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与学业成败归因的相关研究摘 要:为了探讨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与学业成败归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自我认同感量表和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 对在校中专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中专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内归因倾向;高自我认同感学生与低自我认同感学生在学业成功的能力、努力及运气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业失败的努力及运气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学业成败归因 1 引言 归因方式也称为解释风格 1,包括自身他人的、持久暂时的、整体局部的三个评价维度,将消极事件归为他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原因称为乐观的归因方式,拥有乐观归因方式
2、的人称为乐观者;将消极事件归为自身的、持久的和整体的原因称为悲观的归因方式,拥有悲观归因方式的人称为悲观者 2。袁莉敏(2006)的研究表明 3,当人们把成功结果归因于自身内部原因时,会体验到自豪、自信等情感,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相反的当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时,则会体验到悲伤、挫折等消极情感。在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研究中张彩霞(2008)4 认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情绪人际交往、择业等起着不同的作用。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2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自我认同感在青春早期就开始呈现萌发状态,而普通中专生正属于青春早期的年龄段,在这一时期自我
3、认同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 5,自我认同感较高的大学生,他们更多地采取内归因的方式。对于客观事件他们会从自身找原因,以便更好地达成积极的自我同一性,而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又会促进健康的归因方式,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这三者的相关关系中可以看出,内归因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达成自我同一性,以此形成积极的自我。那么,中专生作为与大学生不同的群体,其自我认同感与学业成败归因方式之间是否也存在某种关系呢?这便是本研究将要探讨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为 265 名普通中专生,其中男生 96 人,女生 169 人;一年级学生 105 人,二年级学生 89 人,三年级学生 71
4、人;文科学生 93 人,理科学生 172 人。 2.2 研究工具 2.2.1 自我认同感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 Ochse 和 Plug 编制自我认同感量表 (A Sense of Personal Identity Scale, 1986) ,该量表用来测试个体是否通过Erikson 所阐释的自我认同危机,并对南部非洲 15-60 岁的人施测。他们的平均得分在 56-58 分之间,标准差在 7-8 之间。明显高于此分的人,说明他已形成很的自我认同感,明显低于此分,则说明他的自我认同感3还处于正在形成中 6。 2.2.2 MMCS 量表中的学业成就归因分量表 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由学
5、业成就、人际关系两部分组成。在本研究中采用学业成就归因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 24 个题目,1-5 的 5 级评分,分别从成功和失败归因维度入手,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因素进行分析。MMCS 的内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系数在 0.58-0.80 之间 7。 2.3 研究过程 进行团体施测,要求被试先完成自我认同感量表,后完成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 。 3 研究结果 运用 SPSS21.0 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1 普通中专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的总体倾向 对普通中专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的研究从学业成败四因素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中专生学业成败归
6、因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内归因倾向,并且注重内控性因素中的努力因素,相对忽视能力因素。而在外控性因素方面,相对注重任务难度因素。 3.2 不同自我认同感中专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的比较研究 为考查不同自我认同感中专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的差异,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将自我认同感分为低自我认同组、中自我认同组和高自我认同组,并以自我认同感为自变量, 学业成败归因各因素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4不同自我认同感的中专生在学业成败方面的事件上归因的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高自我认同感学生与低自我认同感学生在学业成功的能力、努力及运气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在学业失败的努力及运气因素上存
7、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表明,与低自我认同组相比,高自我认同感学生把学业成功更多归因为能力、努力等内控性因素,将学业失败更多地归因于运气因素,而低自我认同感学生把学业成功更多地归因于运气因素,将学业失败更多地归因于努力因素。这说明,与低自我认同组相比,高自我认同组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因于内控性因素,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外控性因素,而低自我认同组却恰恰相反。 4 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知,普通中专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内归因倾向,并且注重内控性因素中的努力因素,相对忽视能力因素。不管学业成功还是失败,普通中专生更倾向于努力因素,与能力并无显著相关。而在外控性因素方面,则相对注重任务
8、难度因素。 高自我认同组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因于内控性因素,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外控性因素,而低自我认同组却恰恰相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自我认同感较高的中专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更多的自尊与自信,对学习充满热爱,能在学习中提高自我,享受学习,因此其容易将学业上的成功归为自己内部因素的结果。而自我认同感较低的中专生,对自身信心不足,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能力差、学不好,老师不喜欢、同学排斥,这就可能导致其将学业失败归为自身内部因素。55 结论 1)普通中专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内归因倾向。 2)高自我认同感学生与低自我认同感学生在学业成功的能力、努力及运气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9、,在学业失败的努力及运气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当前普通中专生培养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培养学生自强自信,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形成合理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方式;二是普通中专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对学业成败结果的认知上,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Abrams on L T, Seligman M E P, Teas dale J D.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78 , 87: 49-74 2袁莉敏
10、. 乐观研究述评J. 特殊教育, 2006, (8): 82-86 3李成齐. 大学性归因方式众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张彩霞. 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4(3): 101-103 5董春雷.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J. 校园心理, 2015, 13(6): 368-370 6李义安, 娄文婧. 自我认同感量表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2): 181-182 67谭勇华. 大学生运动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