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8554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7 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项目内容: 复杂网络化关联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及应用推荐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主要完成人:岳东(南京邮电大学)彭晨(南京师范大学)窦春霞(燕山大学)田恩刚(南京师范大学)专家推荐意见(推荐专家姓名:柴天佑,单位:东北大学,技术职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本项目围绕网络化关联系统的分析与控制难题开展研究。核心创新点为:1)揭示了网络不确定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网络化系统描述与分析基本理论和综合反映网络与系统参数影响的时滞系统模型和分析方法;2)提出了非线性网络化关联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依赖前件同步假设条件的局限性难题;

2、 3)提出了网络化关联群体行为协同优化控制方法,解决了微电网“源-网-荷-储”多级协同保证系统安全经济性的难题;4)提出了网络不确定因素的应对与控制联合设计方法,解决了通信机制与控制参数联合设计难题。在相关示范工程项目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8 篇代表作 SCI 他引 994 次,Google 他引 2683 次,其中 5 篇为 ESI 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 SCI 他引 326 次,代表作 1 和 2 被引频次均位于其刊物当年所有论文的第 1 名。基于上述成果形成发明专利 10 件,登记软件著作权 5 件。上述成果引起国际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推 荐 该 项 目 为 国 家 自 然 科

3、 学 奖 2 等 奖 。专家推荐意见(推荐专家姓名:尹浩,单位: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技术职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项目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网络化关联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在传感、控制与单元系统间存在网络关联时的控制问题以及网络化关联群体协同控制方面的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建立了综合反映网络参数影响的混杂时滞系统模型,阐明了主动丢包改善闭环动态性能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分析和控制设计理论方法;2) 提出时延概率分布依赖型非线性建模方法,建立了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的非同增益子系统干扰抑制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3) 提出了基于异质单元群体混杂行为整体性建模方法的

4、多时空尺度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解决智能电网“源- 网-荷-储”多级协同优化控制难题的理论方法;4) 提出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建立了通信机制与控制参数联合设计的理论方法,解决了国际学者提出的公开问题。 8 篇代表作 SCI他引 994 次,Google 他引 2683 次,其中 5 篇为 ESI 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 SCI 他引 326 次。成果被 7 位各国院士和 43 位 IEEE Fellow 正面引用与评价。获授权发明专利 5 项,登记软件著作权 5 件。在国电南自等上市企业示范项目中成功应用和验证。推 荐 该 项 目 为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奖 2 等 奖 。专家推荐意见(

5、推荐专家姓名:段志生,单位:北京大学,技术职称:教授,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项目系统地研究了网络关联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与方法,在网络化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网络化通信机制、网络关联群体优化方面的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 针对网络化关联线性系统,2揭示了网络特性等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综合反映网络参数影响的混杂时滞系统建模体系,阐明了主动丢包的有效性;2) 针对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提出了时延概率分布依赖型建模方法、非同增益子系统干扰抑制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难题;3) 揭示了信息交互、拓扑结构、关联模态与群体协同行为的耦合机理,提出多时空尺度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解决智能电

6、网“源-网- 荷-储”多级协同优化控制难题的理论方法; 4) 揭示了“通信机制-网络性能- 控制性能” 间的关联机理,提出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与记忆补偿型控制理论,建立了通信机制与控制参数联合设计的理论方法。8 篇代表作 SCI 他引 994 次,Google 他引 2683次,其中 5 篇为 ESI 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 SCI 他引 326 次。出版国内首部网络控制专著 (2007) 。成果被 7 位各国院士和 43 位 IEEE Fellow 正面引用与评价。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被 29位 IEEE Fellow 和院士正面引用。基于上述成果形成发明专利 10 件,软件著作权 5 件,在国

7、电南自等上市企业示范项目中成功应用和验证。推荐该 项 目 为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奖 2 等 奖 。项目简介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的网络化关联系统,传感、控制与单元系统间以及单元群体间存在网络关联。系统动态性能与网络环境和拓扑结构等密切相关,其分析与控制问题研究面临重大科学挑战,而缺乏考虑网络关联影响的传统方法存在严重局限性。为支撑智能电网等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迫切需要网络化关联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项目组自 2000 年初开始合作,从单元到群体的递阶层次化角度,考虑网络环境影响,针对网络化关联单元系统控制以及网络化关联群体协同控制两个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系列原

