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83975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摘 要 专利许可是科技创新、转化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它除了给专利权人创造直接性经济收益、扩大专利权人的声誉、再次革新技术等价值外,还具有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与促进市场结构的优化,平衡社会经济发展成本与收益等重要经济影响力。本文指出专利许可微观与宏观方面的经济动因,在保护专利权人经济权益之余,还彰显了知识产权许可制度在发展目标和技术目标上的价值追求,是推动专利许可制度延展的根本缘由。 关键词 专利权 专利许可 经济动因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公开招标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v 项目编号:2013GXS4D122?w 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2、:杨武松,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095-02 专利许可是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将专利投入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通过自愿协议进行的。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之所以选择专利许可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商业价值的考量是一项重要标准。从个体专利权人的角度看,专利许可法律关系中各方权利人获取的动态收益是推动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这种收益一般表现为专利许可创造的直接性经济收益。从世界各国公布的众多专利授予量以及专利出口额看,专利许可的重

3、要价值除创造直接性经济收益外,还表现在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与对市场结构的改变,对社会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尽管作为专利许可以专利许可权及其实施的绩效为分析基础,逻辑理路应从微观效应的角度思考专利许可的经济动因,但从专利法这一国家制度的层面看,专利许可的经济效应不可能局限于微观层面的个体专利权人的经济收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经济福利与市场结构。一、创造直接性经济收益与社会经济福利 事实证明,专利创造了可观的私人价值。对专利权人而言,专利许可创造的私人价值主要表现为专利技术转让费的收取。单从个体专利权人的专利许可收益看,目前尚无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是,从专利技术贸易的有关数据看,专利许可创造

4、的经济价值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的增长以每 10 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1965 年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 25 亿美元,1975 年为 110 亿美元,1985 年为 500 亿美元,1995 年为 2600 亿美元,到 2002 年达到近万亿美元;1965 年至 1995 年,国际技术贸易的增长率为 15.82%,大大高于同期国际商品贸易 6.3%的增长率;国际技术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和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持续增高,20 世纪 70 年代分别是三十分之一和十分之一,而目前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二十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统计

5、, “在 1983 年到 2000 年间,担任设计者的人员数量以每年 9.2%的比例增长。 ”我国于 1984 年实施专利制度。 “其间,我国 GDP 从 1984 年的 7208.1 亿元增长到 2008 年的 30.067万亿元,25 年间增长了约 41 倍。 ”上述有关数据说明,专利技术贸易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专利许可的直接性经济收益也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技术创新事业之中,改善社会经济福利。二、把握市场结构的变化 与物质财产权一样,知识财产权亦具有静态的与动态的经济性收益。专利权作为知识财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激励是其动态收益。但是必须说明,新经济时代的激励已经超

6、越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激励,即不在局限于直接性经济收益的获取,还表现为市场参与或退出,在市场结构的变化之中获取经济收益,确保自由市场竞争之中技术资源的有效分配。专利许可法律关系一旦确立,在市场经济中,无论专利权人还是被许可人都将思考市场运作的各种要素之改变,决定自身的市场运作方向。具体影响表现在:一是推动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加快市场进入速度。对专利权人而言,必须迅速将新产品或新服务推向市场;对被许可人而言,通过制造与销售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并占领市场。快速进入市场,不仅能够减少专利实施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该专利产品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影响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的市场收益;二是专利许可法律关系的确立,意

7、味着新产品或新服务将进入市场之中,增加市场经济运作的资源要素。一项新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意味着旧产品或服务将被市场经济淘汰,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生。把握好该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运作,在该区域内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经济收益权。从该角度看,把握市场结构的变化,能够增强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的竞争优势。 三、扩大专利权人的声誉,平衡专利权利人与被许可人的利益 在专利实施过程中实现。 “在美国和其他先进性国家,每年都产生出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但都没有可专利性的利益。 ”在此类基础研究成果中,除政府提供资金资助外,发明人还享有学术声望、职称评定、演讲费用、教学任务减免等

