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821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碳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碳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碳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碳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碳交易市场体系研究摘 要 碳排放权交易是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新理念。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存在发展滞后、技术标准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的不足,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碳交易平台、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体系 交易平台 作者简介:张瀚文,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方向:公共事务与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108-02 一、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国外如欧盟、英国等碳交易市场

2、体系的成功经验均表明,一个成熟的碳交易体系需要完善的碳交易平台,特色的减排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实施。 相较而言,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本国完善的碳交易体系作为依托,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难免举步维艰。 (一)场内交易发展滞后 随着碳交易的日益发展,逐渐形成了场内交易平台碳交易所。碳2交易所一般分为环境市场平台或依托于能源交易平台。相较于西方各国完善的场内碳交易所,我国的场内交易平台起步晚、发展慢,有着“先天”的不足。 世界性的碳交易所已遍布欧洲、北美等地,形成了欧盟排放权交易体制、英国排放权交易体制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体制以及澳大利亚国家信托体制四大

3、交易体制。相较于国外碳交易平台的系统性建设以及较完备的交易体制来说我国碳交易所的建立却可谓姗姗来迟。 2008 年至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相继成立,迈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构建的第一步。虽然全国一些省市的交易所都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但这些仍掩盖不了我国场内交易的弱点,即仍旧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平台。目前这些碳交易平台只能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转让和国内排污权的交易,尚不能进行配额交易中清洁发展机制的转让,如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环境交易所的主要业务分别是节能环保技术交易、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 由于 CDM 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仍会倾向于买家市场,所

4、以国内的交易平台暂时不会成为主流,且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不完备,国际上的买家也大多都会去欧美市场进行交易,这也是我国缺少碳交易市场主导权,处被动地位的原由所在。从国内看,虽然国内碳排放权的交易量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仍旧只是个别一些较小规模的交易,参与主体无论是范围还是数量上都有限,这些无不体现出我国场内交易滞后的弊端。 (二)碳减排技术标准不完备 3目前,我国为了治理环境所面临的减排压力巨大,若要缓解这种压力,就需要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来作支撑,而我国正缺乏节能减排的标准,各类能源消耗标准和技术标准也都不完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完善。 碳减排技术的标准化是促进节能减排和优化

5、交易体系的关键措施,对于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拥有较完善的减排标准,用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碳排放量可以量化,以便监测和管理。而我国在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完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大多都是技术标准化的相关问题。相关研究曾表明,当前我国碳减排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相对分散,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和地方之间均不统一;相关的检测评价方法也不一致,认证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已确定的部分标准也与实际的工作不协调,无法反应实践的需求;种种问题导致碳减排技术的标准未发挥预期的作用。不完备的减排技术标准不仅影响了国内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话语权的发

6、挥。若要改善我国在国际碳交易中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就需要在我国主导发布的“熊猫标准”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上较典型的碳减排标准,清洁发展机制(CDM) 、ISO 14064-2006 和黄金标准 的发展经验,制定全面的减排技术标准,我国首批碳排放管理国家标准就将于今年 6 月起实施,这将是我国在碳减排标准完善过程中极具标志性的举动。 (三)相关政策法制不健全 现在,国内的相关法规大多是从侧面对碳排放权的交易进行一定的4引导和约束,实际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所以一部针对碳交易市场的全面性法规对于碳交易市场的完善至关重要。 在这一领域,部分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美国通过了

7、清洁空气法 、 2007 清洁能源法等;英国则先后出台了2004 能源法案 、 气候变化法和2010 能源法等 。而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以推行清洁生产为目的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国家,2007 年和 2009 年还分别对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订,但这些法规却未起到对碳交易市场应有的规范作用。即使是被不少人认为能够给予碳交易市场以一定法律支持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也只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在国家的政策层面上,虽然也给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大多涉及的是碳交易的申报流程、税收优惠等方面,仍旧无法给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提供较有针对性的支持。同

