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672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提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理论分析基础上,指出河北省高职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主张从政府、学校和企业等方面入手,加快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进而推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网络;就业服务体系 课题项目:2015 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项目:“河北省高职院校就业网络个性化服务体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HZ-2015-01090)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 年 12 月 21 日 一、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理论分析 就业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涉及到劳动

2、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劳动力的就业方式、就业机会等,还涉及到政府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就是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者力量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相互之间的组合与运行方式,也就是说它们在解决高职院校就业问题中所起的作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是高职就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就业模式是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2体现。因此,在完善高职就业服务体系时,我们主张把学校、企业和政府作为战略抓手,其中高校是战略重点。 二、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理论基础 (一)特质因

3、素理论。它是最早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选择理论,是由帕森斯创立的。1908 年帕森斯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提出了职业选择著名的“三要素模式”:准确了解自己,包括人格、能力、兴趣、资源及他特质;懂得在不同职业、岗位获得成功所需的条件、优缺点和发展机会;对于上述两者的相互关系的正确认知和平衡。 (二)职业发展理论。它主张用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职业的发展阶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金斯伯格和萨帕。 (三)职业锚理论。它是美国学者施恩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高职毕业生的一项跟踪调查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 三、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到很多个方面,

4、不能片面地割裂开来看问题。简单地把产生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归结于高职院校或企业,都不利于从根本上来解决就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在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就业是民生问题,同时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在高职学生就业服务方面还很欠缺。 31、法律、法规缺位。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通常是靠市场来调节的,市场调节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仅依靠市场调节不仅不能够充分保障高职毕业生

5、的平等就业的权利,而且有可能损害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2、就业政策缺少合力。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政策,如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由于涉及面太多,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就业政策难以发挥合力。 (二)企业方面。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跟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另外,高职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多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吸纳了大多数的高职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离不开企业。企业应主动地参与到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来,全程参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制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等活动,切实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

6、因此,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个是高职院校教育教改的参与者;另一个是用人单位。但是,当前学校与企业合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认真考虑和解决。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虽然高职教育始终与企业相拥相伴,现在校企合作也在不断地推进,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并不多见。 2、企业用人机制不合理。目前,企业没有形成公正、公开和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用人计划、岗位缺编、用人情况等透明度较低,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没有给高职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4(三)学校方面。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依靠是的个人综合能力,依靠的是专业素质修养。因此

7、,高职院校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就目前来讲,高职院校在实现规模扩张后,其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1、办学模式单一。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办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区域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的束缚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追求大而全,浓缩的“本科”院校,强调学科本位,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思想和意识淡薄。 2、培养模式僵化。虽然众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但是实际操作

8、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高职院校除了一些国家级示范院校外,差不多是压缩的本科培养模式。 3、教学改革滞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定位和出发点。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 4、就业指导欠缺。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就业指导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目前,就业5指导还不能适应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5、评价体系简单。众所周知,高职院校

9、招收的就是应试教育失败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形象思维要强一些,理性思维要弱一些,不能用常规的考试来评价他们。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考试的范畴理论多于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多为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的内容,考式形式简单、僵化,考查方法缺乏灵活性,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够全面、客观评价高职教育的学生。 四、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归根究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不仅是多方面,而且是多层次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又有机制、制度方面问题;既有政府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方面的问题,还有高职院校自身方面的问题;不能只期望通过某一方面的努力来解决高职院校就业难问题,而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配合和共同

10、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探索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时,要从大处着眼,要从小处着手,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破解高职院校的就业难问题。 1、强化政府就业保障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就业信息体系的构建、完善高职就业预警机制等。 2、完善企业就业服务体系。包括更新用人观念、加强校企合作等。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体系。包括办学模式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本位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化、评价体系日趋科学化等。 6五、结语 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后,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面比较广,需要用系统的观点来把握,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是关键,可以从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个方面来探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皓.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2赵明民.关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8. 3崔苏菁.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