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102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僵化的人口流动模式逐渐发生着变化。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劳动力的流动形式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征。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说,金融中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劳动力流动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因此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自然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条件下,各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试图分析这种差异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发展 劳动力流动 区域差异 引言 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僵化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模式,开启了劳动力自由流动

2、的历史。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劳动力流动迅猛发展,流动形式丰富多样,不再简单地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跨地区转移这些原始的流动方式,而展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同时流动的生动图景,劳动力要素流动也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历来相关研究甚多,其中一个主要方向是研究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这些研究多是从迁入地与迁出地的要素差异着手,比如工资差距、就业状况差异、工2作条件居住条件等。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先导力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渗透力和推动力,近年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3、也得益于国内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部门的持续扩张。金融中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劳动力流动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因此,金融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自然禀赋明显差异化,且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条件下,各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也影响着劳动力流动呢?如果是,那么又是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的呢?本文以开放的视角,运用省际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把金融因素纳入劳动力流动研究中,对我国完善劳动力市场、实现区域间的平衡、协调发展有着参考意义。 本文试图在回顾相

4、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时,本文按照“十一五”四大广域政策覆盖区的划分方法,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10 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6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 10 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3 省(由于数据不可得性,其中不包括西藏、重庆) 。通过对东、3中、西、东北四个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特点。然后搜集、整理各地区的历史数

5、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相关的指标,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区域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进行了概括。 文献综述 自银行出现以来,人们就在思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可以说金融发展理论是伴随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而产生的,但由于金融在当时的附属地位,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对其进行单独的研究。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金融业作为经济中一个独立的部门发展起来,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从事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1955 年、1956 年 Gurley 和 Shaw 分别发表的两篇论文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方面和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投资 ,通过建立一种由初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逐渐演进的金融发展模型,证明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提高

6、,金融的作用会越来越强的结论,揭开了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 金融发展理论形成的基础是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他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1969)中将金融发展定义为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则是指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以及其与实体经济基础的关系。戈德史密斯认为,一国的金融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金融结构也会相应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就表现为金融发展。他结合了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基本指标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金融结构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在实证方面,通过对 35 个国家约 100 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4他得到了一个基本结论:

7、金融相关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正相关。这为此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以及分析基础。 1973 年,罗纳德?麦金农和 E?S?肖两本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的分别出版,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真正产生。他们提出的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和“金融深化” (Financial Deepening)理论全面地讨论证明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公认是发展经济学及货币金融理论界的重要突破。他们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一般情况下政府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加上发展中国家常出现通货膨胀

8、,促使实际利率为负。负的实际利率一方面打击了人们的储蓄积极性,另一方面刺激了借贷人的需求,二者均损害了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利率真实反映供求,恢复金融机构的配置能力,政府应该放松利率管制,降低金融抑制。同时,肖认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良好的金融体制能将储蓄有效地引导到生产上去促进经济,同时繁荣的经济也能通过提高个体收入刺激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从而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0 世纪 90 年代初,King 和 Levine 开创性的工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他们放弃了原有金融理论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试图建立一种把发展中国

9、家及发达国家均能包括进来的一般理论。他们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影响。King 和Levine(1993)在 Goldsmith(1969)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四个指标测度5金融中介质量(Depth 指标,Bank 指标,Private 指标,Privy 指标)以此表示金融发展水平,这是在金融功能计量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金融中介规模以及功能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中的资本形成,而且刺激了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和长期经济增长。 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状况的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地区发展特点,金融系统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也带有突出的差异及不平

10、衡性。特别是 1997 年后,国有银行开始逐步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大量金融机构、金融活动向大城市聚集;而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迟缓,金融形式相对落后,金融活动数量和规模明显偏低(巴曙松,1998) 。 (一)区域金融发展指标 鉴于中国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结构特征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采用金融中介发展相关的三个指标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即金融中介规模指标,本文选用金融机构存贷款额占同期国内总存贷款额比重(SHCR)来度量。金融中介效率指标,包括信贷转换率(SLR) 、私人企业获得的信用与 GDP 的比重(PRIVY)两项指标。其中,信贷转换率=贷款总额/存款总额,金融功能论认为,金融中介

11、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储蓄逐步向投资的转换,使得剩余资金得以利用,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 SLR 指标能够有效检验金融中介的效率。 在以往金融发展水平的研究中,由于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小,企业主要把向金融机构的借款作为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一些学者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 GDP 比重来衡量我国各省市金融发展水平。但在我国相6当部分贷款被政府干预借贷给了那些缺乏效率的国有企业,这一指标具有缺陷。私人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资本边际产出更高,因此如果将资本更多地配置给私人企业,则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因此使用私人企业获得的信用占 GDP 比重这一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的程度和整体

12、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金融机构对私人企业的贷款数据无法获得,在对 PRIVY 指标进行计算时,本文借鉴了李敬(2007)的研究结论,使用式子 PRIV=Loan-0.1993SOE 得到指标值。其中 Loan 表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 GDP 比重,SOE 表示国有企业产出占总产出的份额,基本逻辑是从贷款总额中分离出国有企业贷款。 (二)地区金融发展差异 按照“十一五”四大广域政策覆盖区的划分方法,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10 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6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13、、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 10 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3 省(由于数据不可得性,其中不包括西藏、重庆) 。 金融机构存贷款额占同期国内总存贷款额比重(SHCR) 。图 1 表示几个主要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额占国内总额比重,东部地区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约占全国存贷款总额一半左右,且所占比重持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基本持平,东北地区比重最低。 7由于不同地区包含的省市数量不同,直接影响存贷款总额,因此通过省市数量对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额进行平均。如表 1 所示,四个地区的存贷款平均值均呈上涨趋势,东部地区远高于中部地区,且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

