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990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全社会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研究和培养越来越重视,各高校也逐渐开始将可雇佣性培养融入课程教学改革中,从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能力,提高就业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及专业特性,总结出一套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可行性培养方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可雇佣性;就业;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08-02 一、可雇佣性内涵

2、 “可雇佣性”一词是“Employability”一词的意译,也可译为“就业能力” 。 “可雇佣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具有获得最初工作岗位、维持工作和根据需要获得新工作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可雇佣性的评判主要依据于 3 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的储备量、向雇主展示知识和技能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的运作发展空间等。因此,可雇佣性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体维持工作的能力” 。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可雇佣性则可以理解为“是大学生毕业更好就业并胜任其职业的能力和技能” 。 2可雇佣性的概念最早是为判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状况而提出的。现在,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不同的劳动力群体之中,在高龄劳动者、新入职的员工、缺

3、少必要工作技能的员工、女性、残疾人等低能力劳动力群体中应用更加广泛。可雇佣性的研究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可雇佣性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自 20 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一方面,高校经过大规模的扩招,造成了当下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由于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在大大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的层次及水平与以前相比有所降低,造成我国普通人才相对过剩、高精人才数量不足的状况。同时,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社会用工的需求量跟不上大学扩招的步伐,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 ,增大了高校毕业生

4、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高校的课程设计不合理、教育与社会脱节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原因。 思政专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恢复以来,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得了较好的的发展。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形成其自身“重理论、少实践”的特性,导致思政教育专业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与经济建设所需求的专业性契3合点,缺少必要的就业竞争力,陷入就业困境。其具体问题如下。

5、 1.课程设置较陈旧,培养方式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设立以来,在课程培设置上几乎没有大的趋时改动,专业的定位也不够准确。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下,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知识,专业的设置是为培养不同领域“专才”服务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专业技能上相对模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培养“通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但是在宽阔的知识面下却也存在着各种知识都不精通的现象。同时,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中也有一定的趋时更新,但是课程的安排在增强学生的可雇佣性

6、、提升学生竞争力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针对性不强。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2.社会实践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 基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才”培养的定位,学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操作及实践能力,应熟练掌握人际交往、商务礼仪等必要的素质能力,同时也应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计算机操作等能力。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尽管当前许多院校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但从学生目前的自身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会操作打印机、复印机等基

7、本的办公设备,不懂迎宾及会务礼仪安排,难以完成4基本的活动策划案等现象普遍存在。较差的操作及社会实践能力,使得本来就缺少专业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更加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期的竞争力和职业生涯的晋升空间。 3.学生创业素质不高,对就业理解单一、准备不足 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当前社会大环境提供的就业方式包括进一步升学深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任职、企业和社会组织任职、参军入伍和自主创业等。但是,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就业竞聘的理解和准备不足,不注重对自己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就业竞聘期

8、间,往往也只了解其中一部分就业方式,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这一就业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与技术类专业相比,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较低,选择面也较窄。因此,自主创业是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在现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创新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相对欠缺,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人才培养可行性培养方案(解决方案)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索,推进课程改革 高校对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是解决就业困境的重要途径。而推进

9、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必须从课程改革5入手。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体系,并规划和树立好可雇佣性培养的长期发展目标,真正将可雇佣性培养融入日常学生培养计划之中。 具体地说,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开设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针对性、注重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如企业文化、逻辑学、传播学等课程) ;其次,还应多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的特色课程(如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公关礼仪等课程) ,从而开展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培训。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地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增强大学生

10、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专业特点,更多地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体验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可雇佣性,为大学生获取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顺应其“通才”培养定位,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知识构成。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既要提供有效的课堂教育,也要注重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团学组织等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社会调研、模拟谈判、外联交际等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也可以与一些厂商企业、党政事业单位等开展联系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1、学生提供一些文案、行政等符合其就业方向的实习岗位,以练代学,实现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从而达6到在实质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增强其可雇佣性,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第一,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思想理论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应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对可雇佣思想具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促进其具体的课程设计。从而,通过强大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和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形成结合专业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可雇佣性培养方案,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单纯学术教学模式

12、向提高学生可雇佣性综合能力教学模式的转变。 第二,高校应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和举办相关讲座的途径,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引导大学生去分析自己。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现阶段行业和职业特点,了解行业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为其做好初步职业选择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从而使其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对他们加强就业指导,包括怎样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如何撰写求职信和求职简历、如何合理地进行面试等就业技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应聘能力,提升求职的成功率。 四、结论 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是我

13、国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需条件。在当前环境下,可雇佣性培养越来越被7高校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满足企业或雇主的需要。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亟须改革。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从而在客观上促进其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雇佣性能力培养模式的推进,必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为其他专业可雇佣性能力培养模式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解决大学生群体可雇佣性能力较差、就业难度大等问题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