融调整的首要工作。 一、政策性金融的出现 政策性金融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未有明确的战略决策,使得政策性金融在发展中逐渐受利益导向,直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政策性金融的改革,开始了对政策性金融的重视。政策性金融的深化改革需要政策性金融在理论上有所改善,而政策性金融的定位也需要做到逐步的优化,2014 年政策性金融公共性本质被正式提出,此后的发展需要以公共性为指导思想。 二、公共性的内涵 政策性金融中所提到的公共性,是随着形势的变化逐渐做出调整

3、的不固定的原则。经济学中引用公共性较早的是德国的哲学家,他曾提出公共性的属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性的实现不能够影响到他人的权利,第二是公共性实现的前提是以国家的权利与政治相结合。所以可以看出公共性无论是从原则上还是从目标上,都需要有一个前提作为基准,而此公共性是否是政策性金融所具备的,在下文中会有所论述。 三、政策性金融是否具备公共性 (一)政策性金融的多元化理论提出 政策性金融的提出涵盖了社会多元化的假设,尊重社会成员利益与诉求中存在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性金融的职能是在承认商业性金融性能的前提对金融职能的补充,现代存在的政策性金融理论指出,在部分领域中以商业性金融为

4、主,但在特定的领域中,需要以政策性金融为主。2、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对象选择是基于不同产业与社会群体的差异性,在这些差异性中选择是否需要提供此类金融服务。(二)政策性金融的非排他性 政策性金融的其中一项原则是不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政策性金融的提出是以社会大众利益为最大化基础,如需要牺牲一部分群体利益来换得另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则缺乏存在的意义。政策性金融在实现其职能的过程中,不会限制到商业性金融的实现,政策性金融的掌控范围是投资过高、资金回笼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的业务,未涉猎到商业金融的实现领域。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发挥不会牺牲商业性金融职能的发挥。 (三)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属性

5、 政策性金融的实现与国家存在必然的联系,主要显示为其资金的投向以国家战略需求的项目为基准,从国内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涉及范围可以看出,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国家基础设施的建立,进出口银行的目的是为资源进出口提供保障,农业银行的目的是服务三农,三者之间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而所服务对象的共同点是国民的经济建设。政策性金融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国家主义,与国家的权利、政治政策相结合。 (四)政策性金融享有国家信用 从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成本组成上可以得知,各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本金均由国家或政府机关的资金构建,如此形式决定了国家与政府机构对其他经营业务的政策要求。同时,其他经营的资金构成主要由发行债券所得,

6、发行的债券由国家或政府为其作为担保,具有国家的信用,使得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及时的筹集资金,政策性金融不同于普通金融行业或工商企业,属于政府的特殊机构。 四、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差异 (一)强制性要求方面 强制性所指的是在特定范畴内通过法律与行政法规等强行手段制定的限制标准。财政资金的收支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例如财政资金收入的主要途径靠国家的经济活动征税,进行税收的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具有法律效应,躲避税收视为非法行为,而强制税收则是强制性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资金的支出也有其强制性体现,支出的规模与用途的选择上,不将公民的利益诉求作为根据,而是经由政治程序决定方案,并进行强制实行。

7、相比之下,政策性金融的运行过程中并未有出现强制性特征,虽然运行的业务范围有固定的选择,但比照财政金融则是非严格的强制。 (二)有偿性方面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运行时可以提供价格相对低的资金担保服务,但究其根本,始终是以资金的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出借行为,在出借与偿还的过程中,价值的流向是双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获取融资的企业所付出与所得是平等的。财政资金在偿还方面的特点是非直接偿还,与其自身的强制性达到一致,国家向公民征税时没有向纳税人偿还税收的责任,所以针对个体而言,付出与所得是不平等的,因此财政金融的运行具有非直接偿还的特性。 (三)运行环境方面 政策性金融与财政金融的出现时期是不同的,原始社会时

8、期生产力逐渐发展,出现剩余产品,部落联盟开始进行分配制度,这是财政出现的原始形态,自国家出现后,为延续这种公权力,需要公民缴纳费用,这时出现了税收,进而产生了国家财政金融。政策金融在国内的出现约有二十年,两者形成了巨大的时间差距,政策金融职能的发挥需要依靠金融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财政做支撑,所以政策性金融公共性功能的发挥晚于财政金融公共性功能。 五、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相同点 (一)多元化体现 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性金融的配置在时间、空间、不同产业间均存在一定的结构。财政性金融可以由不同的税率在各产业间的差异、财政补贴对各行业的补贴力度等手段实现财政资金在空间上的调整。政策性金融经由是否对

9、特定的行业提供贷款与担保服务的确定来调整对各产业与地区的扶植力度,经由浮动利率贷款、固定利率贷款、贷款展期等途径实现对不同时间上的资金需求主体的扶植。 (二)以社会公益为基准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目标不只涵盖了利润最大化,更涵盖了不限于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等目标的综合性目标,总结而言是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政策性金融也具有相同的目标,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国家法规限制的业务范围内,以优惠性存贷款利率进行特殊的金融行为,其最终的目标是配合国家特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也是追求社会利益的最

10、大化。 (三)国家权力、政治政府的结合 财政帮助国家实现了政治、经济、管理等职能,财政活动均是国家意志的展现,恩格斯曾就征税问题发表过言论, “纳税原则本质上是纯粹纳粹共产主义的原则,因为一切国家的征税权利都是从所谓的国家所有制而来,国家有这种权利,国家所有制高于私有制,为国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而政策性金融就具备了这一特点,政策性金融的存在与国家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资金筹备时有国家作为担保,享受着国家的信用,而资金的用途也均是国家的战略方向,由此说明,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不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这一点与财政金融存在一致性。 (四)收支的非平衡性 如上文所讲,政策性金融

11、与财政金融的目标都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主,所以在具体的运行与职能的体现方面也必然存在一致性。就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单位而言,追求的资金收入大于支出,如果收不抵支,则企业无法运行,但是对于公共性单位而言,支出与收入的平衡不是其运行的基础。财政公共收支理论的发展中,就出现了将功能财政取代财政收支平衡理论的发展趋势。公共性单位能够在短期内允许出现赤字与盈余,按照此逻辑,政策金融业不需要单纯的追求短期的收支平衡,在限制条件内出现支出大于收入是可行原则,也是其实现职能的手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来,金融的改革必然成为最主要的方向,金融是经济市场的

12、中心,其改革的成果将直接影响全面改革的进程。全文主要分析的方向是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金融公共性的比较,文章阐述了政策金融公共性的提出、政策性金融是否具备公共性等内容,详细的论述了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性金融之间的差别与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白钦先,王吉献.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 (05). 2白钦先,王吉献.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法律地位的理论思考J.征信,2015, (05). 3白钦先,张坤.论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征公共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 (09). 4李鹏,白钦先.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金J.武汉金融,2013, (10). 5杨涛.新形势下对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0, (03). 6李静.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运作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0,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