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机制研究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后发展地区要想实现本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才引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马太效应” ,单纯依靠企业自身改良和政府的解决方案,是很难解决人才引进困境的。文章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提出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机制研究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鼓励一部分具有区位、资源、人才以及政策等相对优势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而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为
2、了更快的取得更高的效益,大部分的资源总是倾向于流向各种条件都更加成熟的地区,而这些资源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循环往复,地区之间差异越来越大。后发展地区如何能够真正的缩小与先发展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然而,由于“马太效应” ,占有资源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越是资源稀缺的地方,人才流失越严重,单纯依靠企业自身改良和政府的解决方案,是很难解决后发展地区的人才引进困境的。本文立足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深入探讨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三方在人才引进中扮演的角色,找出后发展城2市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的问题,认为构建多中心协作的人才引进机制是解决人才引进困境的有效途径。
3、2 目前后发展地区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后发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运行机制不健全,在处理人才引进的问题时,要么依靠政府权力来解决,要么单纯地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不可避免地会走向两个极端。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面对逃避责任、搭便车、权力寻租等诱惑时,市场和政府都有可能陷入无法逃避的困境。1 2.1 单一的政府机制治理不足以解决人才引进问题 政府机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后发展地区而言,政府机制更是在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绝对的推动作用。然而,政府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单一政府机制在后发展地区的人才
4、引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是显现无遗。 第一,存在政府失灵现象。在实际中,政府的官员也是普通人,而人的基本行为动机也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官员们所追求的个人目标,不一定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首先,政治家们为了政绩,会把目光过多的集中引进大项目、大资金上,而忽视了可以让这些资源得到真正升华的人才资源。即使注意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也只重引进,不注重服务,而忽视了公共利益的实现与维护。其次,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当局政府并不一定能计算人才引进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就很难对这个政策进行评价。再次,由于官僚主义的现象,当局在决策的3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人才重复引进等
5、问题,不能做到人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最后,若是政府干预的政策变化过于频繁,就会使企业很难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引进的人才也得不到发挥自己才华的稳定环境。 第二,缺乏政企沟通合作。目前,后发展地区主要是通过政治和经济上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而不注重人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合作机制建设,不重视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群团等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的综合开发利用,这样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仅仅重视引进人才的数量,而没有注意到引进人才的质量;引进后忽视了人才的成长环境;政府部门对人才引进的后续服务不到位,对引进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程序烦琐,容易造成引进人才人心不稳,引发
6、人才流失等。 2.2 后发展地区市场机制的先天性缺陷 虽然市场机制是后发展地区的人才引进过程中的核心和灵魂,但是由于人才资源的市场失灵以及人才流动的高成本,使得仅仅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达到真正的人才供求平衡是很困难的,这也就需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补市场失灵。 第一,后发展地区的企业缺乏内在活力。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组成,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中小企业其实是处于发展的初期,成本方面的因素可能更受企业经营者的关注。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如果自己来进行人才吸引工作可能会不经济,造成企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不高。如果借助政府和社会的4力量,进行人才吸引公
7、共化,既可以获得专业化的人才吸引指导,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企业在进行人才吸引公共化的过程也是企业全面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这样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在其逐渐成为大企业的时候,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不会产生脱节现象,仍然具有企业对人才的优势吸引力。 第二,公共服务市场化机制缺失。人才在择业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地区给个人带来的多重附加值,而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优劣,企业所在地区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成为影响地区人才引进的关键因素。由于长时间受计划经济体制深刻影响,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地区往往公共服务基础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了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民生治理、民生服务和环境保护
8、等一般性的事务往往都是政府在做,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和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或者效率。 2.3 公民与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低 由于当前我国“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后发展地区公民与社会组织的公共事务意识和知识相对处于更低水平,这些思想会弱化公民与社会组织的公共参与能力和热情。公民与社会组织常常会错误地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包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业,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公民对公共服务事业有很强的依赖政府特质,表现得较为被动,参与度普遍较低。由于缺乏公民与社会组织的参与,政府主导模式的公共服务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参与的范围与内容取决于行政部门的态度。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最
9、主要的提供者,往往侧重于生产性和营利性的经济类基础5设施投资,而对社会保障、科技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影响人才流动关键因素的公共事业投入长期不足。 总体而言,是人才引进单一化模式导致的,所以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就需要进行机制创新。 3 多中心治理理论及其对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启示 公共事务是指伴随社会发展而发生发展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且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求为目的的社会性事务。人才引进是后发展地区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对整个地区的全体社会成员(包括企业和个人等)的根本利益而言都休戚相关,因此,从本质上讲人才引进也是一种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使其治理模式经历了
