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 - 建筑五金与门窗.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964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 - 建筑五金与门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 - 建筑五金与门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 - 建筑五金与门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 - 建筑五金与门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 - 建筑五金与门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 合 信 息 1 上海 未来城市更新分区实施策略 西方城市由于城市更新起步较早,大多已在 20 世纪步入城市复兴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少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都纷纷将目光转向发展创意产业,建设生活型城市。上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中对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更新,应该借鉴国外城市的复兴经验,通过打造各类主题创意文化及休闲娱乐街区,将上海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保留下来的同时,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形成既有上海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化精明城市形象。 内环:城市复兴与高强度复合利用相结合的更新策略 一方面, 在中心城高地价区域以及多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应高强度开发高档商务办公

2、综合体;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迅猛发展,上海办公楼建新弃新现象严重。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市场运作模式,鼓勋和促进旧有办公楼的更新改造,以解决上海办公楼总量过剩、高档楼宇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办公楼宇的可持续利用。 上海市高密度中心区内的建设密度较高,用地饱和程度较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在于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的提供。为此,应促进开敞空间与绿地供给的容积率奖励;促进滨江岸线等被私有化的公共资源的开放;促进住宅小区集中绿地的外部化与公 共化;促进屋顶花园等立体绿化的建设,强化城市绿地的可达性,以庭园绿地版块建设为依托,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地的比例,实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内环外及周

3、边地区:职住平衡与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更新策略 1. TOD 导向的土地立体复合利用 发展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和土地立体复合利用的关键。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高度交通可达性,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 为了维护职住平衡,改善基本居住空间,上海中心城区尤其需要加强 TOD 导向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的小户型高密度可支付住 宅的开发,更新地块可附带规划条件出让。实际上,日本和中国香港这些土地紧缺的地域都有规划的控制。日本规定地铁站点周边200米范围内的住宅开发户型必须小于 70平方米。香港四分之三的居民住在地铁站点 500 米范围以内。当然在加强

4、TOD 导向的小户型高强度可支付住宅开发的同时,中心城内住宅总套数应基本保持平衡,以此作为控制人口进一步扩张的控制手段。 2. 区位价值与职住融合 上海内环区域已经形成很好的商务集聚经济,并形成典型的“多心开敞”及等级梯度的分布特征。上海市发展成熟的六大核心商务区 陆家嘴、人民广场 (含外滩 )、南京西路、淮海路、虹桥商务区和徐家汇,其土地价格明显处于全市价格高地;作为区域中心而形成的商务区如四川北路、不夜城、五角场、真如、中山公园、曲阳、大宁、宜山路等为区域商务区,也具有较好的价值表现;由于城市发展而规划形成的商务区如虹桥商务区、卢湾滨江、世博、前滩、徐汇滨江等为非核心商务区,也因为政府的前

5、期高层级规划和投入显现出价值后发优势。由于外围产业发展而形成的商务中心如张江、宝山、桃浦、银都为地区商务区。可见,上海上轮规划的四个副中心在这样的城市空间格局下,已经失去其存在意义。特别是除徐汇核心商务区和五 角场区域 CBD 外,花木与真如处于地价洼地,明显发展缓慢,并没有实现规划赋予的副中心地位。在城市新的格局背景和城市睿智增长理念和新城市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需要重新思考城市副中心的职能及其选址布局。 3提前布局和预留健康服务用地 综 合 信 息 2 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都呈现着健康服务就业不断增长的规律。如伦敦在 1999 年至2008 年间,健康行业就业人数由 33 万人增长至近 40 万

6、人。而纽约在 1999 年健康行业就业人数占比 16.65, 2009 年上升至 26.45,健康产业不断扩大的背后是老年化问题。在新一轮规划中,上海需提前布局健康服 务用地。为积极应对上海人口深度老龄化的趋势,构建有上海特色的养老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养老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应以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为目标,开发建设多种养老产品,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包括养老设施以及包含养老设施的一体化养老住宅地产。 根据最新颁布的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上海将按照各街道、镇、乡的城镇化水平和老年人口集聚情况及需求,分为优化完善类街镇、

