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拇外翻护理,天坛,1.概述,5. 护理,2.病因及致病因素,概述,15度,拇趾外翻是指拇趾向外倾斜大于生理角度15度的一种畸形症状,拇外翻俗称“大脚骨”,是一种常见的踇趾向足的外侧过度倾斜、第一趾骨内收的前足畸形。经常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和症状,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常感疼痛,且足外形差,影响美观。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可单侧或双侧发病。,致病因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本身关节、神经、肌肉疾病等所造成的,因穿着不合脚鞋子所造成的,有遗传因素,鞋跟过高,鞋过尖及过窄,病因,大拇趾往外侧弯,大拇趾底部的关节脱位,后果,大拇趾关节内侧因穿鞋磨擦引起疼痛,挤压到其他脚趾,重者引起脚趾重
2、叠,疾病发展,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没有疼痛感,脚掌有轻微脚茧,不会直接影响行走.穿高跟鞋会引起疼痛,大拇趾外翻10-20度,关节及韧带有炎症,第一.第二脚趾明显挤压,脚掌明显变宽,足底脚茧明显,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疼痛及脚掌疼痛.,大拇趾外翻20-40度,脚趾重叠,横弓塌陷.鸡眼.脚垫.扁平足.后跟疼痛.双脚受力难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临床表现,脚部畸形,疼痛,脚拇趾外翻,表现,跖骨头突出,初期,第一跖骨头部隆起处因穿鞋摩擦致疼痛,拇趾严重重叠引起脚底的肌腱与筋膜僵硬致疼痛,后期,呈对称性,临床诊断,
3、患者常合并有平足症,部分有家族史或长久站立工作或经常穿尖头鞋史,.第二趾锤状趾,第二、三跖骨头跖面形成胼胝,第一跖趾关节突出部形成足拇囊炎,线摄片,足拇趾外翻、旋转畸形,局部疼痛,行走困难,2,(1)第一、二跖骨夹角大于10度以上,(2)各骨头张开,第一跖骨头跖骨面的子骨向外移位,(3)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关节附近处可有骨赘形成,严重者可产生骨性关节炎,(4)足拇的跖趾关节轻度脱位,X线片,治疗,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对于轻度患者,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穿合适的鞋子,借助一些矫形器械,如拇外翻矫正器,适应症:适用于疼痛厉害、畸形严重的患者,手术方法:主要是将滑囊
4、、增生的骨质切除,矫形支具,手术方法,软组织矫正术骨性矫正术 Keller手术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软组织矫形术,适应证:适应于踇外翻角40以下,其他夹角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跖趾关节退变性改变。手术方法:在踇趾内外侧各作一弧形切口,将趾骨头内侧面与趾骨不对应的软骨面及骨赘切除并修平骨嵴。从外侧切口矫正跖骨与趾骨位置后分离踇内收肌止点,下移与跖骨头外侧的关节囊缝合固定。,踇外翻Mcbride手术,Keller手术,适应证:适应于踇外翻畸形严重并有第1跖趾骨性关节炎病变、疼痛显著者。手术方法:手术选用第1跖趾关节为中心的背侧“S”切口,将近节趾骨基底部切除1/3至1/2,同时将第1跖骨周围骨赘切除,
5、保留跖骨头的关节面,克氏针固定维持矫正位置,并用关节囊及趾骨切除后所余的骨膜覆盖跖骨头。,拇外翻Keller手术,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适应证:严重疼痛的踇外翻畸形,伴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踇外翻复发。手术方法:取踇趾内侧弧形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跖趾关节,将第1跖趾关节关节面凿去,将踇趾放于外翻1015、背屈25位,用2枚钢针交叉固定。,术前护理,向患者介绍小切口微创治疗拇外翻的特点、手术优缺点及手术的成功率。多与患者交流,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减少顾虑。 遵医嘱备皮、消毒。,术后护理,患者术毕回病房后,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妥善放置体位, 垫气枕抬高患肢, 减轻肿胀。注意足趾末梢血运,
6、特别注意绷带卷固定拇趾位置是否良好,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一般伤口疼痛, 12 d 内较重, 必要时用止痛剂对症治疗。 出血: 术后少量出血一般不需处理, 应密切观察, 如出血量多时可适当应用止血剂及通知医生换药处理。伤口换药: 术后换药非常关键, 直接影响矫形效果。分别于术后24 h、1 周、2 周、4 周、6 周换药。每次换药进行手法矫形。,康复指导,术后24 h 内不宜做功能练习,以免加重出血; 24 h 后伤口换药, 开始进行拇趾及踝关节功能练习, 促进截骨端的愈合, 避免术后粘连引起的功能障碍; 术后2 d 内可在室内活动, 生活自理, 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走, 2 周后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术后要穿特制前开口软鞋帮矫形鞋辅助功能锻炼, 2 周后可更换特制的拇外翻术后矫正支具固定, 加强足底部功能锻炼, 重新建立足部生物力学平衡。除去外固定支具后仍然要坚持足底肌的功能锻炼, 有利于足弓的恢复及足底肌力分布的重建, 增加足底着力点的稳定性。,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