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汾西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汾西县脱贫攻坚领导组二零一七年八月1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县域概况2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2二、自然条件 2三、 人口状况 3四、资源优势 4第二章 扶贫工作成效 5一、十二五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5二、面临困难和挑战 9三、脱贫攻坚机遇 11第 三 章 “十 三 五 ”时 期 脱 贫 攻 坚 的 总 体 要 求 15一、指导思想 15二、基本原则 15三、总体目标 17四、脱贫规划 17第 四 章 实 施 “十 三 项 ”专 项 行 动 计 划 19一、实施产业扶贫行动 19二、实施移民扶贫行动 26三、实施生态扶贫行动 31四、实施金融扶贫行
2、动 33五、实施教育扶贫行动 35六、实施光伏扶贫行动 372七、实施企业扶贫行动 38八、实施电商扶贫行动 39九、实施重点工程劳务扶贫行动 40十、实施培训就业扶贫行动 40十一、实施社会扶贫行动 42十二、实施基础设施扶贫行动 43十三、实施社会保障扶贫行动 46第五章 政策保障机制 49一、财政扶贫投入机制 49二、扶贫资源整合机制 49三、金融扶贫服务机制 49四、扶贫用地保障机制 50五、资产收益扶贫机制 51六、资金项目监管机制 52第六章 组织保障体系 52一、构建合力攻坚大格局 52二、建立成效评价机制 55三、加强帮扶队伍建设 56四、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58附表 1 汾西县
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布统计表附表 2 汾西县“十三五 ”脱贫攻坚总体规 划阶段目标附表 3 建档立卡“回 头看” 识别确认贫困人口致 贫原因统计表1前 言汾西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吕梁山东南麓,临汾市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发祥地之一。汾西县属于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沟坝地闻名全国,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编制汾西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是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题的一项基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汾西县委汾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
4、赢全县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结合汾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全县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深入实施“六个精准”、 “五个一批 ”和“ 十三项行动计划 ”,确保到 2019 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指导汾西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文件。本规划规划期为“十三五”2016-2020 年。2第一章 县域概况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汾西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北部,国土面积 8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9 万亩,辖 5 镇 3 乡 1 个社区,总人口14.8 万人,其中 农村人口 12.97 万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
5、点县。2015 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19.3 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18 亿元,下降 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0.9 亿元,增长 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2.7 亿 元,增长 2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5564 万元,下降 6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21998 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3136 元,增长 6.2%;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完成 1798 元,增长 5.1%;深度贫困人口收入为 879 元,增长 2.3%。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520户、31208 人,贫困发生率为 24.1%,深度贫困
6、人口 3891 人(五保户 894 人,重度残疾人 1683 人,特困户 1314 人) 。二、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汾西县介于北纬 36253648、东经 1111211141之间, 东西长约 41 公里,南北宽约 40 公里, 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是一个天然大阳坡,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种植,特别是有闻名全国的沟坝地,是汾西县玉米黄金带建设工程重要的示范基地。汾西县地形西北高,3东南低,平均海拔 800-1000m,境内最高点位于西部姑射山,海拔 1890.8m,最低点位于东部团柏河,海拔 550m,相对高差 1340.8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冬季少雪严寒,春季多
7、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因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带较为明显。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51 毫米,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年均 日照时数 2600 小时,以四月到八月最多,月平均 243 小时。年平均气温 10.1,一月份最冷,平均-4.6,七月最热,平均 22.4。全年无霜期 187 天。全年受不同程度旱、洪、雹、冻等自然灾害威胁。汾西县以中山丘陵为主,主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残垣沟壑区为主。黄土丘陵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主要包括勍香镇以东大部分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 29.1%;残垣沟壑区主要包括县境内东南部僧念镇、和平镇申村、张泉等地,占全县总面积的 27.3%;河谷主要分布于团柏
8、河、对竹河沿岸,占全县总面积的 4.2%。总耕地面积 38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3.25 亩,县境内土壤类型有 29 种,可利用面积占 70%。由于近年来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 35万亩左右,2015 年总产量达到 56700 吨。三、 人口状况人口状况。截至 2015 年末,全县总人口约为 14.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2.97 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1208 人,贫困发生率 24.1%。全社会从业人员 66715 人。其中:城镇从业人4员 7754 人、农村从业人员 58961 人。四、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全县主要产业有煤炭、铝化工、石膏加工、食品加工、畜牧养殖、核