8、创性成果。主要发现点如下:1) 针对网络化关联线性系统,揭示了网络时延、丢包等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综合反映网络参数影响的混杂时滞系统模型,阐明了数据包错序时主动丢包改善闭环动态性能的有效性;构建基于区间时滞内分点和边界的新型 Lyapunov 泛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控制设计理论;2) 针对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揭示了网络时延的概率分布特性,首次提出基于示性函数的时延概率分布依赖型 T-S 模糊建模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处理小概率大时延下的系统分析与控制设计难题;提出了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非同增益子系统干扰抑制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依赖前件同步假设条件的局限性难题;3) 以网络化

9、关联群体优化协同为目标,揭 示 了 信 息 交 互 、 拓 扑 结 构 、 关 联 模 态 与 群 体 协同 行 为 的 耦 合 机 理 , 提 出 基 于 异 质 单 元 群 体 混 杂 行 为 整 体 性 建 模 方 法 的 多 时 空 尺 度 协 同 优 化 控 制策 略 , 建 立 了 解 决 智 能 电 网 “源 -网 -荷 -储 ”多 级 协 同 优 化 控 制 难 题 的 理 论 方 法 ;4) 引入网络不确定性主动应对的设计思想,揭 示 了 “通 信 机 制 -网 络 性 能 -控 制 性 能 ”间 的关 联 机 理 , 率 先 提 出 离 散 事 件 触 发 通 信 机 制

10、, 建 立 了 基 于 虚 拟 采 样 技 术 的 系 统 建 模 以 及 通 信 机 制 与控 制 参 数 联 合 设 计 的 理 论 体 系 ; 提 出 基 于 时 延 变 化 内 点 信 息 的 记 忆 补 偿 型 控 制 方 法 , 成 功 解 决IEEE Fellow、 IFAC 前 主 席 Kwon 教 授 提 出 的 公 开 问 题 。8 篇代表作 SCI 他引 994 次,Google 他引 2683 次,其中 5 篇为 ESI 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 SCI 他引 326 次。出版国内首部网络控制专著 (2007)。成果被 7 位各国院士和 43 位 IEEE Fellow 正

11、面引用与评价。代表作 1 和 2 被引频次分别位于控制顶尖刊物 Automatica 和 IEEE TCS-II 当年所有论文的第 1 名,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被 29 位 IEEE Fellow 和院士正面引用和应用,如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领域奖获得者 P.R. Kumar 指出申请人等建立了基于时滞微分方程框3架的分析与控制综合理论方法,IEEE Fellow、IEEE 工业电子学会前主席 O. Kaynak 在 IEEE TII上评价为该领域代表性工作(Typical works in this regard)。离散事件触发控制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J.P.Richard 归为国际上四种

12、动态采样控制之一,也是唯一我国学者作出主要贡献的方法。完成人 1 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2 人入选 2014 与 2015 年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完成人担任 IEEE 会刊等多个国际著名刊物 AE。成果形成发明专利 10 件,软件著作权 5 件,在国电南自等上市企业承担的国家重点示范项目中成功应用和验证,实现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为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与经济性做出了重要贡献。客观评价8 篇代表作 SCI 他引 994 次,Google Scholar 他引总共 2683 次(见附件 1) ,相关成果发表 SCI论文 8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发明专利 10 件,软件

13、著作权 5 项,相关方法在智能电网中作为关键技术进行了应用和验证。成果被 IEEE Fellow、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 领域奖获得者P.R. Kumar 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J.P.Richard 等 43 位 IEEE Fellow 和院士作为该领域代表性工作正面引用和应用,从第三方角度说明,成果已经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典型评价为:对科学发现 1 的评价:1) 代 表 作 1SCI他 引 326次 , 引 用 数 排 Automatica 当 年 所 有 论 文 第 1, 近 15年 5195篇 论 文 的 第4, ESI千 分 之 一 高 引 论 文 ( 2005-2015) 。

14、 代 表 作 2SCI他 引 237次 , 引 用 数 排 IEEE T Circuits and Systems-II历 年 3753篇 论 文 的 第 1, ESI千 分 之 一 高 引 论 文 ( 2005-2015) ( 见 附 件 1和 附 件 5) ;2) IEEE Fellow、 IEEE工 业 电 子 学 会 前 主 席 、 IEEEASME TM 刊 物 主 编 O.Kaynak 教 授 在 IEEE T Industrial Informatics (9: 403-416,2013) 上 发 表 综 述 认 为 , 代 表 作 1是 国 际 上 采 用 时 滞 系 统 方