7、重点配置类街镇、预留配置类街镇、有限配置类街镇四类政策区域,进行机构养老设施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与此同时还要布局开发养老住宅。 4拓展演艺文化休闲聚集区 文化产业将成为上海未来的朝阳产业,也是上海全球化城市发展目标的支柱产业。但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远低于国际大都市。随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主动融入城市创新战略的推进, 2012 年创意产业产出占 GDP 比重达 11.29,年增长率达 10.8,对上海市的经济贡献率达 20 2。然而,截至 2010 年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仅有 15 个,创意产业集聚区 77 个,总建筑面积仅为 270 万

8、平方米,未达 全市商业与办公建筑面积的 2。现有文化创意从业人员仅有 15.53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37。二是表演艺术和饮食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性还未凸显,且空间聚集不够。上海现有的影视剧院设施分散,影剧院规模只有 70 万 80 万平方米,不到上海整个商业用地的 1.37。迄今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的表演艺术文化创意聚集区。 徐汇滨江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更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近代海派文化的发源地,百年电影、百年唱片等现代文化产业的诞生地。因此,应借助城市更新的机会,充分利用徐汇滨江水特质和工业遗存空间,依托区域内 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综合产业优势,特别是拓展和发挥梦中心项目及西岸

9、传媒不可多得的既有开发优势,提升西岸传媒能级,通过建设一批美术馆、演艺广场、剧场等时尚文化体验空间,打造以影视剧院为特质的徐汇滨江演艺文化休闲娱乐街区,构建历史文化经验与当代创意文化交融的核心区,形成上海文化新地标;并借此保障上海居民最稀缺的公共空间,尤其是滨水空间资源亦可作为实施文化城市的重要项目。 统一开放建筑市场将带来什么 随着“营改增”试点落地的日益临近,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建筑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税 改本身,更来自与税改一同扑面而来的行业大变革,其中一条就是统一开放建筑市场的快速推进。 2015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明

10、确提出推动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该文件出台之时,不少企业等闲视之,但随着全国 31 个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基础数据库在 2016 年初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数据库实现实时互联互通,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初步实现,建筑市场监管现状发生了本质的综 合 信 息 3 变化,为统一开放建筑市场的建立打开了通道,由此带来的将 是对行业整体环境的重塑。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再次下发文件,对加快推进应用“四库一平台(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市场中,经营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必须改革发展模式、管理

11、模式,否则只能被淘汰。 “本地化”发展模式走向死局。统一开放建筑市场的推进,标志着“本地化”发展模式走向衰亡。一是因为国家要求、鼓励企业“走出去”,但“本地化”企业多没有跨区域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跟不上;二是因为市场开放后,“本地化”企业面临外来优势企业的强势竞争,业务量必然锐减、赢利能 力必然下降,生存面临考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本地化”发展模式大多与地方保护主义互为因果。坚持“本地化”发展的企业为维持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赢利的不断增长,必然要求垄断市场,而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了扶持当地企业发展,就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条件,形成保护壁垒,最终导致企业“积弱积贫”,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统一

12、开放建筑市场逐步建立的大形势下,建筑企业只有“走出去”发展,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挂靠经营模式走向终结。统计显示,挂靠经营模式大量存在于地方保护严重、“本地化”发展模式盛行的地区,因为这样的 环境,为“出借”资质坐收管理费提供了天然的土壤。统一开放建筑市场的逐步建立、“四库一平台”在全国的联网等,将对建筑业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形成震慑。 资质“挂靠”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挂靠人为法人,自身有资质,但达不到建设项目所需资质的要求,于是挂靠高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并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与发包人签订施工合同,然后直接组织施工;二是挂靠人为自然人,不具备建设工程施工资格,挂靠一符合项目

