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一 、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4(一)初步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4(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5(三)社会参与进一步扩大 .5(四)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5(五)社区建设持续推进 .6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6(一)社会组织发育发展还不能够适应时代需求 .7(二)老龄化社会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7(三)社会矛盾趋向加剧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课题 .7(四)社会参与有待进一步激活 .7(五)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不专业”问题亟待解决 .8三、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8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9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9发展
2、壮大社会组织 .9激发社会广泛参与 .10共建共享和谐社区 .10四、主要任务 .10(一)搭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运行平台 .10(二)加强社会维稳综合管理服务 .111.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 .1122.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 .123.健全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体系 .134.健全民族宗教工作服务管理机制 .13(三)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141.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2、倡导现代城市生活理念 .143.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154.实现社会救助无遗漏 .155.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6(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171.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172.加大对社
3、会组织培育力度 .173、建立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184.建立完善社会组织自律机制 .185.加强与驻区国际社会组织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18(五)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 .191.搭建社会参与平台 .192、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193.健全社会工作队伍和志愿者管理机制 .20(六)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201深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 .202完善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 .203打造社区全方位服务体系 .2134完善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215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216、深化街道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22五、保障措施 .23(一)加强统筹协调,健
4、全社情民意会商机制 .23(二)加强社会激励,引领社会风尚 .24(三)加强科学决策,广泛吸纳民智 .24(四)加强考核评价,促进责任落实 .25(五)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民生资金安排 .25(六)加大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 .264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 时期是社会建 设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规划和全面推进今后五年本区的社会建设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本规划是区“十二五”规划体系中重点规划之一。是 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5、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关内容的细化。 鉴于区“ 十二五” 规划体系中已有社会事 业、社会保障专项发展规划,故本规划主要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建设和谐社区等重点任务展开。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区社会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导向,是今后五年全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和制定各项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一 、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首都区划调整后,原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建立西城区,展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全区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一)初步形成社会管理新格
6、局按照北京市要求,成立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出台了1+4 系列文件,构建了社会建设五大工作体系,同 时建立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资5金支持和政策支撑。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初步建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统筹规划和推进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会救助、养老助残、环 境、安全、便民服务和信息化等十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在社区落地。投资近 1.2 亿元建成了社区服务大楼,建立完善 96156西城社区服务平台,规范并拓展了社区服务内容。投资近 4 亿元,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社
7、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标。街道建立公共服务大厅并向社区延伸,这一创新项目获得“最具责任感地方政府” 荣誉。(三)社会参与进一步扩大广泛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并健康发展。通过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步伐,建立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建立“以会带 所” 的社会工作队伍 职业化建设模式,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一定成效;各类社区自愿服务蓬勃发展,涉及助老助残、亲情陪伴、再就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四)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构建“枢纽 型” 社会组织 工作体系,社会组织 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在全市率先引入社会组织
8、孵化器,建立了恩派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进入孵化器的社会组织提供诊断、培训、能力提高等个性化服务,接受孵化的的机构逐步成为各自领域的社会服务骨干6力量。社区社会组织空前活跃,全区 2325 个社区草根团队遍布在各个社区,在丰富群众生活、提供便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中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五)社区建设持续推进按照“一分、三定、两目标”的要求,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职责,围绕社区服务站建设、工作职能、运行机制、基础设施配置、经费投入等 7 个方面、26 项内容,进一步理顺社区各类主体的关系。通过建立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楼委会、设立民主监督岗、民情联络员、聘请客座主任、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
9、话、开通咨询邮箱、楼门院长分片包户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虑、所需,体现居民的要求,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社区的自治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地区特色,打造了一批特色社区。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跨界组织合力,积极参与安全社区促进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近年来,西城区经济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社会建设也相应地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急剧增长,在构成上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新的社会阶层逐步形成,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0、,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这既是一种多元发展的时期,但也是一个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而传统的政府行政命令方式管理,显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方法,加强与社7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协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建立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在具体工作层面,社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社会组织发育发展还不能够适应时代需求虽然社会组织发展迅猛,数量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作用愈加显著。但由于制度环境方面的因素,社会组织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制约,纯民间性质的组织数量很少,能够独立开展具有特色的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也不多。社会组织总体上仍
11、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在社会组织的数量与区域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比例不相称,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不高,自身能力较弱,自治性、自律性、诚信度不足,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的功能弱化等方面。(二)老龄化社会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区老龄人口已经超过 20%,呈现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显著, “空巢” 老人迅速增加、低收入群体养老 问题严重等特点。而目前西城区为老服务的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需求,将成为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三)社会矛盾趋向加剧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课题由于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岗位短缺、以及多年改革沉淀的历史
12、遗留问题和城市改造过程产生的新问题,引发各类社会矛盾逐年上升。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叠加,对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8(四)社会参与有待进一步激活社会运行更多地体现为政府的行政力和特殊时期、特殊事件、特殊状态下超常规的组织动员,而常态下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社会机制本然的认同和凝聚较为薄弱,社会的参加率和社会动员力不足。在社区层面,社区治理的行政色彩较浓,政府办社会依然是主流,社区的自治力较弱,社会建设末梢中有效的社区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形成。在社会事业层面,依然是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志愿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公共服务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和运行。如何建立社会参与的利益机制,增强社会动员能力,是今后社会建设
13、的一个重要课题。(五)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不专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学科,因此,大多数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人员,并不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另一方面,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由于没有岗位空缺,又难以进入社会工作职业领域。因此,如何培育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如何推进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让这支队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以上五个方面看,西城区社会建设领域的发展与首都核心功能区的定位,与区域发展的历史阶段、与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区的社会建设工作在体制、机制、体系建设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加强社会建设任重而道
14、远。三、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西9城区要建设成为“人文北京 ”的示范区、 “科技北京”的精品区、 “绿色北京”的先行区,因此,社会建设也要体现创 新驱动,在北京市社会建设推进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为此,确立“ 十二五” 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三区”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坚持固本强基、健全网络, 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西城特点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的
15、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推进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发展领域的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色、西城特点的社会建设新格局。具体目标有: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围绕人的发展需求,以社会激励为动能,以信息平台为支撑,构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提高社会统筹协调运行效能。基本建成全响应信息化支持网络;基本建立形成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格局并建立信息化网络支撑平台;建立完善社会工作运行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调整、优化、集成全区各类资源,促进公共服务资源贴近群
16、众、均衡布局、开放共享,与区域资源合作顺畅,形成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积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社区“一刻钟社10区便民服务圈”覆盖 60%以上。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完善“枢纽型” 社会 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积极培育发展一批能够服务民生的公益类、慈善类社会组织,有效地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使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每万人拥有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数达到 10 个左右。激发社会广泛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激 发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健全的社会应
17、急动员机制。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率达到 20%以上;公众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 20%以上,注册志愿者总数 20 万人以上。共建共享和谐社区。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完善社会利益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最大限度地增进和谐的同时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社会心理干预,倡导人文关怀精神,加强居民教育、引导,提高居民文明素养,发挥文化凝聚功能,提高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统筹辖区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和氛围,基本实现商务楼宇社会服务、党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 五站合一”全覆盖;基本完成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 标;基本实现社区规范化建设目标。四、主要任务(一)搭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运行平台建立区城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并在街道层面建立相应指挥分中心,形成区、街两级的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的组织指挥运行网络体系。通过信息整合,实现网络连通、信息共享,建立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