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产城融合视角下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摘 要:在阐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存在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陕西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产城融合的角度,提出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53-02 产城融合是我国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思路1,要求城市与产业相融合,以城市为载体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带来的资源条件为依托建设城市,最终达到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镇化与产业发
2、展的互动关系探析 (一)城镇化是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 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为其提供劳动力、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为产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这部分人口作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给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出新的要求,致力于创造更好的环境为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进而促进各方面因素在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2(二)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带来新的支撑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新城镇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要有产业支撑。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不竭动力,为该区域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
3、物质基础,保障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同时,产业的逐步发展也为该区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帮助农业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从根本上实现向非农人口的转变,这一举措将会促进城镇化进程向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陕西省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陕西省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陕西省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为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区域,由于产业发展结构不同,三大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表现为较明显的不平衡发展特征。根据陕西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14 年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的城镇化率依次为 55.59%、54.64%和 42.79%,其中陕北和陕南地区城镇化
4、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4.77%,三大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进程参差不齐。可以发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关中地区凭借良好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城镇化水平,陕北次之,陕南地区则相对较为落后。 (二)城镇化进程中产业支撑能力薄弱 1.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高。城镇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2。2015 年陕西省流动人口总数为576.82 万人,其中省际间人口流动占比为 14.4%,约 83.06 万人,其突3出表现为陕西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吸纳能力较弱,陕南、陕北地区每年仍有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选择外
5、出务工。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城镇化仅仅实现了农村人口身份上的转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民生问题,使城镇化变成“空中楼阁” 。 2.服务业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明显。2015 年陕西省服务业产值占比为 3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推动陕西省城镇化进程贡献率较低。服务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民生保障,但是陕西省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相形见绌,甚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就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三)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较缓慢 由于户籍制
6、度、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的不健全,农村转移人口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城市融合度较低,致使半城镇化成为这部分转移人口的常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保证全部人口的民生问题得到保障,但是农村转移人口实则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转移到城市后,名义上为城镇居民,却无法很好地在城市就业、生活;另一方面,虽然已经离开了农村土地的束缚,但是却没有真正属于城市,也很难再回到农村生活,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三、基于产城融合视角的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施路径 (一)优化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带动城镇化协调发展 4陕西省的城镇化发展应该在准确把握习近
7、平总书记提出的“追赶超越阶段”的定位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大区域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城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关中地区以国务院对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为城镇化发展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其次,陕北和陕南地区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依赖型产业向可持续发展型产业的转变3;最后,三大区域要在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其特色产业,促进整体城镇化协调发展。 (二)重视产业转移,夯实城镇化的产业基础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无疑是陕西省在夯实产业基础、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方面的明智选择。首
8、先,协调各部门做好产业集聚区的土地规划工作,逐步完善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产业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充分发挥陕西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加强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后,在现有生产技术和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将已有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动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陕西省整体产业竞争力,增强城镇化的产业基础。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拓宽城镇的就业渠道 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其发展壮大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服务业就业门槛较第二产业相对较低,吸纳农5村
9、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强,因此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拓宽城镇就业渠道,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民生基础。一方面,陕西省作为文化强省,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在突出现代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时,也要重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强化餐饮、商业、休闲娱乐等行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力度,提高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共同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机制体制,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没有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镇化就变成纸上谈兵,因此,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同等
10、福利。首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把农村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内,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其次,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制定并出台就业扶持政策,为自主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最后,重视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总之,陕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该在构建相对较完善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以产城融合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视产业的支撑能力和城镇的载体功能,增强服务业的就业容纳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全面推进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61 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 (7). 2 赵小平.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政府可以发挥的作用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 (1). 3 郝虹亮.陕西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