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花使者”樊劲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8569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花使者”樊劲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护花使者”樊劲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护花使者”樊劲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护花使者”樊劲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护花使者”樊劲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护花使者”樊劲松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曾几何时,一只只“黑手”伸向可爱的“花朵” ,使他们骨肉分离、亲情失落、心灵摧残、遭受苦难。但在重庆,却有这么一位“护花使者” ,通过他艰苦辛劳的奋战、呕心沥血的付出、柔情似海的庇护,用他那温暖的胸怀、宽厚的身躯,筑起了一张“护花”的天网,弥合了一个个破裂的家庭,滋润了一颗颗破碎的心灵。 他,就是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4 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 走上打拐路,就停不下脚步 走进樊劲松的办公室,他正埋头看着桌子上厚厚的一摞材料,

2、眉头紧锁,一脸焦虑。 “今天又收到好几个报案,都是孩子走失的。 ”樊劲松有点沙哑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 “经常失眠,一闭上眼,全是那些娃儿的脸,心头像压了块大石头,睡不踏实,凌晨 1 点躺下,3 点就醒了。” 有同事劝樊劲松暂时放下工作,休年假出去旅游一圈儿,缓一缓,而他总是说:“我也想,但停不下来,因为我也有个儿子。 ” 今年 42 岁的樊劲松,1993 年参加公安工作,训练过警犬,也搞过案发现场的勘查。2000 年,他的工作再次调整,进入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 2000 年,樊劲松的儿子出生。然而,就在儿子刚上幼儿园时,发生了一场让他至今难忘的解救。 2003 年 4 月 3

3、0 日凌晨,在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青坪村,3 个蒙面男子冲进游友贵老两口的家,打伤两位老人后,抱走了他们年仅 1 岁的孙子小宝。小宝的母亲姚玉莲在儿子失踪后度日如年,四处寻访,于同年11 月,因心力交瘁、悲愤难抑,心脏病突然发作,客死异乡,家里两位老人也因此一病不起。 “我的儿子也才 3 岁多,游家的失子之痛,深深地刺在我心上。 ”2004 年 1 月,樊劲松冒着大雪,驱车近 10 个小时赶到城口,和当地民警联合办案。通过筛筛子似的细致调查,终于查到嫌疑人藏身河北省武安县,并于同年 3 月将嫌疑人唐某抓获。 然而此时,小宝已被唐某几经辗转卖了出去,下落成了悬念。 “继续查,找不到孩子决不回重庆。

4、 ”樊劲松咬着牙说。 3 天之后,樊劲松拿着小宝的照片,循着蛛丝马迹来到武安县振西乡一小村庄,在一户村民家的院坝里,认出了正在啃馒头的小宝。 “激动、兴奋了一秒钟,心头就开始忐忑了。 ”樊劲松清楚,虽然小宝并非这户人家亲生,但已是这个家庭极其重要的一分子:“去讲道理,也许磨破了嘴皮子,他们也不愿意让我们带走小宝,还可能遭遇全村村民的围攻。当天不带走小宝,以后再来,可能连村子都进不来了。 ” 为避免节外生枝,樊劲松选择了先悄悄带走小宝。他冲进村民家的院坝,一把抱起小宝就跑。果不其然,刚跑出几百米,数十名村民就骑着摩托追了出来。 所幸,樊劲松抱着小宝及时跳上了等候在村外的警车,然后一路飞车直奔火车

5、站。当地警方随后出面向村民们做了沟通和说明工作。 “孩子就这么从村里抱出来的,没穿的没吃的,我又当爹又当妈,买吃买穿、洗澡喂奶,还要陪他做游戏后来,回重庆的火车上,他一句话都没说,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边,死死拽着我的衣角。 ”整整三天时间,樊劲松成了小宝的“临时爸爸” 。 将小宝送回家后,樊劲松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家,把儿子久久抱在怀里,不愿放手。 “老婆都觉得奇怪,问我怎么了。 ”樊劲松回忆说。 那次之后,樊劲松就经常万里辗转,晨昏颠倒地奔走在打拐路上。他说,他想让每个被拐卖的人都踏上“回家旅程” 。因此,他也停不下寻找丢失的孩子、帮助弥合破碎家庭的脚步。 家长把他当“亲戚” ,付出得到认可就乐