14、地区。东北地区在 2000 年前,平均值接近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2000 年后,仍高于中西部地区。 通过对金融机构存贷款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金融机构规模上,东部地区远高于其他地区,地区差异比较明显。 信贷转换率(SLR) 。从图 2 可以看到,2000 年前东部地区信贷转换率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比较明显。2000 年后,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这有可能与地区经济状况及政策相关,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对东部地区大力扶持,贷款增加使信贷转换率变高;而之后,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开发的力度,使得其贷款增加,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存款水平较低,因此增大了信贷转换

15、率。 私人企业获得的信用与 GDP 的比重(PRIV) 。图 3 反映的是衡量金融中介效率的另一指标,从图 3 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同上面两个指标一样,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是,东北地区的PRIV 值最高,且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虽然 PRIV 指标是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GDP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能够更真实反应金融中介效率情况,但是由于是与 GDP 做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这一指标产生了影响,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水平及 GDP较低,因此拉大了 PRIV 指标。 通过本文运用三个金融发展指标从金融中介规模、金融中介效率两8个角度对不同地

16、区的衡量,可以看出,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基本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产生并影响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需状况、政府的行为以及法律和社会信任状况等,每种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是不确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区域的各方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概况 (一)劳动力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从表 2、图 4 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流动呈持续扩大趋势,从 20世纪 80 年代初的 3053.3 万提高到 2009 年的 2.11 亿人,特别是 20 世纪90 年代起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我国省际流动人口从 1990-1995

17、 年的2076.9 万上升至 2000-2005 年的 4779 万,整体规模扩大了一倍。 (二)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表 3 显示,在跨省劳动力流动中,由中部地区省份向东部地区迁移的比重从 1990-1995 年的 71.52%上升到 2000-2005 年的 90.95%,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的比重从 58.29%上升到 85.5%,同时,东部地区省份内部流动的比重由 63.46%上升到 70.54%(东部地区指的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吉林、黑龙江、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西部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内

18、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与金融发展部分划分有所不同,但不影响整体趋势分析) 。 图 5 更直观地表现了省际间的劳动力流动。箭头所指为劳动力流动方向,9箭头的宽窄大约代表相应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内陆省份向沿海省份,并且越来越宽的箭头也显示着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在逐年递增。由此可以概括出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所表现出的特征: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省份向东部地区省份流动,且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占各地迁出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计量方程的设定与结果 为验证金融发展因素对省际劳动力流动产生了何种作用,本文设立基本的估计方程如下: Ln(Mij/Mii)=0+1 ln(RWj/

19、RWi)+2 ln(Disij)+3ln(Unemj/Unemi)+4 ln(openj/openi)+5 ln(Financej/Financei) (1) 其中,ln(Mij/Mii)表示从 i 地迁移到 j 地的劳动力人数/从 i 地迁移到 i 地的劳动力人数; ln(RWj/RWi)表示迁入地 j 地的实际工资与迁出地 i 实际工资的比值。这一变量表示的是预期收入。本文使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除以 CPI 指数得到各地的实际工资水平;ln(Disij)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由于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一致采用各省省会之间的铁路里程来表示两省之间的距离。ln(Unemj/Unemi)表示迁入地 j

20、 失业率与迁出地 i 的失业率之比。这一变量用来表示两地的就业情况差异;ln(Openj/Openi)表示迁入地与迁出地经济开放程度的比值,这个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两个地区间对外经济状况的差异。由于本来归纳的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影响作用机制中包括贸易效应,因此本文采用贸易依存度指标来对地区经济开放度进行度量,即开放程度=进出口总额10/GDP;ln(Financej/Financei)表示迁入地金融发展水平和迁出地发展水平之比。为了更全面地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本文采用可以表示金融中介规模和金融中介效率的三个指标作为金融发展差异的变量:金融机构存贷款额占总存贷款额比重(SHCR):金融机构存贷款额

21、/同期全国总存贷款额 ln(SHCRj/SHCRi) ;信贷转换率(SLR):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ln(SLRj/SLRi) ;私人企业获得的信用与 GDP 的比重(PRIV):ln(PRIVj/PRIVi) 。 本文所使用的劳动力流动数据来自全国 2000 年人口普查以及 1995年、200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各省间距离数据来自于全国铁路主要站间货运里程表 ;金融发展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 ;其他宏观数据来自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其中对于 PRIV 指标的计算,本文借鉴了李敬(2007)的研究结论。由于劳动力流动数据来源于每五年进行一次的抽样调查,因此本文

22、进行实证研究的数据分为三个时间段,1990-1995 年、1995-2000 年、2000-2005 年,同时本文对每个时间段的实际工资、失业率、开放度等指标进行了平均,进行检验的数据由平均所得。本文所有数据涵盖了全国 31 个省份,但由于西藏金融发展数据有缺失忽略不计,且重庆 1997 年才从四川分出,因此共包括 29 个省,得到的结果如表 4 所示。 金融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区域间流动的促进作用是在地区社会经济具有显著差异基础上发生的,只要这种差异状况不改变,国内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将会持续。对于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且迁入人口较多的东部地区,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大量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