9、桃等。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师家沟清代民居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姑射山真武神祠,有邢家要三观庙、永安镇观音阁、薛家庄文昌阁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汾西县境内独特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目前,全县境内共发现矿种有 10 余种,分别为煤、硫、石膏、铁矿、铝土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砖瓦粘土等。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煤、硫、石膏、铁矿、铝土矿储量较大,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等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可观,有着很好的工业价值和开采价值,适于规模开采和加工转化。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 16.6 亿吨,含煤面积约 350km2,占全 县国土面积的 36.5%。主要含
10、煤地层是石炭系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有11# 10# 9# 3# 2# 1# 。铁矿地质储量 2.1 亿吨,主要赋存类型有山西式铁矿和铁矿结核层。铁矿石品位一般在 4050%之中,局部可达 60%以上。石膏矿地质储量达 10 亿吨,品位一般在 6090%,在奥陶系中统地层内大面 积分布,含矿层位多,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富,出露也较好。 “十二五”期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 14 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18.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28%,年均下降 5.6%。5汾西县水资源总量为 1221 万 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644.6 万 m3,地表水 资源总量为 900
11、 万 m3,年人均水资源量300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 1/10、全省的 49%,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水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汾西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全县境内有三条河流,即关子爷河、佃坪河、对竹河,目前境内较大的水库主要有:它支水库、罗殿水库、塔上水库等,但库容量普遍较小,正在建设的山西中部引黄配套工作北掌水库库容面积 445 万 m3。第二章 扶贫工作成效汾西县属革命老区,1987 年-2000 年被列为山西省 50个贫困县之一,2001 年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9 年末,全县人均纯收入在 1196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 69994 人,涉及
12、全县 8 个乡镇 427 个自然村 16756 个农户,占全县农业人口的 55.3%,属临汾市贫困面较大的县。一、十二五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2011 年以来,汾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扶贫工作,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开发进程不断加快,全县贫困人口明显减少。20146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61543 人,贫困发生率为 47.5%。贫困人口比 2009 年减少了 8451 人,贫困发生率比 2009 年下降了 8 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10 年的 1944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2952
13、 元年均递增 12.9%。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以贫困村为单位,实施了27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积极发展肉鸡养殖、绒山羊、獭兔养殖和核桃、中药材、蔬菜种植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 的产业布局。在两个乡镇40 个村142个自然村实施了亚行贷款项目,发展核桃经济林3150亩,建设万只 规模肉鸡养殖棚62 栋;扶持23 个贫困村实 施了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建成5000 只规模肉鸡养殖棚79栋,扶持洪昌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吨饲料、屠宰1500万只肉鸡的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参加百企千村县企对接、企企对接洽谈会,与省焦煤集团金土地产业开发公司达成了农副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项目
14、,实施了百企千村肉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将对4个乡镇11个贫困村的产业园区道路进行改造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县特色种养产业发展步伐。2、移民扶贫有序实施。我县是山区贫困县,有一些自然村基础差、人口少、发展慢,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山庄窝铺特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治本之策。2011年-2015年,共投7资1554.3万元,实施了2个乡镇、4个自然村的移民搬迁工程,移民105户、471人,极大了改善了项目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3、金融扶贫卓有成效。资金不足是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为有效解决群众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
15、2009 年以来,全县共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 67 个,入社农户 8365 户,其中涉及贫困农户 4300 余户,互助资金总量1482 万元,2015 年已累计发放借款 1126.5 万元,扶持农户1400 余人次;对全县建档立卡的种养加小额贷款户进行贴息,累计发放贴息资金 140 余万元,涉及农户 300 余户;依托省扶贫办下达的 500 万元贷款风险补偿金,启动了金融富民扶贫工程,目前发放贷款 279 万元,仅此一项可撬动 4000 万元的支农贷款,将有效地缓解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4、社会扶贫力度加大。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组织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深入开展下乡住村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每人包联一个乡镇和一个贫困村,县直各单位都成立了包村扶贫工作队,并选派一名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党建、扶贫、维稳等方面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驻村包扶工作队118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8个、 县直单位97个,共选派第一书记 120人,实现了全县120个贫困村全覆盖。多年来,各级帮扶工作队和领导干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