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8778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信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信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信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信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年 2 月 19 日信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序 言“十一五” (20062010 年)时期,是我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我市非农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省关于编制“十一五” 规 划的精神和要求, 综合分析国 际国内环境和我市市情,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

2、设的蓝图和行动纲领。“十一五” 规 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由计划改为规划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2规划。时代赋予它具有新的特点和内容。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这一规划,对于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规划纲要从我市实际出发,充分分析了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设地区性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力图全面阐述我市“十一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3、和战略部署,对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篇 “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第一章 取得的成就“十五 ”以来,全市上下按照 “十五”计 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定不移地走非农化道路,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十五 ”计划确定的主要目 标任务,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9 %,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4 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 1.5 个百分点,低于“十五”3计划年均增长 11%的目标。2005 年,全市

4、生产总值由 2000 年的 261.1 亿元增加到 503.4 亿元(2000 年价 43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6407 元,比“九五” 末提高 2999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46%、全省平均水平的 57%,与“ 九五”末相比,与全国的差距扩大约 2.1 个百分点、与全省的差距扩大约 5.6 个百分点。 “十五” 期 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交税金均翻了一番,2005 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 243.9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5%;2005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7.6 亿元,5 年年均增长 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 8.3 亿元,5 年

5、年均增长 29.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0.6%,再创历史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3.4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5 年年均增长 19.4%。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素质明显提高。2005年,一、二、三产结构由“九五” 末的 35.3:34.2:30.5 调整为29.9:38.4:31.7,实现了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之和提高到 70%的“ 十五 ”计 划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 以来,农、林、牧、 渔齐头并进的发 展格局初步形成。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 31.5 亿公斤的安全线以上,2005 年超过 42 亿公斤,再创新高。全市高

6、效农产品发展较快,农产品优质率达 65%以上。信阳毛尖茶、华英鸭、固始鸡、潢川花木、双低油菜、弱筋小麦等一大批具有信阳特色的农副产品得到综合开发,培育出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4中华英集团年鸭加工能力 7000 万只,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鸭王,并进入全省百强企业行列。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十五”以来,我市积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对冶金、电力、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形成六大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76.85 亿元,5 年年均增长 21.5%;实现利税 16.4 亿元,年均增长 23.2%。服务业快速增长。

7、 “十五 ”以来,全市服 务业年均增 长速度达到 11%以上。旅游、餐饮、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中介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市增加就业、扩大消费的主要途径。三、劳务输出步伐加快,劳务经济蓬勃发展。 “十五” 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设立了劳务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创出了劳务培训、双向维权、金桥工程、回归工程四大亮点,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催生了一些知名的劳务品牌,如平桥、浉河的建筑、商城的厨师、光山的服装、淮滨的电焊、潢川的园艺、息县的保安、新县的涉外劳务等,形成了全国闻名的“ 信阳现 象” 。2005 年全市外出 务工人员 212 万人,劳务收入 123 亿元,是

8、当年全市财政收入的 9.2 倍,占当年全市农民纯收入的 60%以上。四、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方针,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区建设初见成效。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的开发建设拉大了中心城区城市框架;以固始、新县为先导的县城建设突飞猛进,5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史河湾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省定8 个重点镇和市级 47 个试点镇的建设全面展开,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五” 期 间,全市新增城镇人口 77 万人,2005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27.4%,比“ 九五”末提高 9.2 个百分点。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

9、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29.6 亿元,是“九五”时期的 2.6 倍,年均增长 24.8%,高于“ 十五” 计划 654 亿元和预期年均增长 12%的目标。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一批工农业等生产性领域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一批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水利建设。 “十五” 以来,我市水利建设项目投资额居全省前列。完成了淮干陈族湾大港口圩区治理、淮干白露河段治理以及淮干息县关店防洪工程等项目。梅山、南湾 2 个灌区改造继续实施。出山店水库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前期工作任务书已获批复。公路建设。截止 2005 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76