15、法 研 究网 络 化 控 制 系 统 建 模 的 最 典 型 工 作 之 一 【 Typical works in this regard include 31,32】 。 将 代 表 作 2作 为 考 虑 丢 包 影 响 下 网 络 化 控 制 系 统 分 析 和 设 计 的 离 线 框 架 的 主 要 奠 基 性 工 作 引 用 , 并 评 价 岳 东等 建 立 了 保 证 镇 定 控 制 器 存 在 的 充 分 条 件 , 而 且 控 制 器 具 有 无 需 缓 存 、 无 需 在 线 判 别 丢 包 等 显 著优 势 【 sufficient conditions derived .i

16、n Yue et al 42 ensure】 ( 见 代 表 性 引 文 1) ;3) IEEE Fellow、 美 国 加 利 福 利 亚 大 学 J.P.Hespanha 教 授 在 Proceedings of the IEEE(95(1):138-162,2007)发 表 综 述 论 文 , 将 代 表 作 2的 网 络 控 制 系 统 模 型 、 方 法 以 及 定 理 作 为 该 领 域 最 具 代 表 性工 作 , 用 近 两 页 篇 幅 重 点 介 绍 , 评 价 申 请 人 提 出 了 新 模 型 和 更 易 实 现 的 控 制 设 计 方 法 ( 见 代 表 性 引文 2)

17、 ;4) IEEE/IET Fellow、 英 国 南 威 尔 士 大 学 G.P. Liu 和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桂 卫 华 分 别 在 IEEE T Automatic Control(53(10): 2391-2396, 2008) 及 IEEE T Circuits and Systems-II(55(5):464-468, 2008) 指出 , 代 表 作 1,2提 出 了 新 的 网 络 控 制 系 统 分 析 与 设 计 方 法 。 之 后 , 用 大 篇 幅 引 用 和 应 用 了 我 们 的 建模 和 分 析 方 法 , 并 以 我 们 的 结 果 作 为 标 准

18、进 行 了 比 较 性 研 究 ( 见 代 表 性 引 文 3和 附 件 7-1) ;5) IEEE Fellow、 荷 兰 埃 因 霍 温 理 工 大 学 H.Nijmeijer 教 授 在 IEEE T Automatic Control (54:1575-1580,2009)中 指 出 , 代 表 作 1提 出 了 连 续 NCS建 模 方 法 以 及 NCS的 Lyapunov-based控 制 器 设 计 方 法【 In 18, a Lyapunov-based controller design is proposed for NCSs】 ( 见 附 件 7-2) ;6) IEEE

19、 Fellow、 IEEE工 业 信 息 主 编 M.Y.Chow在 IEEE T Industrial Electronics( 57: 2527-2535, 2010) 中 将 代 表 作 1作 为 国 际 上 该 领 域 的 最 具 代 表 性 工 作 引 用 。 IEEE Fellow、 美 国 国 家 工程 院 院 士 、 IEEE领 域 奖 获 得 者 P.R. Kumar在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00:1287-1308,2012)中 指 出 , 代表 作 2和 IEEE Fellow Hespanha 教 授 一 道 建 立 了 基 于 时 滞 微

20、 分 方 程 框 架 研 究 NCS稳 定 性 和 控 制 综 合的 理 论 方 法 ( 见 附 件 7-3和 7-4) 。对科学发现 2 的评价:1) 发 表 在 IEEE T SMC-B的 代 表 作 3被 SCI他 引 75次 , ESI高 引 论 文 ( 见 附 件 1) 。 IEEE Fellow Z.D.Wang、 Daniel W. C. Ho、 H.J.Gao等 教 授 在 IEEE T Fuzzy Systems(18:712-725,2010)联 合 发 文 指 出 ,不 同 于 传 统 方 法 , 代 表 作 3引 入 二 次 分 布 函 数 描 述 时 滞 概 率 分

21、布 特 性 , 研 究 解 决 概 率 区 间 时 滞 T-S模 糊 系 统 的 稳 定 和 镇 定 问 题 , 上 述 描 述 方 法 简 洁 实 用 【 Different from 37,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4analysiswas studied in 38 for T-S fuzzy systems with probabilistic-interval delay 】 ( 见 代 表 性 引 文 4) ;2)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 清 华 大 学 韩 英 铎 教 授 在 IEEE T Smart Grid(6:1511-1519,2015)