6、呵 2014 年 4 月 27 日下午,樊劲松又接到了老谭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老谭絮叨着:老婆生病了,自己就不在外面打工了,要回家照顾老婆;儿子可争气了,在班上考了前几名,高考结束后就带儿子来重庆看樊叔叔电话这头,樊劲松高兴地听着,不时询问几句,和老谭聊得“热火朝天” 。 老谭大名谭远周,50 岁,重庆彭水县人。樊劲松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见老谭时的情形:2009 年 12 月底的一天,老谭走进办公室,在桌子上放下一袋资料,然后把自己残疾的右脚抬起给樊劲松看。他解释,这是他四处寻找自己被拐儿子时遭遇的一次工伤落下的残疾。他要找的儿子叫谭华夏,1995 年 6 月生,1998 年时在老谭打

7、工的河北省沙河市被人拐走,不知所踪。为了找孩子,十几年来,老谭老婆眼睛都哭瞎了,老谭的右脚也废了。老谭还说,到总队来报案前,他找人算了一卦,说会碰上“贵人” ,樊劲松就是他要找的贵人! 此案不但发案时间久远,案件管辖权也不在重庆,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樊劲松二话不说受理了下来。不是冲着老谭的那句“贵人” ,而是因为多年的打拐工作,让他对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的痛苦感同身受。 樊劲松立即主动和案件主办地河北沙河刑警队相关人员取得了联系。说案情,找思路,讨论可能的线索,研究抓捕解救方案,一次,两次,三次樊劲松隔三岔五就给河北当地警方打电话,3 个月里坚持不懈地联系了 20 余次。终于,

8、2010 年 3 月,负案在逃十余年的拐卖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谭远周被拐 12 年的儿子谭华夏也被成功找到!找到儿子的老谭得知养父母对小谭很好,小谭读书也很争气,于是和养父母协商决定等儿子高考后再接回重庆。 事后,老谭提了一大包饮料到打拐办,非要给民警们每人手里塞一瓶。他眉飞色舞地对樊劲松说:别个都说你们警察肯定是我的亲戚,丢失了这么久、拐卖得那么远的娃儿都可以找回来!樊劲松笑呵呵地说道:“要得,你们认警察当亲戚 ,那你以后喊娃儿叫我们一声叔叔吧!” 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樊劲松有很多,老谭只是其中一个。2005 年 7 月,仅仅依靠一个电话的线索,樊劲松远赴新疆,克服了烈日炙烤、人

9、地生疏、路途遥远、 “夫家”阻挠等困难,辗转数百公里查证,终于将 15 岁就被拐卖、受尽虐待的苦命少女王小凤解救并带回重庆家乡。2008 年 8 月,樊劲松和同事翻山越岭步行了 4 个多小时,从丰都大山深处将年仅 17 岁的被拐少女静静解救了出来。2010 年 2 月,樊劲松和同事们为涪陵的老张夫妇找回了被拐走 21 年的儿子。2011 年 3 月,在接到一封求助信后,樊劲松细心查找一个多月,帮四川德阳的王三春找到了其离家出走、流落重庆的母亲刘洪秀的下落。 在群众写来的感谢信中,找回母亲的王三春这样写道:“重庆公安已成为严谨、责任的符号,被我珍藏于心。 ”后来,王三春又专程来到重庆刑警总队,将

10、一面写有“警中典范百姓情怀”八个金灿灿大字的锦旗送到樊劲松手中。 这八个字,是群众对樊劲松的赞誉,更被樊劲松当成了对自己的勉励。樊劲松说,老谭没说错,其实我们就是老百姓的亲戚,为自己的亲人多想点、多做点,是天经地义应该的! 劳累奔走寻亲忙解救妇孺数百人 樊劲松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去年的台历。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和地名。 “数字,代表专案名称。而地名,就是当天要去的地方。 ”樊劲松解释说,十多年的打拐路,为了抓捕嫌疑人和解救被拐的妇女儿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比如“12?27” ,就是公安部督办的“12?27”拐骗操纵聋哑人违法犯罪案件。去年 3 月 3 日,接公安部通报, “