8、激励,甚至于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或其他奖项的期望。事实上,无论基础性研究成果,还是应用性研究成果,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实施专利,一方面展现新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在展现专利权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使众多书屋或实验室内的发明创造人走向现实生活的空间区域,为更多的专业人或非专业人所了解与认知。名誉被赋予了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人,但真正推动专利价值实现之人却很容易为世人忽略,有学者在研究科学家动机时指出“在那里,名誉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加之还常常具有一种金钱价值,却是带给基础思想的发现者的,而不是那些实现该思想之应用的人。 ”在兰德斯与波斯纳的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分析中,提出了一种主张,认为科学技

9、术领域,对于应用者就应当比对发现者提供更大的法律保护并因此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奖励。在专利法的制度设计里,如何实现这种保护?平衡新产品或服务的发现者与应用者的利益?或许专利许可制度就具有该平衡作用。它一方面承认专利权人的专有权,在许可的过程中扩展产品或服务发现者的名誉,同时也通过许可费的方式为发现者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被许可人也通过开发与实施新产品而占领市场,并获取经济回报。 四、通过交叉许可或回授许可获得技术 “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与技术的传播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就专利许可而言,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之间也同样存在互为权利人的可能性,即交叉许可的存在。从新经济时代的技术繁

10、杂性与人的认识有限性看,新产品与新服务不可能由单一的权利人掌握,而是分别由不同的个体发现或应用,这是专利交叉许可的现实情境。作为对现实情境的回应,知识产权法构建权利体系时,应作多维的体系设置,而非单向度的法律设置,即许可交易各方将各自拥有的专利使用权相互许可使用,互为技术提供方和受让方。 上世纪末期,新经济时代来临时,国外一些经济学理论家在对知识产权作经济分析时对创新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比较典型的是竞争性与积累性概念,如斯考奇默站在巨人的肩上:积累研究与专利法 、罗布特?p?默斯基论专利范围的复杂经济学 、施瓦茨市场结构与创新等文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认为对第一代发明的过度产权保护可能影响其

11、以后的发展进程。这些学者共同阐述了积累性概念的重要性,为第二发明这一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第二发明包括基础设计的改进、细化以及为适应各种用途的改造对于社会利益的生成与第一发明一样重要。 ”经济理论界提出的相关概念在专利制度设计与实施中获得的回应是:专利许可回授条款的设立,即在知识产权许可中,被许可人同意知识产权许可人有权使用被许可人改进技术的协议。知识产权回授条款在专利与版权领域普遍存在,但以专利领域更为常见。 在维系有序的市场竞争情态下,专利许可回授条款与专利交叉许可对竞争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二者的设置能够避免互相之间的权利冲突、减少交易成本、优化技术组合、避免知识产权领域内的侵权风险,

12、对专利许可法律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竞争力均具有提升,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交叉许可与回授条款的实施,能够保证专利权人获得更优化的专利技术。因此,专利权人与被许可在研发新产品成本、新产品获取等层面均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五、避免和解决侵权纠纷 如果某一产品涉及侵犯专利权,可以通过颁发许可解决侵权纠纷。根据知识产权法的规范设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又无法定的正当理由,即构成侵犯专利权。与对有形财产的侵权行为不同,专利侵权行为的可非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未经许可;(2)未支付使用费。在侵权发生之前,专利权保护范围内的信息已经处于公开的状态,侵权人的侵权不需要改善专利保护信息的自然存在,只表现为

13、未经许可的使用。这种侵权行为可以通过事后的许可进行补救,只要技术使用者获得专利权人的许可,其使用行为即获得正当性。 综上所述,尽管专利许可在微观与宏观方面的经济动因促进专利许可的发展,但其经济价值并不仅限于上述所列经济动因。专利许可在商业交易过程中,在促进合作研究、确保专利权人多种产品或服务的供应渠道、实现标准化专利许可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在经济效益层面激励知识产权人从事知识与技术创新工作,并在专利许可之中转化与传播科技创新成果,彰显知识产权在发展目标与技术目标上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郑兰平、刘静静.国际技术贸易风险及其防范.商场现代化.2009(5). 2美国人口统计局,Sta

14、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0. 3吴辉,等.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知识产权报.2009 年 10 月 1 日. 4美兰德斯、波斯纳著.金海军译.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5Paula E. Stephan, “The Economics of Science” , 34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19 9, 12011203(1996). 6Paul David, New Technology, Diffusion, Public Policy,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20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Publication No. 46, Apr. 1985. 7Enos, A Measure of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Petroleum Refining Itd ust ry, 6J. Indus. Econ. 180, 189(19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