10、从市场、政府到公私合作和多中心治理几个阶段的变革。其中,多中心治理是指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由多个治理的中心或组织来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这是由奥斯特罗姆夫妇等一批美国学者针对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的单中心治理思想提出的。多中心治理强调通过建构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自治行为在内的综合治理主体,能够计算受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潜在成本和收益,促进自身利益的扩大;同时,鼓励各主体遵守约定的行为准则,通过相互博弈与合作的互动关系,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得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可以通过相互作用与影响来保证整个秩序的稳定和运行,从而实现内部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2 因此利用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
11、,围绕人才引进活动,构建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方组成的互动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多中心协同治理对6人才资源整合的有效性,为突破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困境提供了高操作性的思路。 4 后发展地区促进人才引进的解决措施 4.1 政府发挥牵头作用 因为我国后发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企业发展水平不太成熟,并且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沟通缺少力度。因此,要想真正解决现在后发展地区吸引人难的问题,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为地区人才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其一,要充分认识人才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应该将人才战略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不能只看到当前政绩,应着眼整个地区发展的长远
12、回报。 其二,要深入了解本地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深入企业调查走访,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人才引进,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其三,要注重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与引智引才同步进行,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业,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充分调动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营造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氛围,力求可以做到“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实现地区发展与人才进步的相互促进。 其四,由政府出面与先进发达地区的政府、企业进行人才交流和人才互换。人才是稀缺资源,竞争激烈。新区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引进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理念,创造性地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的政府、企业的人才交流和互换,双赢地解决部分
13、人才短缺问题。 74.2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主要载体作用 因为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社会的措施都是应用在企业的人才吸引方面,并让人才在其企业提供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才引进效果的转化。同时,后发展地区的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是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出发点,也是实现共赢目标的必经之路。因此,企业是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主要载体。 其一,企业可以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向政府提供建议,促成适合自身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向社会组织借力,弥补先天性的缺陷,构成独特的企业人才循环机制。 其二,由于后发展地区经济实力较弱,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员工薪水较发达地区相差很远,这也是不能吸引和留住
14、人才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应该针对企业的不同经营战略,采用不同的薪酬战略。即企业的经营战略中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薪酬就向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员倾斜。 其三,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发挥优势,尽可能弥补自身的不足,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和留住所需要的人才。既要通过物质待遇,又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情感管理留住人才的心;也要向人才展示出其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让人才感到有光明的前途;还要为人才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等。 4.3 社会共同参与难题的破解 人才引进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政府或市场,整个地区都要进行深刻反思并参与到行动中来。公民要发扬主人翁的意识,向政府表达真实意愿,向市
15、场提供准确信息,时刻监督政府、市场和其他主体的行为。8同时,还应高度重视以行业协会、研究咨询机构、高校、媒体等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的社会机制的作用。3社会机制可以在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促进政企沟通。当地区整体利益与企业、人才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时,政府则难以主动与企业、人才进行沟通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利益超脱性,可以在本地区人才引进中立足于整体利益,推动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交流,把不一致的利益关系协调好。 其二,参与人才公共服务的供给。社会组织更了解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与意愿,注重表达他们的利益。同时,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的服务、
16、沟通能力,可以承接政府和企业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动员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提供政府和企业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服务。比如提供人才政策、法规咨询等,弥补人才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其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政府面对专业性较强的具体合作事务时,仅凭自身力量很难做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决策,而社会组织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针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广泛信息收集和专业研究,提供专业意见。社会组织这个方面的作用本身也是地区人才资源的才智引进的一部分功能。 综上所述,要有效地解决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困境,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公共服务治理的理论入手,通过政府、市场和公共组织的多中心协同的良性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新对策体系,利用多中心协同治理的机理构成系统的人才引进模式,达9到既能引进人才、又能留住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毛寿龙,李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75-76. 2许尧,孙增武.多中心治理: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度创新以业主自治为例J.唯实,2010(2):82-85. 3周先来.大力实施回归工程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J.学习月刊,2009(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