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2学生姓名:钞小静指导教师:任保平院系专业: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经济学基地班摘要:本文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中国 1978-2002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我国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具体到公共支出的结构而言,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效应,而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及其他支出会产生负的效应。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于社会文教支出中的公共卫生支出项目在总量及结构上存在问题使得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影响,从而抵消了科教文的正效应,导致社会文教支出在整体上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负。Abstract: This
2、article applies methods of econometrics to experientially analyze the relevant data from 1978 to 2002, and concludes a result that Chinas public expenditur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to th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concretely as far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public expenditure is concerned, the expend
3、itures for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National Defence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expenditures for both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have a negative and passive domino effect. Through the further data analyzing, it is found that in
4、 the expenditures for the item of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its totality and structure concerning the item of the Public Sanitation has some problems that has leaded to a pass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furthermore, under this situation it has counteracted the positive domino
5、 effect of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has totally made the expenditures for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produce a negative and passive net domino effect.关键词: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自 1978 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近 10%的速度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因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公共支出对于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是否有持久的影响是一个颇有争
6、议的问题。从国际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来看,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不断提高,学术界许多研究者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至 70 年代时,Arrow and Kurz(1970)将公共资本存量直接纳入私人生产函数建立模型,设定所有政府投资都是生产性投资,私人的生产也可从中获益,他们认为公共支出只影响经济向稳定状态增长的速度,但并不影响稳定状态中的增长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动态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一些研究者将公共支出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将其作为除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基本因素之
7、外的能够有力影响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变量。其代表人物 Barro(1990)建立了第一个有关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内生模型,他以公共支出流量为研究对象,将公共支出引入到具有固定规模报酬的企业生产函数中,从理论上证明了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确实有持久而显著的作用,并且认为具有生产性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决定于公共支出规模的大小。若其尚未达到最佳规模,公共支出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当超过最佳规模后,会产生负的影响。以上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分析,而国际上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也是相当多的。通常这些研究使用不同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不同公共支出及构成对经
8、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立足点,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首先,从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总体性作用的实践检验上主要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一,许多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并无影响。Kormendi and Meguire(1985)研究了二战后 47 个国家的政府“消费”支出,认为在实际 GDP 的平均增长率与政府消费性支出占 GDP 的比例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其二,有学者得出的结论认为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的影响。Landau(1986)使用了 1960-1980 年的 65 个发展中国家的有关样本,发现公共支出,特别是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有反向作用。而
9、 Grier and Tullock(1987)把 Kormendi Meguire 式的分析扩展到 115 个国家,进行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混合的分析,发现在实际 GDP 增长率与政府占 GDP 比例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是多数结论只对 24 个 OECD 国家具有显著性。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的效应 。Ram(1986)使用115 个发展中国家的样本,得出公共支出对总产出具有正的和非常显著的关系,政府规模对经济表现和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Aschauer(1989)设立新古典模型,也指出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其次,从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结构性作