22、中 将 代 表 作 3提出 的 方 法 应 用 到 WADC系 统 中 , 进 一 步 验 证 了 代 表 作 3提 出 的 通 信 时 滞 独 立 非 同 分 布 , 随 机 时 延满 足 特 定 分 布 的 结 论 ( 见 附 件 7-5) ;3) IEEE Fellow、 欧 洲 科 学 院 院 士 J.D.Cao教 授 在 I J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23:2060-2081, 2013)中 , 基 于 代 表 作 3中 提 出 的 时 滞 分 布 依 赖 建 模 方 法 , 并 将 引 理 2作 为 关 键 引 理 , 开 展 了其 后 续 研

23、究 ( 见 附 件 7-6) ;4) 发 表 在 IEEE T Automatic Control 的 代 表 作 4被 SCI他 引 185次 , ESI高 引 论 文 ( 见 附 件 1) 。IEEE Fellow、 英 国 布 鲁 内 尔 大 学 Z.D.Wang教 授 和 IEEE Fellow、 香 港 城 市 大 学 D.W.C.Ho教 授 在 IEEE T Circuits and Systems-II(53:235-239,2006) 联 合 撰 文 认 为 , 代 表 作 4对 含 有 马 尔 科 夫 跳 和 非 线 性 扰动 的 随 机 系 统 的 均 方 稳 定 性 做

24、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Also, the mean square stability has been dealt with in 11 for stochastic systems with both Markovian switching and nonlinearities.】 ( 见 附 件 8-1) ;5) IEEE Fellow、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H.Gao 和 德 国 杜 伊 斯 堡 -埃 森 大 学 Steven X.Ding 在 IEEE T Industrial Electronics(63:1207-1216,2016)指 出 , 代 表 作 5和 其

25、它 奠 基 性 工 作 一 道 率 先 引 入 采 样 和 非采 样 前 件 偏 差 上 界 , 研 究 解 决 异 步 前 件 下 非 线 性 网 络 控 制 系 统 的 鲁 棒 模 糊 镇 定 与 输 出 跟 踪 控 制 问 题( 见 代 表 性 引 文 5) 。对科学发现 3 的评价:1) IEEE Fellow、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Technical Committee of IEEE IES主 席 、 丹 麦 奥 尔 堡 大学 J. M.Guerrero教 授 在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60

26、:1263-1273, 2016)中 评 价 , 代 表作 6提 出 了 多 智 能 体 系 统 的 分 层 框 架 结 构 , 并 将 所 提 出 的 框 架 在 该 文 中 进 行 引 用 【 A hierarchical framework of MAS is presented in 27】 ( 见附件8-2) ;2) IEEE T Smart Grid编 委 、 美 国 威 斯 康 星 -密 尔 沃 基 大 学 A.Nasiri教 授 在 IEEE T Smart Grid (7:554-566,2016)中 指 出 , 代 表 作 6提 出 的 分 级 控 制 方 法 引 入 了

27、二 次 控 制 和 虚 拟 阻 抗 , 解 决 频 率 和 电 压 恢复 问 题 【 In a hierarchical control method, in 14, a secondary control loop is added to change.】 ( 见附件8-3) ;3) IEEE PES 杰 出 年 轻 工 程 师 奖 获 得 者 、 美 国 丹 佛 大 学 S. Bahramirad 教 授 在 IEEE Access(3:890-925,2015)中 三 次 大 段 高 度 评 价 代 表 作 6, 指 出 其 提 出 了 微 电 网 三 层 混 杂 控 制 系 统 , 并

28、 创 建 了 运 行模 态 智 能 重 构 机 制 【 In 223, a three-level hierarchical hybrid control system is presented,intelligent reconfiguration strategies are established】 ( 见 代 表 性 引 文 6) ;4) IEEE Fellow、 美 国 凯 斯 西 储 大 学 K.A.Loparo 教 授 在 IEEE T Power Systems(30:734-742)中 指 出 ,代 表 作 6引 入 多 智 能 体 系 统 方 法 解 决 大 规 模 复 杂

29、 配 电 网 的 控 制 问 题 ( 见附件 8-4) 。对科学发现 4 的评价:1) 发表在 Automatica 的代表作 7SCI 他引 71 次,ESI 高引论文(见附件 1)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IEEE 杰出奖获得者 J.P.Richard 教授在 Automatica (54:56-64,2015)指出代表作7和其它奠基性工作一道建立了离散事件触发控制,其是国际上四种动态采样控制之一,也是唯一我国学者作出主要贡献的方法【There are several approaches:-Periodic event-triggered control (Peng and Yang, 20

30、13)】 (见代表性引文 7) ;2)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Steven X. Ding 教授在 IEEE T Signal Processing(3:3387-3395,2015)中指出,代表作7提出了事件触发机制,可避免不必要通信与计算资源的浪费 【To alleviate the unnecessary waste, the event-triggered strategy has recently been proposed in 19】 (见附件 8-5) ;3) IEEE Fellow,Automatica 以及 IEEE TAC 等杂志编委、荷兰埃因霍温大学 W.P.M.H.