13、要求的施工企业,由该施工企业与发包人签订施工合同。“四库一平台”实现了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信用库互联互通,以身 份证可以查人员、以单位名可以查人员、以人员可以查单位,使企业经营行为更加透明、监管部门的监管更加立体,对于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具有釜底抽薪的效果。近期,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已经通过“四库一平台”的应用,对“挂靠”行为予以严厉打击,通报了多起人证分离事件。这样的魄力和力度,在之前行业发展中是绝无仅有的。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无疑将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企业因路径依赖产生的压力,短期内难以消解,但改革不等人,只有坚定迈出“走出去”步伐、加强企业管理,才能在这场大变革中跟上时代

14、的脚步。 上海装配式 建筑备案制度正式落地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于日前出台关于推进本市保障性住房实施装配式建设若干事项的通知,要求从八个方面切实做好该市保障性住房装配式建设工作。 一是保障性住房应积极推进装配式建设,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绿色建筑发展推进力度提升建筑性能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要求,并根据项目特点,采用符合地方规范、适用性强的成熟装配式住宅技术体系。 二是 2016年起结合当年度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装配式建设。各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市政府相关管委会应会同规划土地部门在 土地供应环节建立保障性住房实施装配式建设的项目落实机制,明确具体实施要求。

15、 三是实施装配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应符综 合 信 息 4 合装配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要点,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在项目设计文件审查和工程建设过程管理中的监管,确保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 四是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应合理控制建设成本。对因实施装配式住宅而增加的建设成本,依据该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2015 年上半年装配式保障性住房 (高层 )造价指标,预制率 30%至 40%的,计入成本为每平方米 200 元;预制率 40%及以上的,计入成本为每平方米 250 元,以上面积 均为建筑面积。今后,上述补贴成本将依据该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关于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造价指标等动态情况,做相应调整。 五是该

16、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提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预制构件进行质量抽查,形成质量好、信誉高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名单,严把装配式保障性住房构件质量关。 六是积极推广构件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在新建装配式保障性住房中应优先选用上海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图集中的产品和技术参数,设计技术文件中应注明选用构件的型号编号。鼓励选用保障性住房标准 户型图集和采用大空间设计。 七是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的企业资质和管理人员配备等应满足关于加强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建设单位应要求项目参与建设各方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具有同类工程经验或经过专项

17、装配式技术培训。建设单位应组织本企业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装配式专项技术培训。 八是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应优先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模式。 关于建筑业“ +互联网”困局的思考 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行各业提升经营品质、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进程是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建筑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还处于初级水平,建筑业“ +互联网”仍鲜有变革性动作。 “互联网 +”与“ +互联网”。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前三次技术革命中国都没能赶上,因此中国落后

18、了。这次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中国赶上了,具备了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家将“互联网 +”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行动计划,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筑业作为一个具有悠 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如何在伟大的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中实现凤凰涅 槃 ,完成一次大的质的飞跃,是摆在我们每个建筑产业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专业软件信息化阶段。这是信息化的“岗位级”,也可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 1.0”。目前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的产品成熟度高、使用范围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

19、是业务部门信息化阶段。这是信息化的“部门级”,也可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 2.0”。此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 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在零散的软硬件应用基础上实现了特定模块的集成。三是企业管理信息集成阶段。这是信息化的“企业级”,也可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3.0”。此阶段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融合,综 合 信 息 5 整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管理系统初步尝试,少数应用,有了初步成效。四是大数据应用阶段。这是信息化的“社会级”,也可以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 4.0”。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互联网 +”真正内涵所在。目前,

20、部分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在“互联网 +”的鼓舞下,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组织专 门力量与 IT 产业的专业公司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这势必会引领和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毋须讳言,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我国建筑业目前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所以,在建筑业提“ +互联网”比提“互联网+”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强调传统建筑业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建筑业信息化所必须的变革。建筑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战略任务,信息化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制度在信息系统中 直接反映出来,而是两者的创新与变革,其结果是管理成果的 1+1 2。一是思维观念的变革。管理信息化过程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工作结合的 过程