10、用的实践检验上,因为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了不同结论。Kormendi,Meguire(1985),Aschauer(1989),Barro(1990)和Fischer(1993)等经济学家把政府的公共支出分成公共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 Grier and Tullock 对这两类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二战后包括 24个 OECD 国家在内的 115 个国家的集合性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政府消费占 GDP 的比重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环境,具有正的效应。Barro 利用 98 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认为政府消费性支出增加会扭曲资源配置,
11、导致人均增长率下降。Easterly and Rebelo(1993)认为公共投资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关系,特别是投资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与经济增长相一致。Aschauer 的研究结果也证明美国的基础设施支出对私人部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影响。除以上划分方法之外,Devarajan、Swaroop and Zou(1996)在理论上把公共支出分解为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 他们利用 1970-1990 年间 69 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指出在最优状态下,生产性公共支出与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比值应该取决于这两项支出对生产的贡献度(产出弹性)之比。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然而当其
12、所占的比例过高时,它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边际上就成了负的。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作用是负向的,由此显示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性支出过多,且以降低经常性支出为代价。为揭示广大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生产性公共支出何以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增长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目前我们国内有关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成果:龚六堂和邹恒甫选取从 1970-1994 年间 90 个国家的政府公共开支方面的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讨论政府花费的增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中发现公共开支的增长与波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到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分析,邹薇在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 年第
13、1 卷上撰文指出,我国由于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 ,以至削弱了公共支出应有的增长效应。以上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主要表明政府公共支出不是一个简单的外生变量,它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进行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是相当有意义的。然而以上的文献从整体上来说,在公共支出及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上都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且跨国的分析显然不易控制所有主要变量,这就使得分析结果在特定时点特定国家的作用有限。即使是具体到我国的实证研究也只是从公共支出总量规模上的分析,很少有学者从公共支出的组成结构上来分析其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这恰恰是分析两者间关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
14、,本文着重从公共支出结构入手,来分析其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作用,作用的方向如何。本文的结构是,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进行相关问题的明确与基本状态描述;第三部分建立基本模型并从中国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出发,展开经验分析;第四部分是简要结论。二、相关问题的明确与基本状态描述(一)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内涵的确定公共支出结构是指公共支出的各个不同部分的组合状态及其数量配比的总称,表现为各类支出的集合,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关系,实际上它是财政职能状态和政府政策的体现。 1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最常见的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定义。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
15、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另一种定义则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2为了模型设立的方便,适合衡量指标的内涵以及清楚的反映问题,本文采用了第一种定义,即以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为经济增长的内涵,并以 GDP 作为其具体的反映指标。(二)公共支出范围的界定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代西方经济是一种由公共部门经济和私人部门经济共同构成的“混合经济” ,他们从市场失灵中引申出了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即凡是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财政应该退出;凡是市场机制无法或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财政才应介入。 3刘尚希在经济
16、研究2002 年第 6 期上撰文建立一个新的理论假设,即政府存在的天然合理性在于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而这在本质上与西方的主流观点是一致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要广得多,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支出所涉及的领域也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我国公共支出范围的界定既要参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也要注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判定原则。(三)公共支出结构类别的选择中国的公共支出分类办法有两种,一是编制国家预算采用的分类法,即按支出用途分类,此类在财政统计公报上称之为按支出项目分类;二是以政府职能为标准进行分类,将公共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及其他 5 大类。 1
17、按职能划分的公共支出结构形态,是研究公共支出结构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而具体地表明公共支出在各职能间分配的格局和各项职能实现的程度,并从动态上可以反映出各项财政职能在不同时期变动情况。出于研究目的的考虑,结合统计资料收集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以政府职能划分为基础,将公共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及其他 5 大类。(四)中国改革以来公共支出基本状态描述任何公共支出结构,都是在一定的公共支出总量下形成的,因此,首先对1978 年以来我国公共支出总量的基本状态进行描述。如表 1 所示: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量一直迅速的增长(如图 1),由 1978 年的