11、12?27”专案两名督办逃犯可能潜逃至重庆。樊劲松和打拐办几名民警立即组织摸排,很快查清其活动范围。针对犯罪嫌疑人系聋哑人、很少使用通讯工具的特点,樊劲松决定采取蹲点守候方式实施抓捕。这一蹲,就是整整两个昼夜。从重庆的沙坪坝区到南岸区,再到大渡口区,循着犯罪嫌疑人的踪迹,樊劲松连续蹲守跟踪.3 月 5 日晚,在大渡口区一个小区内,两名部督逃犯终于被他和民警们成功抓获! 而就在抓获“12?27”案件嫌疑人同一天,由打拐办牵头组织侦办的曹婷等人组织胁迫聋哑人扒窃案件(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第 411 号挂牌督办案件)也在重庆合川区成功收网。得到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樊劲松和战友们来不及休息,立即转战合

12、川区。由于该犯罪团伙在全国各地均有活动,为进一步查清其组织架构、搜集犯罪证据,樊劲松一方面发函协调十多个省市公安机关协助办理此案,先后将团伙组织者曹婷、黄志梅成功抓获;一方面亲自带队前往内蒙古布控,敦促团伙骨干成员孟德勇投案自首。 还是在这个 3 月,樊劲松在接到线索后深入铜梁县指导侦办了公安部 409 号挂牌督办拐卖妇女强迫卖淫案件,在组织抓获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后,连夜驱车赶往云南,将 4 名被拐妇女成功解救。3 月底,樊劲松又出发率队赶赴云南西双版纳组织了另一场跨国解救:两名城口妇女被人拐卖至老挝国的“金三角”强迫卖淫,案发后被列为市局挂牌督办案件。通过与老挝警方十多天艰苦的磋商联动,两名

13、受害妇女终于从老挝“金三角”金木棉经济特区里被成功解救。 说走就走,已经成了樊劲松的工作常态。2014 年,他实际工作 348天,辗转 12 个省市,行程 7 万余公里。 “要说不苦、不累,是假话,甚至还可能有危险。 ”樊劲松说。 2004 年 5 月,樊劲松和同事远赴云南追捕拐卖儿童的嫌疑人,担心进村的陌生人太多,惊动了嫌疑人,樊劲松和同事决定分头行动。 “进村没通公路,只有那种小石子路,走起来一脚深一脚浅。 ”樊劲松回忆,为了好走路,他还特意准备了一双底子薄的鞋。哪知道,走在上面就像在做脚底按摩,一步一疼,走了两三个小时后,樊劲松的双脚像绑了铅块一样沉重。 快到村里时,樊劲松遇到了一个背煤

14、炭的中年男子。 “老乡,跟你打听一个人。 ”樊劲松走过去,说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名字。 “我就是,啥事儿啊?”樊劲松没想到,一来就碰对了人。但这名嫌疑人的手中拿了一根一米多长的铁铲子,而樊劲松下意识摸摸自己裤兜,除了几张零钱和一部手机,什么都没有。 “直接动手抓人,不是鸡蛋碰石头吗?”自己手无寸铁又疲惫不堪,樊劲松心里悬吊吊的。 “天这么热,我们坐下说。 ”说着,樊劲松递过一支烟,决定先缓住对方,再寻找合适的时机。这时,对方把铁铲子往地上一扔,接过烟,准备卸下背上的那筐煤炭。 说时迟那时快,樊劲松走上前一脚把铁铲踢落山谷。 “你干啥?”对方这时意识到情况不对,但此刻,他的双手正困在箩筐的背带中。樊

15、劲松趁机迅速控制住对方,危险这才解除。 随后,樊劲松又押着嫌疑人赶回驻地。他一路咬着牙,又走了几小时山路回到县城。把嫌疑人交给同事后,樊劲松一头倒在一家路边餐馆外的旧沙发上,连赶走脸上苍蝇的力气都没有了。 不停地奔波在打拐路上,樊劲松几乎忽略了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 。曾经驰骋足球场的樊劲松走路都开始不利索了,经检查发现,他椎间管变形压迫椎动脉和神经,造成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和听力急剧下降。医生要求他立即手术,樊劲松却当起了“逃兵”:上午输液,下午溜回办公室,有时候还往区县跑。 年幼的儿子走丢,父母从此踏上寻子路电影亲爱的以及刘德华主演的失孤正在各大影院热映,而在贵州省习水县的中年夫妇王中书、袁光