31、 Heemels 发文评价,代表作7提出的周期事件触发控制,即便存在扰动情况下也可以保证触发区间的最小下界(见附件 8-6) ;4) 发表在 Automatica 的代表作 8被 SCI 他引 73 次。IEEE Fellow,Automatica、IEEE TAC等刊物编委,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 W.X.Zheng 在 Automatica (42:1067-1072,2006)中指出,代表作8提出了新的变换和控制方法,克服了现有降价方法的缺陷。进一步,基于我们的方法开展5了其后续研究【To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duction method, Yu

32、e and Han (2005) introduce a new stat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introduced in Yue and Han (2005)】 (见代表性引文 8) ;5) IEEE/IET Fellow、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主编、香港大学 J. Lam 在Automatica(43:1799-1807,2007)中指出, 代表作8对输入时变时滞系统给出了新的鲁棒镇定条件【Yue and Han (2005) to give new robust stabilization criteri

33、a 】 (见附件 8-7) 。上述方法被用于国家十三五电力援藏重点项目“西藏尼玛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和国电南自城乡电网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微电网项目中,在经济性指标上,运行成本降低至原来 90%,在动态性能上,减小了大扰动下的超调量 30%和缩短调整时间 50%。事件触发通信与控制方法在国网电瑞继保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网络带宽占用率可减少 31%,控制效果显著提升(见附件 16-19)。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序号论文专著名称/刊名/作者影响因子年卷页码(xx 年xx 卷xx 页)发表时间年月 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国内作者SCI他引次数他引总次数知识产权是否归国内所有1Netwo

34、rk-based robust H-infinity control of systems with uncertainty/ Automatica/Yue Dong, Han Qinglong, Lam James3.6352005 年41 卷 999-1007 页2005年 6月岳东岳东岳东,James Lam326 944 是2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design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Yue Dong, Han Qinglong, P

35、eng Chen1.1362004 年51 卷 640-644 页2004年11月岳东岳东岳东,彭晨 237 793 是3Delay-distribution-dependent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T-S fuzzy systems with probabilistic interval delay/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Cybernetics/Yue Dong, Tian Engang, Zhang Yijun, Peng Chen6.2202009 年

36、39 卷 503-516 页2009年 4月岳东岳东岳东,田恩刚,张益军,彭晨75 130 是4Delay-dependent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stochastic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nonlinearities and Markovian jump parameters /IEEE 2.7772005 年50 卷 217-222 页2005年 2月岳东岳东 岳东 185 349 是6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Yue Dong, Han Qinglong5Relaxe

37、d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conditions of networked fuzzy control systems subject to asynchronous grades of membership/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Peng Chen, Yue Dong, Fei Minrui6.7012014 年22 卷1101-1112页2013 年9 月彭晨彭晨彭晨,岳东,费敏锐14 27 是6Multi-agent based hierarchical hybrid control for smart Mi

38、crogrid/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Dou Chunxia, Liu Bin3.192013 年 4卷 771-778 页2013年 6月窦春霞窦春霞窦春霞,刘斌13 69 是7Event-triggered communication and H-infinity control co-design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Automatica/Peng Chen, Yang Taicheng3.6352013 年49 卷1326-1332页2013年 5月彭晨彭晨 彭晨 71 145 是8Delayed fee

39、dback control of uncertain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input delay/Automatica/Yue Dong, Han Qinglong3.6352005 年41 卷 233-240 页2005年 2月岳东岳东 岳东 73 226 是合 计 994 2683主要完成人情况1. 姓名:岳东个人排名:1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一、二、四做出创造性贡献,是代表作1,2,3,4,8的第一作者。揭示了网络时延、丢包等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综合反映网络参数影响的混杂时滞系统模型。构建了基于

40、区间时滞内分点和便捷的新型李雅普诺夫泛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控制设计理论方法。揭示了网络时延的概率分布特性,首次提出基于示性函数的时延概率分布依赖的建模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处理小概率大时延下的系统分析与控制设计难题。提出基于时延变化内点信息的记忆补偿型控制理论,成功解决 IFAC 前主席 Kwon 教授提出的公开7问题。2. 姓名:彭晨个人排名:2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一、四做出创造性贡献,是代表作5,7的第一作者,同时是代表作2,3的共同作者。揭示了“通信机制-网络性能-控制性能”间的关联机理,率先提出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建立了基于虚拟采