18、1122.09 亿元,上升至 2002 年的 22053.15 亿元,增长了近 20 倍。但是就相对规模来看,公共支出占 GDP 的比重,却呈 L 型变化(如图 2),由 1978 年的 31%,下降到 1994 年的 12.4%,在 1994 年实行财税综合改革后,这一比重才停止了下降趋势,初步出现回升势头。1998 年受我国拉动需求、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该比重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由 1998 年 13.8%上升到 2002 年的 21.0%。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公共支出占 GDP 的比重还太低。按世界银行统计,多数国家公共支出占 GDP 平均比重 60 年代为 30%,80 年代为 40
19、%,且都在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平均比重均在 3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平均为 26.4%。 4表 1 我国 1978-2002 年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年 份 公 共 支 出 (亿元)国 内 生 产 总 值(亿元)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 1122.09 3624.1 31.01979 1281.79 4038.2 31.71980 1228.83 4517.8 27.21981 1138.41 4862.4 23.41982 1229.98 5294.7 23.21983 1409.52 5934.5 23.81984 1701.02 7171.0 23.71985 20
20、04.25 8964.4 22.41986 2204.91 10202.2 21.61987 2262.18 11962.5 18.91988 2491.21 14928.3 16.71989 2823.78 16909.2 16.71990 3083.59 18547.9 16.61991 3386.62 21617.8 15.71992 3742.20 26638.1 14.01993 4642.30 34634.4 13.41994 5792.62 46759.4 12.41995 6823.72 58478.1 11.71996 7937.55 67884.6 11.71997 923
21、3.56 74462.6 12.41998 10798.18 78345.2 13.81999 13187.67 82067.5 16.12000 15886.50 89468.1 17.82001 18902.58 97314.8 19.42002 22053.15 104790.6 21.0资料来源:根据 2001、2003 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020406080101207808248689029469802PEGDP图 1 公共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0.10.150.20.250.30.357808248689029469802BZ图 2 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再次
22、,对 1978-2002 年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基本状态进行描述。如表 2 所示:从绝对量上看,1978-2002 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和其它支出都在增长(如图 3) 。在 1978 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五项费用增幅较小,至 90 年代中期以后,五项费用增幅较大。从各项费用占公共支出比例来看(如图 4) ,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一直处于递减状态,经济建设费递减幅度较大,而国防费进入 90 年代后,增长基本稳定在 8%的水平。社会文教费一直处于递增状态,1980 年已跃升为第二大比重的公共支出项目,至 2002年已占总公共支出的 26.9%。行政管理费占公共支出
23、比重除个别年份外,也一直处于递增状况,1986 年占公共支出的 10.0%,首次超过国防开支的比重,居公共支出的第三位,从 90 年代以来一直在 12%以上的水平,至 2002 年竟高达18.6%。表 2 按功能性质分类的公共支出单位:亿元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年份 公共支出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1978 1122.09 718.98 64.1 146.96 13.1 167.84 15.0 52.90 4.7 35.41 3.21979 1281.79 769.89 60.1 175.18 13.7 222.64 17.4 6
24、3.07 4.9 51.01 4.01980 1228.83 715.46 58.2 199.01 16.2 193.84 15.7 75.53 13.9 44.99 8.61981 1138.41 630.76 55.4 211.46 18.6 167.97 14.8 82.63 7.3 45.59 4.01982 1229.98 675.37 54.9 242.98 19.8 176.35 14.3 90.84 7.4 44.44 3.61983 1409.52 794.75 56.4 282.51 20.0 177.13 12.6 103.08 7.3 52.05 3.71984 170
25、1.02 968.18 56.9 332.06 19.5 180.76 10.6 139.80 8.2 80.22 4.71985 2004.25 1127.55 56.3 408.43 20.4 191.53 9.6 171.06 8.5 105.68 5.31986 2204.91 1158.97 52.6 485.09 22.0 200.75 9.1 220.04 10.0 140.06 6.41987 2262.18 1153.47 51.0 505.83 22.4 209.62 9.3 228.20 10.1 165.06 7.31988 2491.21 1258.39 50.5 5
26、81.18 23.3 218.00 8.8 271.60 10.9 162.04 6.51989 2823.78 1291.19 45.7 668.44 23.7 251.47 8.9 386.26 13.7 226.42 8.01990 3083.59 1368.01 44.4 737.61 23.9 290.31 9.4 414.56 13.4 273.10 8.91991 3386.62 1428.47 42.2 849.65 25.1 330.31 9.8 414.01 12.2 364.18 10.81992 3742.20 1612.81 43.1 970.12 25.9 377.
27、86 10.1 463.41 12.4 318.00 8.51993 4642.30 1834.79 39.5 1178.27 25.4 425.80 9.2 634.26 13.7 569.18 12.31994 5792.62 2393.69 41.3 1501.53 25.9 550.71 9.5 847.68 14.6 499.01 8.61995 6823.72 2855.78 41.9 1756.72 25.7 636.72 9.3 996.54 14.6 577.96 8.51996 7937.55 3233.78 40.7 2080.56 26.2 720.06 9.1 118
28、5.28 14.9 717.87 9.01997 9233.56 3647.33 39.5 2469.38 26.7 812.57 8.8 1358.85 14.7 945.43 10.21998 10798.18 4179.51 38.7 2930.78 27.1 934.70 8.7 1600.27 14.8 1152.92 10.71999 13187.67 5061.46 38.4 3638.74 27.6 1076.40 8.2 2020.60 15.3 1390.47 10.52000 15886.50 5748.36 36.2 4384.51 27.6 1207.54 7.6 2
29、768.22 17.4 1777.87 11.22001 18902.58 6472.56 34.2 5213.23 27.6 1442.04 7.6 3512.49 18.6 2262.26 12.02002 22053.15 6673.70 30.3 5924.58 26.9 1707.78 7.7 4101.32 18.6 3645.77 16.5资料来源:根据 2001、2003 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020406080780824869029469802ECSDNGAOTHERS图 3 公共支出结构中各项的绝对量0.0.20.40.60.878082486902946