21、,要求我们从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角度去理解信息化工作。二是管理流程的再造。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工具,工具的使用要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为目标,要实现这一个目标,需要方法的创新、流程的再造,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过程。三是工作习惯的改变。信息化为企业上下提供了一个共同工作的“平台”,为各项工作办理过程实现了“有据可查”、工作皆可追溯。 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基点与关键点。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是主要利润来源,是企业运营管控的对象,是建筑施工企业一切管 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建筑工程企业而言,有项目则生,无项目则死;管好项目则生,管不好项

22、目则死。因此,标准化也好、信息化也好、精细化也好,都必须把工程项目作为工作的基点,必须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础。 企业管理千头万绪,信息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必须与标准化配套实施,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我认为,企业的项目管理必须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企业的管理活动必须以成本管控为主线,而成 本管控最为关键的是商务和财务的一体化。也就是说,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基点在“项目”,主线是“成本管控,关键点 业务财务一体化”。 建筑企业管 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融合。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高度协同融合(简称“三化融合”)是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标准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手段、精细化是目的。“管理标准化

23、、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则是实现“三化融合”的基本方法。 建筑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方式。根据“法人管项目”这个特点,建筑施工企业通常由集团总部、子公司或分公司及项目三个层级构成。对集团整体实施企业管理信息集成,目的是打破集团内部组织边界,实现数据共享与管理高效协同,提高工作效率,为集团运营管控服务。在实施时,要厘清各 层级的管理职能与权责、企业管理信息一体化系统架构和企业管理信息一体化系统部署方式。 建筑业管理信息化的方向目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的信息化浪潮中,建筑业“ +互联网”的步伐急需加快,作为建筑业主体的建筑工程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时不我待!我们必须

24、尽快行动起来,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建筑业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三化融合”,实现“五个互联互通”(实现集团企业上下的互联互通、实现商务财务资金的互联互通、实现线上线下操作的互联互通、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上下产业链条 的互联互通)的目标,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和全社会的生产力。 建筑业“ +互联网”困局的形成,是由行业特点和历史发展决定的,对其破解也需深刻洞悉其历史发展规律,分析其行业特色,“量身定制”发展路径。 综 合 信 息 6 走中国特色的被动房之路 在首届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曾经指出:我国绿色建筑经过

25、近十年的发展,预计到 2015 年末,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而如何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节能性能,使其达到超低能耗、近零能耗是未来住建系统建筑节能的主要工作。这意味 着,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三大“耗能大户”之一的建筑耗能实施“三步走”之后,已将战略眼光和前行方向放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上。 被动房的中国之路 回顾中国被动房近 30 年之路, 1986 年中瑞合作项目瑞典教授 BoAdamson 为了改善我国长江流域住宅恶劣的室内环境,开启了中国的被动房之路。同年 3 月,由原建设部颁布了第一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

26、作的展开。”六五”到”八五”期间,“被动式供暖太阳房调研总结”“太阳能建筑设计与研究”等国家攻关项目相继完成 ,其间研发的价廉性优的被动式太阳房现在仍然广受中西部农村欢迎。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至 2006 年,节能标准研究和制定推上日程表,居住建筑节能得到推广。 2007 年,中国参与亚太清洁发展机制与气候新伙伴合作计划( APP),标志着中国被动房研究与国际接轨,正迈向更高的技术水平。近几年,随着与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合作不断扩大,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新建被动房,如乌鲁木齐幸福堡被动式商业综合楼、威卢克斯公司办公楼、秦皇岛在水一方居住建筑、朗诗布鲁克被动式酒店、 CABR 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等

27、五大工程。 随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对节 能率要求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严寒寒冷地区已实施建筑节能 65%的三步节能标准,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实施节能 50%的二步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节能 65%的设计标准已完成修订。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之路? 绿色建筑技术的指导原则具有地域性,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不是为绿色而绿色,成为绿色技术的堆砌品。 目前我国进行中的被动房项目大多是中德合作项目,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被动房是德国的拷贝版本,而实际上,中国也无法复制德国的被动房。 德国被动房的主要技术措施为高保温性能外窗、高保温性能围护结构、高效率的热回收装置、高 气密性与无热桥设计。从建筑类型来看,德