41、样技术的系统建模以及通信机制与控制参数联合设计的理论方法。提出了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的非同增益子系统干扰抑制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依赖前件同步假设条件的局限性难题。3. 姓名:窦春霞个人排名:3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燕山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三做出创造性贡献,是代表作6的第一作者。针对微电网异质单元群体优化协同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安全性预估事件驱动机制的微电网“源-网-荷-储”运行模态协调切换控制方法,实现了微电网中单元群体运行模态的柔性重组和协调切换,进而大幅度提升大扰动下的自适应调节能力。进一步,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的信息物理系统一体化控制架构(如图所示),提出了集能量

42、优化管理、模态协调切换和分布式动态调节的多时空尺度协同优化混杂控制理论方法,解决了微电网安全经济性和动态稳定性的多目标协同趋优的控制难题。4. 姓名:田恩刚个人排名:4技术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二做出创造性贡献,是代表作3的共同作者。研究非线性 T-S 模糊系统控制技术、基于首次提出矩阵函数凸性质引理和新的李雅普诺夫泛函分析方法,得到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的随机时延的建模和设计方法,揭示了网络时延概率分布和系统结构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有效解决了小概率大时延的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自 2000 年初,第一完成人与其他

43、几位完成人间围绕本项目相关方向分别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合作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岳东教授提出了本项目主要学术思想,第二完成人上海大学彭晨教授是第一完成人 2003 年指导的博士后,第四完成人南京师范大学田恩刚是第一完成人的博士研究生。第一完成人与第三完成人,从 2011 年开始围绕智能微电网优化控制开展合作研究,合作获得了一批项目、论文和专利成果。如下是体现合作关系的代表性成果:8 项 目 第 一 完 成 人 与 第 二 、 第 四 完 成 人 合 作 完 成 论 文 14 篇 , 代 表 性 合 作 论 文 :(1) D.Yue(岳 东 ), E.G.Tian(田 恩 刚 ),

44、 Y.J.Zhang, C.Peng(彭 晨 ), Delay-Distribution-Dependent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T-S Fuzzy Systems with Probabilistic Interval Delay,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vol. 39, pp.503-516, 2009.(代 表 作 3)(2) C.Peng(彭 晨 ), D.Yue(岳 东 ), T.C.Yang, E.G.Tian(田 恩 刚 ), On Delay-

45、Dependent Approach for Robust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T-S Fuzzy Systems With Constant Delay and Uncertaint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vol.17(5), pp.1143-1156, 2009.(3) D.Yue(岳 东 ), E.G.Tian(田 恩 刚 ), Y.J.Zhang, C.Peng(彭 晨 ), Delay-Distribution-Dependent Robust Stability of Uncerta

46、in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vol.19(4), pp.377-393, 2009.(4) D.Yue(岳 东 ), Y.J.Zhang, E.G.Tian(田 恩 刚 ), C.Peng(彭 晨 ), Delay-Distribution-Dependent Exponential Stability Criteria for Discrete-Tim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with Stochastic D

47、elay,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19(7), pp.1299-1306, 2008. 项 目 第 一 完 成 人 与 第 二 完 成 人 共 同 完 成 论 文 32 篇 , 代 表 性 合 作 论 文 :(1) D.Yue(岳 东 ), Q.L.Han, C.Peng(彭 晨 ),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Design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vol.51 (11), pp.

48、640-644, 2004.( 代 表 作2)(2) C.Peng(彭 晨 ), D.Yue(岳 东 ), M.Fei, Relaxed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Conditions of Networked Fuzzy Control Systems Subject to Asynchronous Grades of Membership,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vol.22(5), pp.1101-1112, 2014. (代 表 作 5)(3) C.Peng(彭 晨 ) , Q.L.Han, D.Yue(岳

49、 东 ), Communication Delay Distribution Dependent Decentralized Control for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IP-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vol.21(3), pp.820-830, 2013.(4) C.Peng(彭 晨 ) , Y.C.Tian, D.Yue(岳 东 ),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of Discrete-Time Systems in Networked Environments, IEEE Tr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vol.41(1), pp.185-190, 2011. 项 目 第 一 完 成 人 与 第 三 完 成 人 合 作 一 项 江 苏 省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 合 作 论 文 4 篇 , 合 作 发 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