30、9802ECBZSDNGABZOTHERS图 4 公共支出结构中各项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三、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具体分析(一)计量模型的建立及回归结果计量模型一:总量分析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表明,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资本、技术以及公共支出等。劳动力因素是生产发展中相当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因此模型分析中使用我国的从业人数作为其衡量指标。资本因素是投资于有形资产所形成的物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其它因素发挥作用的载体,本文分析中使用资本形成额作为其衡量指标,此外由于资本额中包括了公共支出项目中的经济建设费用,因此在处理数据时加以剔除。 5公共支出是一
31、国政府为了满足其职能发挥需要的花费,在回归分析中选用了 1978-2002 年的公共支出量作为其衡量指标。技术进步因素是带动生产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剂,由于模型采用了对数函数的形式,因此回归分析后的常数项中就包括了技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一:LnY = a0 + a1*LnL + a2*LnK+ a3*LnPE + e其中的变量分别为Y:国内生产总值;L:从业人数;K:资本形成额;PE:公共支出量。利用计量软件 EViews3.1,可得如下的回归方程:LnY = 1.270 + 0.071LnL + 0.631LnK + 0.297LnPE
32、(2.390) (0.243) (0.052) (0.041)(0.531) (0.291) (12.089) (7.217)R=0.999,F=4851.558,通过检验在显著性水平 =0.05 时除从业人数外每个解释变量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劳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可能与我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关,但这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计量模型二:结构分析具体到中国公共支出结构部分,本文采用的是按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包括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以及其他五项。由于从模型一已经得出公共支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因此,对于公共支出结构的模型二主要设立如下:GDP =
33、a0 + a1*EC + a2*SCED + a3*ND + a4*GA + a5*OTH+ e其中的变量分别为:GDP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EC 代表经济建设费,SCED 代表社会文教费,ND 代表国防费,GA 代表行政管理费,OTH 代表其他支出。利用计量软件 EViews3.1,可得如下的回归方程:GDP = -21492.91 + 19.896EC - 14.808SCED + 110.685ND - 24.378GA - 2.252OTH(6075.444) (14.143) (26.123) (30.951) (15.664) (11.831)(-3.538) (1.407) (-0
34、.567) (3.576) (-1.556) (-0.190)R=0.984,F=234.974,并且每个解释变量除其他支出项外在显著性水平=0.5 下均通过检验,而显然其他支出并不是本文所要分析的。(二)公共支出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正如本文在文献综述中所描述的那样,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颇有争议的。通过对中国 1978-2002 年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计量模型一,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在总体上起到正的作用,即公共支出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经济增长同方向变动 0.297 个百分点,根据计算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 1.98%,这一分析与 Barro 的分析结论是
35、一致的。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公共支出仍未达到 Barro 所指的最优规模,还存在进一步加大的空间。从我国公共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也可印证这一点。发达国家的公共支出占 GDP 的比重都在 30%以上,其中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等国这一比重高达 50%以上,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也要高于中国。当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会影响到这一比例,但这一数据依然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中国现实中公共品的缺少、陈旧,公共服务的落后也都可以说明中国公共支出存在总量太少且结构也不合理的问题。(三)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在理论上,西方学者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
36、为开发国家自然资源并使其与市场连接,就必须提供交通设施以及作为私人部门生产资本形成之先决条件的公路、道路和港口设施,此阶段私人部门弱小、资本市场不完全,因此只能由政府提供这些支出。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和私人部门的成长,政府应逐步从生产性投资领域退出而投资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非生产性领域。在经验上,Barro 通过对西方国家公共支出的实证分析得出:当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较小时,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增长会提高经济增长率;当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较大时,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增长就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6为了能与Barro 的理论作以比较,可将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
37、类进行简单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划分,即经济建设费支出相当于物质资本投资,归为生产性支出,而其余四项归入非生产性支出。本文模型二对 1978-2002 年我国国家公共支出各个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可以看到:1. 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建设支出总量分析从模型二中对各变量回归分析的结果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亦即经济建设支出每变动一个单位,就会引起经济增长同方向变动 22.042 个单位,并未达到 Barro 所指的最优规模。从 1978-2002 年,正如本文基本状态所描述的那样,中国经济建设费用一直呈递增趋势(如图 3),但其占总公
38、共支出的比重却呈递减的趋势(如图 4) 。一方面,这一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 60%下降到改革后的平均 46.9%,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下降了 13.1 个百分点,这刚好说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公共支出正在从盈利性领域退出而保留在公共服务领域。另一方面,经济建设费用比重的持续递减并不利于经济增长,正如前所分析,经济建设费用并未达到最优规模,对经济增长仍然会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而我国 1978 年以来经济建设支出年均仅递增 2.3%,比公共支出年均递增 13.5%低 11.2 个百分点,这还没有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因此实际情况可能更低甚或为递减。因此,经济建设支出的总量应当加大,在公共支出中的比重也需相应的提升。经济建设支出结构分析中国用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另外占比例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