10、89 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和乡乡通油路,并被确定为全国 44 个(全省 7 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电力建设。 “十五” 期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 73.6 万千瓦,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98.1 万千瓦。电网改造如期完工,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信阳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厂、城市道路、天然气管网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城市品位显著提高。6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十五”以来,我市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共争取科技项目 216 个,其中:成功组织实施国家 863 计划项目 3 个,科

11、技部创新基金项目 9项,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 4 项,国家级星火项目 12 项。共争取项目资金 2021.5 万元,其中获国家拨款支助 900 万元,引导项目投资总额 1.25 亿元。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 23 项。全市教育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初中生入学率达到 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 41.2%左右,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 17.3 万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组建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专院校达到三所;幼儿学前教育和成人技术培训事业蒸蒸日上。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05 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3 个,文化馆 18 个(含分馆、文

12、化中心),公共图书馆 11 个,博物馆 2 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83.98%和 87.61%。全市卫生机构 708 个,卫生技术人员达到 14115 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1.8 人;此外,建成 9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农村卫生院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运动逐渐兴起,竞技体育取得新成效,信阳籍运动员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一枚,实现了信阳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人口继续低速增长。2005 年末全市总人口 787.6 万人,年均增速 6,低7于“ 十五

13、”8.5的预 期目标。污染防治与生 态保护并举的方针得以继续贯彻,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削减,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罗山、固始、新县、商城 4 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之后,另外 6 县区也初步通过了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验收。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顺利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2003 年达到 32%。精心组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信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八、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果扩大。国企、财税、金融、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乡镇机构、行政审批等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

14、为增强。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信阳茶文化节。“十五” 期间 ,全市累 计利用外资 10096 万美元,累计出口总额10524 万美元,分别是“ 九五” 时期的 4.1 倍和 5.6 倍。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5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6784 元,比“九五” 末增加 2747 元,5 年年均增长 10.9%,高于“ 十五”计划 6%的目标。虽然受多年罕见的自然灾害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仍增长 7.2%,实现了“ 十五”计划 6%的目标,达到 2708 元,比“九五” 末增加 793 元。城 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

15、 积分别达到 23.7平方米和 27.6 平方米。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 21.6 部/百人。联乡8驻村和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解决和巩固了 45 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两个确保” 得到有效落实,到 2003 年底,全市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十、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深入人心,党的建设进 一步加强,十六大精神得到全面深入贯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公民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民族更加团结,城市建设“六联

16、创” 活动深入开展,创省级卫生、园林城市获得成功,全国双拥模范城夺得两连冠,魏青刚等外出务工青年的感人事迹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显著加强,连年的自然灾害和突如其来的“非典” 疫情被 胜利克服,社会秩序和舆论环境良好,全市上下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第二章 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 “十五” 期 间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今后解决。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 “十五”前四年,全市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一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维持在三成左右

17、,二、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待提高。其中,工业化水平低的问题尤为突出。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低。我市对外贸易和利9用外资的水平与全省及沿海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对外开放的步伐较慢,力度不大,规模较小,对外开放度低。四是社会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益性文化体育等公共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较弱等。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工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而现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环境污染在局部地区仍然有加重趋势。第三章 得到的启示“十五” 期间 的发展, 为我市今后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些可供

18、借鉴的经验。一是必须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创新发展思路。坚持走非农化道路,努力促进工业加速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积极发展服务业,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二是必须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壮大支柱产业和劳务经济;三是必须坚持投资拉动,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投资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五是必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继续着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打造招商引资“ 洼地” ;六是必 须坚持解放思想,

19、更新 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着力营造务实兴市、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七是10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民谋利,关注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信阳。第二篇 “十一五”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第四章 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十一五” 时 期,我市将 进入非农化加速推 进阶段,产业结构将加速调整,消费结构将加快升级,开放型经济将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将更趋协调。今后五年,既是我市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也是必 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 战的“矛盾突显期”。我市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起点上,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受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低水平扩张问题显现、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等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难度也将会加大。因此,必须以战略思维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充分考虑中原崛起战略及周边地区发展举措对我市的深刻影响,以利于我市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抓发展机遇,抢占经济制高点,加快发展步伐。第一节 机遇和有利条件1、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正发生积极变化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入世” 过渡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