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治市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件长治市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草 案 )长治市城区人民政府二 0 一一年六月2目 录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宏观背景()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奋斗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主要目标()第四节 框架布局()第三章 拓展服务业发展内涵,有效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第二节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第三节 调整优化服务业布局()第四章 推动都市工业转型升级,精心培育高端产业孵
2、化园()第一节 加快园区建设()第二节 提升优势产业()第三节 培育新兴产业()第五章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带()3第一节 加快建设东山休闲观光园区()第二节 打造产品加工集散基地()第三节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四节 继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六章 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倾力打造上党城镇示范区()第一节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第二节 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第三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第七章 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第一节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第二节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第一节 加强社会
3、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九章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构筑普惠民生幸福城()第一节 创新就业促进机制()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第四节 推动区域文化体育大发展()第五节 增强社会管理能力()第十章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持续夯实和谐社会基石()4第一节 加强社区阵地建设()第二节 保障社区运行机制()第三节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第十一章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强力支撑转型跨越发展()第一节 加强科技资源集成,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二节 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十二章 推进改革开放
4、步伐,激活科学发展内驱力()第一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二节 创优投资环境()第三节 创新招商模式()第十三章 实 施 规 划 保 障 措 施 , 全 面 完 成 “十 二 五 ”规 划 目 标 任务 ()第一节 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第二节 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5“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处在一个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体制加快转轨、社会结构加快转型的重要阶段,我省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我区转型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宜商、宜容、宜居、宜游”的上党城镇群核心区建设,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长治市城区委
5、员会关于制定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旨在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立足我区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规划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对“十二五”时期全区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实现城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跨越发展。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宏观背景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6“十一五”以来,我区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由传统产业向现代都市型产业的转型,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飞跃。全区人民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市容市貌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是城区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群众受惠最多
6、的时期之一。全区超额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 65.2 亿元增加到 121 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5.73 亿元增长到 70.7 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18.1%。财政总收入从 7.33 亿元增加到 15 亿元,年均增长 15.4%;一般预算收入从 0.8 亿元增加到 2.75 亿元,年均增长 2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61 亿元增加到 157 亿元,年均增长20.8%。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深入实施“三产做强、二产做大、一产做精”的产业发展方
7、针,全区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 1.1:10.6:88.3 调整为“十一五”末的 0.45:24.47 : 75.08。机械装备和高科技、滨河商贸、7紫坊经贸和民族经济四大园区发展迅速,以 LED 为主的光电子产业异军突起,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业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初具雏形。三、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社会改革成绩瞩目,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投资管理体制基本理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得到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内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积极参加“中博会”、“西
8、洽会”等重要会展活动,对外合作进一步增强。五年累计引进内资 46.1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3000 万美元。四、建设“五区”取得丰硕成果都市经济辐射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实现了对全区经济、技术、信息、金融、物流的创新、集聚、引领和辐射。(1)精心培育工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三大特色行业。一是以 LED 封装、LED 外延芯片、蓝宝石晶体为主的高科技光电产业,引进国际最前沿生产技术、构筑全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首家垂直整合半导体照明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二是以清华、惠丰、淮海、东华、丰雨、潞安合力为主的装备制造业,8不断延伸产业、产品链条,已成为辐
9、射周边的制造、加工和配套基地。三是以中德型材、惠丰型材、清华永腾为主的新型建材业,新建生产线 300 余条,成为全市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42 家,其中产值 10 亿元以上 2 家,产值 1 亿元以上 10 家。(2)优化服务业结构,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业旅游、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向强辐射、品牌化发展。融海小额贷款公司、鑫源担保公司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正式营业。东明国际大酒店、华诺百货、盛世闲庭休闲娱乐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运营。摩登时代、滨河花园二期和新民仓储等项目开工建设。2010 年
10、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57 亿元,占到全市零售总额的 57.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 GDP 的 75.08%,呈现出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使全区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完善,区域辐射力大幅增强。上党文化中心区。(1)文明城市创建始终不懈。文明创建宣传实现全覆盖,市区居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参与率、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任务,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城9区、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区等一系列全国性的荣誉和称号。(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投资 5000 万元新建 21000 平方米高标准康园
11、中学,投资 9949 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加固改造 80304 平方米,新建41345 平方米,29 所中小学加固工程全部竣工。落实高中阶段免学费资金 88.5 万元,受助学生 1475 人。开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7000 余名。(3)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向高品质、功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区有 11 家民营科技企业,8 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其中 4 家被
12、认定为省级研发机构;4 家被认定为市级研发机构;拥有 2 个中国驰名商标和 25 个省著名商标,培育了 1 个国家名牌、8 个省级名牌产品;涌现出 3 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8 个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五年全区申请专利 767 件,授权专利 328 件,总量位居全市各县区之首。科技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10(4)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社区(农村)文化艺术节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社区(农村)文化艺术节和塔岭山桃花节、九九重阳旅游文化节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组织文化进社区,电影进农村等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区。(1)创建国家园林、卫生城市。着力提升城市
13、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2006 年在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以昂扬的斗志积极开展迎接国家卫生城市三年复审、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2)强势推进造林绿化建设。全区紧紧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战略目标,突出城市特点和园林特色,高标准规划,精细化实施,规范化管理,充分挖掘绿化潜力,大力拓展绿化空间,全力打造绿化精品工程,基本实现了庭院花果经济化、道路杨柳林荫化、村庄整体园林化的“三化”建设目标。采石边坡绿化工程全部完工,成为塔岭山一道靓丽的景观。13.7 公里的环城通道和东山旅游路通道绿化提档工程持续推进,改变了以往通道绿化色彩较为单一的面貌。村庄绿化覆盖率全面提高,呈现出一村一景的鲜明特色,实现了景观效果、生态效果和经济收益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