8、时在金融支持、碳减排的场内交易规则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也正是由于相关的政策环境尚不具备,所以目前国内一些碳交易的业务仍旧无法开展。而真正能对我国碳交易市场起到规范作用的是 2005 年颁布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但它仅是一个部门规章,在法律效力上的作用有限,这使其对碳交易所起到的实际规范作用也就随之缩减。所以若要在法律层面上给予碳交易市场体系的运行和发展以真正的保护,就必须要制定针对碳排放交易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优化路径 改进我国当下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相对被动的局面,进一步完善我5国碳交易的市场体系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推进统一碳交易平台

9、的形成 目前看来,除了北京、上海和天津的交易所之外,全国各地也陆续成立了一些碳交易平台,但这些交易平台大多都各自为政,相对分散,并未形成一个全国性统一的交易市场,而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之所以活跃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有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平台和运行良好的交易机制, 所以我国急需建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的碳交易平台。 对国内市场来说,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政府进行集中规范的管理,同时也可高效地整合各方信息进行统一公布,还能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价格体系,给全国的碳交易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对于国外的交易市场来说,全国性的碳交易平台可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

10、,这必将吸引更多的交易主体参与进来,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推进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繁荣。我国应该有的放矢,重点培养规范有序、功能完备的交易所、交易中心和网络体系,逐步建成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应具有一定的官方权威性,以保证其能够在吸收国外先进碳排放交易体系优点的基础上进行运作,并以市场为导向来指导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运行。同时,还要加强碳排放交易标准体系的构建,最终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平台。目前我国的三大交易所应加强合作,避免各自为政,积极探索碳交易制度和标准,并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具有法律保障和金融系统支持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体系。 6(二)加

11、强碳交易市场监管机制 为保证我国碳交易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应着力从交易的各环节出发,有效的调动起各监管部门,积极建立一个安全、畅通的交易环境,以此规范交易主体的行为,防止违法交易和市场垄断等类似现象的发生,进而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 由于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交易环节、方式和程序等也都较为复杂,所以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管的优势,并努力实现各监管体系的有机结合,如环保部门就应主要负责碳交易权的总量控制、碳排放的监测标准及操作办法的制定等任务。除了政府的外部监管外,各行也可以通过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如碳交易协会等来有针对性的对企业的减排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时可以在对相关成员进行

12、专业培训之后使其形成自我监测的模式,以此来降低政府监管的成本。同时还需对碳排放权的登记、监测与核证等内容进行全面的监管。 首先,应建立碳排放登记报告制度,确保所有许可证的申请、使用、转让和复核都符合相应的标准,无漏报现象。 其次,应完善环境监测系统,实施对排放源全天候的监测,以提供准确的排放信息给企业和相应的监管部门。 最后,应健全碳交易的全面检测系统,优化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的持续追踪系统,完善相关分配标准,加大对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定高于企业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超标处罚力度,敦促企业自动采取减排措施,以实现总量控制和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同时要严厉打击垄断和扰乱市场秩序的其他行为,对排放权的

13、转让进行合理界定和保护,严禁7违法现象的发生,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 (三)健全碳交易的政策法规体系 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起不到对市场交易主体、交易过程以及交易结果应有的监督和规范的作用,所以应在制定碳交易基本法规的基础上健全相关法律规范,给碳交易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就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制定针对碳交易的基本法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英国的气候变化法和日本的能源政策基本法都是符合碳排放交易的基本法律,我国也当取其精华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碳交易的基本法来规范碳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当前我国虽然制定了煤炭法 、 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

14、 ,但均属于单行法,覆盖的内容缺乏全面性和具体操作性,因此急需一部能够统率碳交易过程的基本法律法规。同时碳交易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除了一部基本法规之外,还应抓紧修订碳金融、碳减排的场内交易、碳交易市场的准入规则、碳减排技术标准和相关监督机制等配套措施,形成以碳交易基本法为核心,统领其它单行法的一套完善的碳交易法律体系,以便更好的推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注释: 赵敏、赫赫、王旭晟.碳减排标准的研究与探讨.上海建材.2010(5).23-26. 周鹏、周德群、袁虎.低碳发展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09(8).13-15. 李凯风.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的难点及解决对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