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打造文化品牌建设美丽乡村2008 年以来,通化县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整合投入建设资金 10亿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把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的主要抓手,同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 一、提升理念,高位推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魂”树起来 理念决定高度。提升理念,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原来单纯的“物”的建设提升到“人”的建设上,实现“物”美向“人”美的转变,打造有灵魂的美丽乡村。在这一理念指导之下,始终坚持把美丽乡村内在的魂树起来,这个魂就是文化。就是把各种文化元素融合注入到每个村的建设过程中去,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有
2、文化、有故事,从内部挖掘美丽乡村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同时,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高位运作、高标准推动,每年都定期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对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多次调研部署。特别是今年,制定了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工作方案,以精品路线打造、环境提升提质、村史馆建设为切入点,张扬美丽乡村个性,突出抓好文化品牌建设,全面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二、深入挖掘,打造品牌,让美丽乡村在文化的滋养下强起来 工作中,坚持规划主导和自主设计相结合,根据全县各村的地理区位、历史背景、民风民俗、地域风情等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南长白山这2个地理区位,把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建设中来,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文化建设
3、格局。 (一)在历史文化挖掘上,打造南长白山历史文化品牌 通化县历史底蕴厚重,文化遗产存量颇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成为牵引乡愁的触点。一是在历史遗存、遗迹保护开发上做文章。通化县文物保护单位达 116 处,我们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利用,不断巩固提升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快大茂镇江沿村依托江沿村古墓群和下龙头村古墓群遗址,专门邀请相关专家,深入挖掘高句丽政权肇兴之地的历史,打造继集安、桓仁后又一个高句丽历史文化品牌。二是在挖掘村史文化、寻根溯源上做文章。2015 年以来,全县已建成村史陈列室 22 个,保护古井 22 个,古树 182 棵,古建筑 13
4、处。快大茂镇繁荣村深入挖掘民族英雄高志航的历史,打造“英雄故里、印象繁荣”村史馆,复原了高志航故居,修建了高志航塑像等,实现依托历史名人效应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上做文章。通化县境内有“河里”会议遗址、 “白家堡子惨案”发生地、四保临江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遗址 40 多处。近年来,通化县深入挖掘这些抗联文化内涵,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抗联历史密切融合,打造“重走抗联路”路线,红色文化已经成为通化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在乡土文化挖掘上,打造南长白山民俗文化品牌 通化县是满族发祥地、朝鲜族聚居地之一,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努力挖掘乡土文化品牌,使每
5、个村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一是在深入挖掘民间故事上下功夫。做到村村有故事,山水有传说、草3木有文章。现已编辑出版南长白山老故事 、 通化县地名考 、 通化县风土人情等一系列书籍,成为各界了解通化县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窗口。二是在开发乡村美食文化上下功夫。通化县地处南长白山,富含独特的绿色有机天然食材,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比如朝鲜族的打糕、泡菜、冷面,汉族的大煎饼、烤全羊、特色山野菜、人参宴等烹饪工艺等,既是通化县的传统美食文化,也是通化县传统民间手工制作技艺。三是在展示民间手工文化上下功夫。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充分发挥满族剪纸、撕纸、满绣、核桃拼接、蛋雕、松花石雕刻等民间工艺作用,将这
6、些“名匠”打造成鲜明的乡村文化景观。近日,将开展通化县首届“名匠、名师、名医、名家”评选活动,进一步加以推介和宣传,展示美丽乡村中的能工巧匠。四是在挖掘沿线田园文化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村头、村尾、沿路、沿河的四荒地、河滩地等闲置地因地制宜打造田园景观带,做到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行车途中即可领略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 (三)在产业文化挖掘上,打造南长白山特色产业文化品牌 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农村环境的优化美化、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的培育建设,推动“美丽经济”发展。一是做好生态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紧紧抓住“有机、绿色”特色农业这一绝对优势,建设了振国养生谷壹
7、号庄园、赤柏松村高丽谷花海等生态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形成了采摘、饮食、娱乐一体的健康乡村游文化品牌。二是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依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有利契机,积极打造历史生态文化路线、特产和生态4农业观光路线、人参之路与健康养生路线、东北抗联红色记忆路线四条美丽乡村建设精品路线,通过精品路线带动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着力打造中国人参国际城。通化县是吉林省人参主产县之一,人参是东部山区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建设人参之路精品旅游路线基础上,以人参产业全产业链为依托,深入挖掘人参文化品牌内涵,加快人参国际城建设步伐。 三、搭建平台,文
8、化自净,让美丽乡村的人更加的美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要由“物的美”达到“人的美” ,美丽乡村的“美”要有文化的美、精神的美、心灵的美,使人与环境、经济与文化和谐统一。 一是建设文化展示平台,让人们感染文化之美。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利用乡村集中地公共休闲广场建设文化长廊、结合村容村貌改造,在乡村公路旁村民房屋相对集中的农户院墙上,精心打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充满正能量内容的文化墙等方式,并定期更换内容。目前已绘制文化墙 930 幅,总长度 7300 延长米;设立文化宣传栏 179 个,总长度达 1040 延长米。 二是搭建文体活动平台,让人们陶醉精神之美。做到村村都有活动广场,村村都
9、有村民娱乐、学习的活动室,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加强文艺创作、文艺编导、文艺演出,定期举办农民书画展、运动会等,为农民搭建展示自我的娱乐平台,使之受到丰富多彩健康的文化的熏陶。目前,快大茂镇的东北大秧歌、金斗乡的朝鲜族舞蹈、二密镇的农民广场舞等都形成了独特的美丽乡村文化5品牌。 三是搭建模范评比平台,让人们体验心灵之美。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星级”文明户、 “通化县好人”评选、 “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宣传、公益广告征集展示、家庭才艺展示、寻找“最美家庭”等系列活动,挖掘亮点,突出通化县特色。通过精神激励,不断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不断树立良好的新风正气。在通化县好人评选中,入选村民达 18 人。 (省新农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