16、连身上,电影中的场景也在真实上演。2014 年 9 月 26 日中午,他们失散 16 年的宝贝儿子奎奎,在樊劲松的护送下,回家了。全县轰动了,满街上都是敲锣打鼓、扯着横幅、标语,欢迎樊警官护送孩子王奎回家的笑脸 16 年前,4 岁的小王奎被拐离开了家乡。今年已经 20 岁的他,被拐走那个下午的场景,还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1998 年农历五月初九,年仅 4 岁的王奎带着妹妹,与小伙伴们在离家不远的茶馆前打闹嬉戏。不一会儿,一名陌生男子来到王奎的面前,强行带走了他。王奎迷迷糊糊地被抱上车,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转了多少趟车,最后他来到了一处陌生的屋里,成为了别人的孩子。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地方是重庆的江

17、津。 16 年来, “我要回家”的念头,在王奎的心里越来越强烈。2014 年8 月,他登录了“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个人信息以及童年的记忆:“家里院子里的小喷泉、家门前浑浊的大河和与他一起玩耍的哥哥” 他的寻亲信息很快被樊劲松发现了。樊劲松立即对王奎的基本情况、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核查,并迅速带着民警来采集了他的血样、做 DNA 实验、入库比对。经过比对确认,小王的血样跟丢失了儿子的贵州省习水县的王中书、袁光连夫妇 DNA 血样符合遗传规律。9 月 26 日,樊劲松驱车 4 个小时,将王奎送回了贵州省习水县。几乎全县城的人都来迎接王奎,替王中书夫妇高兴:“16 年了,老王夫妇不

18、容易啊!” 儿子失踪后,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王中书夫妇先后到重庆、四川等地打工,每到一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听儿子的下落,打工赚来的钱几乎都用在制作寻人启事上。 16 年执著等待,终于迎回了孩子。9 月 26 日当天,一见面,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号啕大哭。接着,老王夫妇“扑通”一声跪在了樊劲松的面前:“16 年了,都以为找不到了!太谢谢你们了!” 绝望后的意外重逢,哭声背后的喜悦,让樊劲松也酸了鼻头。 “每当这一刻,我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樊劲松说。 仅从 2010 年至今,樊劲松就牵头组织并成功侦破了 17 起公安部部督案件,参与侦破涉拐案件 165 件,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 200 余人。

19、 帮助别人的孩子,也丢不下自己的儿子 2015 年 1 月 11 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老李夫妻报案,他们年仅 13岁的儿子小锋(化名)失踪了。说起失踪的儿子,老张夫妇痛哭流涕。 樊劲松和辖区刑警一起开展了查找工作。连续工作几天后,1 月 17日上午,终于在重庆长寿区找到了小锋。民警问小锋,怎么到的长寿?小锋说,因为没做作业,爸爸妈妈都数落他,他觉得烦,读书也烦,想自己出来玩玩。于是小锋动用了自己的压岁钱,买了汽车票跑出去耍。为了让父母找不到他,小锋把父母的电话拉进了“黑名单” ,于是家人打电话找他永远是忙音,他的同学们却能看到小锋用微信发出的在各个地方“嗨皮(玩乐) ”的照片。 虽然最终查明这

20、不是拐卖案件,孩子也毫发无损,但樊劲松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感到一种深深的焦虑。作为打拐民警,樊劲松工作中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寻找失踪的儿童或妇女中,但这其中真正是拐卖拐骗案件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孩子自己离家出走、自己主动失联。仅去年 12 月,樊劲松就和各区县打拐民警联手找回了 16 个孩子,而全市共计报送此类事件 50 余起。 “小锋说起离家出走的原因时,有一句话深深刺激了我:我讨厌爸爸妈妈! ”樊劲松说,其实,孩子面对民警时,很多事情都会说,但面对自己的父母却只想逃离,这绝对不会只是孩子的原因。 樊劲松也是一个 15 岁男孩的父亲,因为工作,他也经常不能陪伴在儿子身边,但只要有机会,樊劲松就会给他讲工作中的故事,让他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并为他感到骄傲;儿子有什么难题,也可以随时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和他沟通,他会随时支招。所以,虽然他一年大半时间在外,但儿子和他却并不陌生。 父母与孩子,到底该如何沟通,如何让爱消弭彼此间的鸿沟,让孩子不再选择离家出走?樊劲松用了一句诗意的语言总结:“我们能找回走失的孩子,但如何找回走失的心灵,还得靠父母们的耐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