28、国 85%的居住建筑为三层及三层以下的建筑,而中国是以中高层住宅为主。不仅如此,中国幅员辽阔,横跨多个气候带,五大建筑气候分区的气候差异巨大;而德国气候温和,地区气候差异小。德国被动房之父沃尔夫冈费斯特教授参观朗诗新建成的布鲁克建筑时说,他认为要在长兴建造被动房的难度大于德国,“德国无需考虑制冷和除湿,而长三角又热又湿,需要针对长三角重新制定标准。” 在我国,不同气候区无法使用单一指标体系,在我国的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与温和地区的五个气候带的被 动房设计要求不尽相同,正如费斯特博士所说,中国目前重点应是“适用于中国各气候带的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 基于种种客观条件的不

29、同,德国被动房指标体系包括超温频率、计算面积、一次性能源换算系数、关键指标范围、室内舒适条件、建筑类型、建筑湿度控制等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基于上述原因,德国被动房指标体系不可直接应用于我国,基于不同气候的建筑形式与高性能围护结构设计方法也需要带有基于不同气候综 合 信 息 7 带的中国特色。 何为中国特色之路? 中国特色的被动房技术体系,首先要根据五个气候带的不同设计需求制定不同的技术指导文件,即编制被动 式超低能耗建筑不同气候区的指标体系。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联合研究中国不同气候区的被动房技术指标。 除此之外,基于计算工具是开展被动式低能耗住宅设计和认证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被

30、动房建设还需开发研究实现这些指标不同地区的主要技术手段与通用设计计算工具。在检测评估环节,我国需要有气密性、室内环境与建筑能耗等一系列的实际能耗监测标准。 另外,被动房的产业支撑如高性能门窗、外墙外保温体系、能源系统设备等建筑部品及设备,需要提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价格,加快产业化与本土化进程,解决被动房发展的关键问 题。 走中国特色的被动房之路,不仅要深刻认识被动房的发展过程并深入研究国际被动房实践经验,更要将国内试点工程布局研究,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被动房技术体系,不断探索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与工作路径。 另外,费斯特教授还提议,中国应尽快建立被动房联盟并

31、加快翻译编制被动房字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设想2030 年,北方地区的新建建筑率先实现近零能耗建筑,先住宅后公共建筑。而南方的普及实现,取决于技术发展、国家能源战略以及人民对未来生 活水平的期待值。” 2030 年,距今还有 15 年的时间。中国被动房的特色发展道路怎么走、能走到哪里,还需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其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学习,同时不断积累国内试点试验工程的实际经验,力求达到建筑领域能效最优化,实现区域和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要“六变 ” 一、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改善,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 日前,在宁夏银川召开

32、的 2014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等与会专家认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产业指向、融资方式、税收政策以及简政放权等多 个方面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得以改善。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了市场营商环境。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 7批共 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一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许可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质资格认定事项被取消或下放,需报国务院部门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 60左右。改革既方便了企业办事,也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改善了投资创业环境。今年 2月,国务院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市场准入,将“

33、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 1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今年 1月至 6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 593.95万户,同比增长 16.7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60.17;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 65.1。三是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民营 企业税负。去年以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两项税收优惠政策给超过 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今年一季度,全国因综 合 信 息 8 实施“营改增”减税 375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 161亿元,非试点纳税人因增

34、加抵扣减税 214亿元。到 2015年,营改增还将逐步覆盖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行业。四是新三板拓宽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截至 8月 29日,挂牌公司共 1107家,总市值约为 2848亿元,其中约有 95属中小微企业,约有 68属小微企业。新三板于 8月 25日实施做市转让方式, 8月 25日至 29日,成交笔数环比增加 338,做市商制度有效激活了交易、增强了市场流动性。随着做市转让的展开,新三板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形势的倒逼,我国民营经济也面临转型升级的 压力。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

35、阻说,现在,我国由商品大国向资本大国迈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所有迈进,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和亮点。这就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从红海走向蓝海,做到 6个“变”,即变新,提升创新能力;变快,提高周转效率;变优,优化组织管理;变精,聚焦精品、精细;变长,延伸产业链;变绿,创造环保价值。 二、民营经济面临困难触目惊心,复杂问题依然存在 北京远见国家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马光远、中央党校国家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等人认为,我国民营经济面临的形势严峻,民间投资的信心受到影 响,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并没有根本性解决。 一是产能过剩困扰相关领域民营企业发展。受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我国部分产

