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25年偷窥了上帝的哪些秘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8569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勃”25年偷窥了上帝的哪些秘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哈勃”25年偷窥了上帝的哪些秘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哈勃”25年偷窥了上帝的哪些秘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哈勃”25年偷窥了上帝的哪些秘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哈勃”25年偷窥了上帝的哪些秘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义账户”模式选择内容提要: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开始提速,顶层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已经明确,即引入名义账户理论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根本出发点。但在具体设计细节上,出现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是“小账户” 、 “大账户”和“全账户”方案。比较而言, “全账户”方案不仅能够完全发挥名义账户制本身所固有的理论优势,而且还可以彰显符合国情的独特优势。反观“小账户”和“大账户” ,因为保留了社会统筹部分,从而严重制约了名义账户制理应具备的诸多优势,实为不可取。 关键词:顶层设计;名义账户制;精算中性;延迟退休 中图分类号:F84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2、03-4161(2015)04-0001-06 2013 年,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启动,中国养老金制度再一次面临着如何改革,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目前有3 种方案可供决策者选择:一是“小账户”方案;二是“大账户”方案;三是“全账户”方案(见表 1) 。表面上看,这三种方案非常相似,即都引入了名义账户理论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根本出发点,只是主要差别在于是否保留现有“统账结合”制度的社会统筹部分以及个人账户规模的大小。但是, “小账户”和“大账户”方案都保留了社会统筹部分,这就大大弱化甚至扭曲了对参保缴费的激励机制并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本质上与“

3、全账户”方案所体现出的优势完全背道而驰。 具体来说, “全账户”方案完全取消了社会统筹部分,只保留了个人账户,或者说参保者养老金待遇的取得与其缴费规模和时间长短完全正相关,具有清晰的激励效果。可以说, “全账户”方案就是干干净净的名义账户制,因此一方面能够全部发挥名义账户制的理论优势,这是名义账户制的概念和经济学含义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各种社会和经济领域具有特殊国情, “全账户”方案还能充分施展名义账户制在中国本土化改造后的独特优势。当然,任何新制度存在优势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清“全账户”方案的局限性并通过其他辅助制度

4、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名义账户制的概念释义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已经有 7 个国家将其原有的 DB 型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先后改造成了名义账户制,名义账户制也因此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但这几个国家的名义账户制在制度形式和参数选择上不尽相同,作为养老金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制度创新,名义账户制本身具有一般性的概念、属性和经济学含义,从而区别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即“名义账户制”是一种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上模仿 DC 型积累制个人账户计划的养老金制度设计。 纯粹名义账户制的个人和单位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之中,退休后养老金的待遇支付最终取决于累计的个人缴费与投资回报以及同年龄组申领人的预

5、期寿命。从融资方式上来看,名义账户制是建立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之上的,即社会缴费直接用于支付当前的退休者,参保者退休之前的个人账户中并不必然存在“真金白银” ,个人账户更多的是一种“记账”的管理方式。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名义账户制的融资方式等同于现收现付制,因为该制度提供了一项或有选择个人退休后可以提取个人账户中的“资产”向商业银行购买年金化产品。从待遇给付上来说,名义账户制具有 DC 型积累制个人账户的一般特征,即强调精算中性原则而非再分配原则。也就是说,养老金待遇给付的标准主要取决于记入个人账户缴费的积累、名义资产的投资增值、名义资产转成退休年金的计算公式、退休给付指数化变量 4 个因素。总

6、之,名义账户制是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DB 型与 DC 型的一种混合模式,它既有某些 DB 型现收现付制的基本特征,又有 DC 型积累制的某些属性,即名义账户制既可被称为“DC 型现收现付制”模式,也可以被认为是“DB 型现收现付制”的某种变形。 需要强调的是,名义账户制中的投资回报一般情况下不等于预筹积累制个人账户计划的投资回报。从理论上讲,前者是制度的内部收益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一个函数。当然,在实践中,政府会基于某些考虑进行设定,但无论政府起初如何设定这个投资回报,长期来看将趋向制度的内部收益率。而后者却是资产市场的真实投资收益率。但在如下两种情况中是基本一致的:第一,如

7、果积累制个人账户的主要或全部的资产组合都投资于本国的负债,那么,它的风险将来自于本国,这就与名义账户制没什么两样。第二种情况,如果积累制个人账户的资产组合全部或主要持有本国政府债券,那么,它就与“布坎南债券”的完全货币化形式的名义账户制也没什么区别,就是说,如果政府债券收益率高于内部收益率,那么就可以通过对全国范围的保险群体征税而抵消这种“优势” ,这是因为,这些保险群体本身就是较高收益率的受益人。但是,由于可能存在着税收的再分配效应,所以,两种方式可能还是有所区别的。 根据林德贝克和佩尔松提出的养老金制度三维分类方法,名义账户制的出现填补了养老金制度频谱中的一项空白。在这个养老金制度的三维方