36、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尤为突出。从产能利用率来看,钢铁行业为 72、水泥行业为 73、电解铝行业为 72、平板玻璃为 65、船舶行业为 75。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的问题,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转型升级压力很大。 二是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去年,中小企业协会相关调研显 示, 1400万家中小企业中,大概只有 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可见民营经济融资之难。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显示,小额贷款平均利率能达到 20,大型民企融资成本在10以上,应急式短期民间高利贷利率更是高得吓

37、人,而央企的融资成本只有 5.3左右,可见民营经济融资之贵。 三是民营经济成本上升问题突出。以北京市为例, 2013年北京市非公经济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成本压力逐步增加,非公经济主营业务成本、利息支出、应付职工薪酬之和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 86.9,比 2012年同期高 1.2个百分点。调 查显示,成本上升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认同率达 79.2,高于2012年 10.2个百分点。 四是政策不落实问题亟待解决。两个“ 36条”都提出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但民营经济一直饱受“弹簧门”“玻璃门”之苦。近年来国务院又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减税减负的政策,也难以落实到位。一些部门

38、的审批权是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总之,“含金量”高的不愿放,这些都让民营企业有苦难言。 三、民企壮大需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方能破除“拦路虎” 一些专家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的现代化,将有助于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并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政府应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坚决推进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明放暗不放的部门要追究责任。继续清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尤其要清理那些以所有制划线的歧视性规定。继续简政放权,拿出“真金白银”向社会和市场开放。而且政府应推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而让企业能够“法

39、无禁止即可为”。 二是政府应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对暂免综 合 信 息 门 窗 信 息 综 合 信 息 9 征收增值税或暂免征收营业税的范围,由月销售额或自营额不超过 2万元的企业扩大 到不超过 4万元,增大小微 企业的受惠面。今年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 6万元扩大到低于 10万元,建议将年应纳税所得额定为低于 20万元,继续扩大小微企业的受惠面。加大费改税力度,近来“税不够,费来凑”现象突出,应全面清理收费情况,大刀阔斧地削减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起以收税为主,少量收费的政府收入体系。降低贷款利率,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抑制高息揽储、缩短融资链

40、条、优化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管理等解决当前问题。另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保险信贷活动,推进利率市场化等 解决长远问题。 三是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由于相关政策和法律依据还不明晰,实际运作起来无章可循,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方探索很慢。 113家央企中,真正实现股份多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还不到 10家。政府方要形成改革程序,形成多个民企竞争性的进入机制,并重视进入民企的诚信和实力。同时要根据市场决定国有资产价格,同意民企控股企业干部和选任要由董事会决定。此外,还要减少审批,减税清费,防止乱收费和罚款。而国企方要改变企业由政府补贴和协调信贷的心理,要让短期和职位利益服从于长期和企

41、业、职工整体利益。民企 方则要有市场、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将想法进入契约,而非党政文件。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各种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政社不分,行政化倾向严重;有的利用政府部门授权形成对商业服务的垄断而谋取高额利润;有的服务时间长、收费高、质量差、责任不承担等。因此,培育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首先,要逐步减少其“官办”和“垄断”色彩,分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其次,扶持民间中介机构发展,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位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 织。最后,要有效约束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

42、自律管理。多方合力 共促系统门窗发展 门窗幕墙与玻璃行业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密切合作、共生共荣。日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在 2016年中国玻璃行业年会上呼吁 在面临较大市场压力的情况下,玻璃行业与门窗幕墙行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系统门窗的发展。本文根据其讲话编辑而成。 由于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由于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发展速度、特别是房地产发展速度放缓,使玻璃与门窗两个唇齿相依的行 业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转变粗放的经营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为社会提供更适合需要的、更好的建筑产品,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两

43、个行业都存在大量过剩产能,我国有大约 3万多家门窗企业,年产值约 15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大约 300500 万人。市场每年大约使用门窗 4亿平方米,但塑料和铝合金门窗的产能就达到 8亿多平方米,远大于市场需求。按照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要求,我们都需要加快行业的整合、兼并,淘汰消化过剩产能 ,提高行业集中度。“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提出“实施供给侧改革,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值得的,综 合 信 息 10 但是要在可以承受范围,切不可大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

44、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让用户知道什么是质量好的产品,让好的企业得到发展,使淘汰、整合的“阵痛”保持在行业稳定发展的可承受范围。 现状 门窗产品质量和性能远远落后于 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有了很大发展,现有建成建筑 500600 亿平方米,并以每年竣工二十多亿平方米速度增加。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040%。建筑门窗被称为建筑的眼睛,是建筑工程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窗户的热损失占到建筑能耗的 50%,门窗对建筑工程质量和节能

45、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门窗企业数量最多,门窗产能和销售市场最大的国家,许多企业都具备了生产优质门窗的能力。但门窗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相当数量建筑工程实际使用 的门窗,性能和质量都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型材、五金和密封等材料的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有的竟占到 80%,产品普遍没有经过科学的研发设计,制作和安装工艺粗放落后,导致验收后出现窗扇下垂、型材开裂、五金件断裂脱落、开启困难、透风、漏水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根据房地产项目工程质量投诉的统计,对门窗问题的投诉达到总投诉量的50% 70%。 我国门窗节能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阻碍国家节能减排

46、战略推行,目前我国使用的门窗 95%达不到国家节能标准。窗户的热损失占建筑能耗50%以上,占社会总能耗约 20%,我国 的节能标准、使用节能门窗的比例都远低于发达国家。德国门窗的节能标准( U值)已经降低到 0.8,我们只有北京、乌鲁木齐等少数城市降低到 2.0以下。我们目前的节能门窗使用率只有 0.5%,欧洲节能门窗使用率已达到 67%,其余 33%使用普通节能门窗的节能标准也远远领先于北京等我国先进地区标准。门窗节能水平低不但消耗大量能源,增加了全社会的采暖和降温成本,还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如果我们达到欧洲目前的节能标准,单位面积建筑采暖能耗可以降低三分之二,每年可节约 4.3亿吨标准煤,相

47、当于煤炭年产量 20%。(我国北方地区建筑占全国 10%,但能耗占 40%,仅冬季采暖比同纬度发达国家多耗煤 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70 亿元。) 分析 门窗产品质量问题及主要原因 1.门窗是由质量、性能要求和材料、设计、制作、安装各环节等系统要素决定的系统化产品。门窗应具备的功能和质量要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外观、反复启闭耐久性、抗老化、抗风压强度的质量要求,也有对其气密性、水密性、保温、节能、开启灵活、隔声等功能的要求。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建筑门窗产品质量、功能指标有不同的要求。门窗是由型材、五金、玻璃、密封和配件等多种材料和配件组合 而成的“系统产品”,质量和性能取决

48、于材料和配件的质量,取决于材料和配件之间匹配的合理程度,取决于产品加工和现场安装的工艺水平等多个系统要素。目前 ,多数门窗的供应和采购都缺少对系统的全面认识 ,只是按照用户对价格的要求把材料拼凑起来 ,这是导致门窗质量低劣的直接原因。 2.门窗质量责任不明确。门窗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 ,目前,主要是在工程市场销售 ,由于购买的不是制成品,产品质量和性能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占有使用门窗的用户并不参与购买 ,购买方也不占有和使用 ,分别是不同的主体。建筑工程的投资建造方只关注采购价格,分别指 定型材、五金、玻璃、密封等材料厂家,由门窗厂拼凑成产品,对门窗质量既没有人追究,也无法追究,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3.门窗产品管理制度不健全,检测机构行为不规范。国家取消门窗产品许可证制度后,没有明确门窗行业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门窗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质量指标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工程竣工后的检测评价;门窗质量性能只门 窗 信 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