8、法中,其构成分别为:第一维度是积累制对非积累制,第二维度是精算型对非精算型,第三维度是 DB 型对 DC 型。图 1 标示出其中的两个维度,且养老金制度的积累程度是用养老基金市场价值除以同时期应计的缴费增值预期贴现值所得的比例,该变量反映在纵轴上,垂直移动表示积累程度的变化,越靠近上方积累程度越高;养老金制度的精算公平程度反映在横轴上,指的是个人缴费与将来养老金待遇之间的关联性,越靠近右边精算程度越高。图 1 的点构成了几种特殊情况,如果加上图 1 没有表示出的 DB 型对 DC 型的这一维度,可以组合成 8 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因此,由这 8 种极端情况及其中间地带(每一个维度都可以视作连续变

9、量)便形成了一个养老金制度谱系。依据该方法,所有的养老金制度都能在这种频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了这个养老金制度的谱系,一般意义上的名义账户制的位置就清晰可见了。根据本文给出的定义,名义账户制位于图 1 中的点并且是DC 型的。在这一点上,现收现付制度(积累程度为零)的精算公平程度达到最大化,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为制度的内部收益率。需要强调的是,点所对应的积累制是完全精算公平的制度,其公平程度要大于点对应的名义账户制。 二、 “全账户”方案具备名义账户制的理论优势 名义账户是个新兴事物,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以来,至今也不过 20 多年,国内外对于该制度模式实用性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

10、但其所具有的理论优势已经在国外学界达成了基本共识,这些理论优势包括以下 6 个方面。比较而言,在 3 个备选方案中,只有“全账户”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名义账户制的理论优势。 (一)通过自我“储蓄”机制平滑人口波动,自动应对人口转型 传统 DB 型现收现付制建立在 100 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早期,那时候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预期寿命较低,年轻的经济活动人口增长速度总是快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的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正金字塔”形状。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赡养率也相应较低,每一代退休人口不仅可以获得既定的养老金待遇,而且在既定的缴费率下,政客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很容易不断增加养老金水平

11、,向退休者提供越来越慷慨的养老金待遇,从而使得该“庞氏计划”得以不断延续。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有远见的政治家突然发现这一“游戏”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在必须削减退休者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时,却困难重重。道理很简单,福利是刚性的,提高可以,但降低福利标准却会遭到大多数选民的极力反对,政府一旦提出养老金待遇削减或提高退休年龄,必然会引起议会抗议或游行示威,从而使政治上的“酌情调节”多数以失败告终。 与之对比,名义账户制虽然没有改变传统制度的现收现付属性,但在待遇确定和计发公式上有了质的突破,也就是说从 DB 型变成精算中性的 DC 型养老金制度,使得待遇变化和退休年龄选择基本不再受到政治因素的“干

12、扰” ,而是取决于人口和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个人行为模式和需求偏好的选择,自然就不会出现在人口、经济环境等不利条件下要求维持或增加福利的不合理诉求。 不难看出,只有“全账户”才能完全体现出这种理论优势,即退休者的养老金待遇完全取决于工作时的缴费和名义利率情况。前者包括缴费的费基选择和缴费的期限选择,理论上可以全部由个人自主决策;后者取决于人口和经济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制度财务的影响完全内化到制度中。比较而言, “小账户”和“大账户”方案因为存在着规模可观的统筹部分养老金,与经济和人口的外部环境变化没有建立起完全相关关系,规模有限的名义账户所具有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将大打

13、折扣,人们的理性选择是增加缴费年限,而尽可能降低缴费费基,获得制度内再分配的好处,实际上和现有制度的运行效果基本是一致的。 (二)账户余额向终生年金的精算转换,自动适应人口寿命预期变化 参保人退休时,名义账户中所记录的养老金财富在进行年金转换时,引入了根据同年龄组人群的平均余命确定的预期寿命因子。因此,在名义账户下,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转化成制度内生的可以自动适应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另外,名义账户制对提前退休的待遇削减也可以通过制度内生来实现。也就是说,名义账户可以对人们偏好的改变做出及时调整。对于管理当局来说,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精准地确定每一代人的预期寿命。政府还可以允许用退休后名义账户资产(做

14、实名义账户)购买商业机构年金产品,让商业机构承担预期寿命变化的风险。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由名义账户管理机构和商业机构同时提供年金产品,让退休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只要对比三个方案的年金化除数的设计公式就会发现,只有“全账户”方案具有完全精算属性,它分别考虑了退休时余命预期、待遇调整系数预期和内部收益率预期,因此完全具备了自动调整人口寿命预期变化的理论优势。相比而言, “小账户”和“大账户”使用的现有年金计发月数,并不反映退休后第 2 年及以后待遇的调整变化,但在设计上,养老金发放过程中又“人为”地不断提高待遇水平,显然二者是相互冲突的,即制度设计与制度实际运行状况明显不符,从而脱离了精算原则

15、。 (三)避免待遇指数化规则变动的随意性,增强了制度的可信度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和财政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近 20 年很多实行 DB 型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的国家纷纷进行了养老金参量式改革,但大多数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过程都几经反复,至今尚未定型。我们知道,参量式改革主要是改变待遇指数化规则和引入调整因子,是一种治标之策。随着时问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政府还得对部分参数进行调整,这就大大降低了制度的可信度。而名义账户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强,所有规则一旦制定就可以基本定型,无须再做大的制度调整,制度变得更加透明。参保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账户上的缴费金额,并把缴费总额和养老金发放水平直接相关,从而有利

16、于提高人们参保缴费的积极性,并有助于参保者对雇主缴费进行有效监督。同时,由于名义账户制的养老金发放标准随着工作和缴费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名义账户的透明性可以让参保者更加了解工作年限和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关系,从而有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激励。因此名义账户有助于解决传统现收现付制度下普遍存在的欠费、逃费以及提前退休等问题。显然,在人口和经济环境越来越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对名义账户制更有信心。 “全账户”方案是单一的名义账户制度,可以把这一理论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得人们参保缴费更有信心,对未来待遇水平有充分的预期准备。而在“小账户”和“大账户”方案中,因为存在着社会统筹部分,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

17、预期下,养老金待遇不可避免地会招致政府干预,出于理性考虑,人们会尽可能选择较低缴费基数和较低参保年限的行为模式,因此如同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一样, “小账户”和“大账户”方案都是不可信的,也就不能发挥出名义账户制固有的理论优势。(四)选择退休年龄具有更大灵活性,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成为可能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正在迫使各国采取措施延迟退休,这样做的直接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制度的赡养率,从而保证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既有的条件下实现增加劳动供给这个最终目的。但是,在传统的 DB 型养老金制度中,政府提出延迟退休的动议往往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困境,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比较而言,完全

18、精算中性的养老金制度具备了个人何时退休的自我选择权,多数人在退休问题上会做出相对理性的考虑,只要制度设计得当,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退休安排,从而间接达到延迟退休这一政策目标。名义账户制正好具备这样的制度特征,即在名义账户制下,缴费和养老金待遇之间是一种完全中性的边际精算关系,人们何时选择退休完全由自己决定(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基础上) ,既不存在对提前退休的激励效应,也不存在对推迟退休的惩罚效应,这是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前提条件。 “全账户”方案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名义账户制度,使得弹性退休有了制度保障,人们在退休问题上将具有最大的选择权。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一点尤为重要:一方面,从

19、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看,及早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已经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大多数经济活动人口还在从事着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直接的“一刀切”式的延迟退休政策将困难重重,因为这将对那些身体条件较差的中老年就业群体存在着公平性和道德性问题。因此,只有弹性退休年龄才最合适中国国情, “全账户”方案无疑是最优方案。比较来看,无论是“小账户”还是“大账户”方案,因为存在规模不等的统筹部分,都不是完全精算中性的制度安排,因此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弹性退休制度。 (五)缴费被看作是储蓄,降低养老金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扭曲 名义账户制如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一样,缴费将更

20、能明确地被视为个人储蓄,由此就降低了在征收劳动所得税上所造成的扭曲效果。账户持有者可以随时查看他的账户,随时了解其缴费指数化的情况,每个人都十分清楚自己未来的年金情况。从主观上讲,名义账户制的缴费被缴费者直观地看作是一种储蓄,而不是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税收,这就在公共养老保障制度中再现了“保险”的因素,使当前的现收现付的融资方式更具可持续性。从客观上讲,名义账户直接与未来的收益挂钩,对参保者继续留在劳动力市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助于降低赡养率、扩大资金来源、平衡公共养老保险财政,而且获得了凭借立法措施(如推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标准或降低养老金标准)才能达到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对比

21、 3 个方案, “全账户”方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而成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何时参保缴费以及缴费多少不过是人们储蓄偏好在养老金制度上的体现,如果人们更愿意增加储蓄,那么参保缴费的积极性就更高。这一点对收入较高人群更为明显,因为在现有的通胀结合制度下,要实现社会互济这一制度目标,高收入群体的缴费实际上将被征收额外的“赋税” ,用于补贴低收入者,一个理性的高收入者必然想尽一切办法降低缴费标准,甚至是缴费年限,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自己的“赋税”负担。而在“全账户”方案下,高收入者的缴费行为模式将发生改变。进一步,在未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即使政府加强了对缴费的执行力度,高收入群体甚至可以减少劳动供给来应对。从这一点上来说, “小账户”和“大账户”方案因为依然存在着统筹部分养老金,与现有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并无本质区别,高收入者无疑会把缴费看成一种额外的税收负担,从而扭曲劳动力市场配置。 (六)养老金待遇下降更加隐蔽化,便于实现财务和政治可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