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索图书出版与文献资料的保护和传播出版具有记录、传播、积累的功能,而对重要历史文献资料的保护与传播正是这一功能的具体体现。作为思想文化的记录载体,我国有数以万计的古旧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与民族气质,是华夏文明传承数千年的历史见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献资料,后人才可以正确地了解历史,吸取前人创造的精华。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文献资料的保护和传播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流落到民间,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妥善的保护,不少文献最终永久流失;另一方面,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是保存在档案馆的文献资料,由于时代久远,再加上长期借
2、阅,很多已经散架,缺页掉页严重,无法翻阅。 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探索重要历史文献资料保护和传播的新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运用现代出版技术,将文献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加工、编辑出版就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而陕西人民出版社近期完成出版的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正是在探索文献资料的保护和传播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红色档案的出版在探索文献资料保护和传播方面的尝试 延安十三年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陕北能够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及抗日战争、解2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陕西人民出版社在长期出版党史军史选题书籍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
3、发掘了一批延安时期有重要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党史资料,在对这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后,选用合适的出版形式,实现了对党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的有效保护和传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一)前期注重文献资料的取舍 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 丛书在文献的选取上进行了突破,从收集到的资料中精心挑选,最终形成了一套史料全面,自成体系的丛书。 丛书十分注重文献收集的广度,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延安时期的真实情况。首先,丛书对当时延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的关注,通过收录中国青年 中国妇女 中国工人 解放 八路军军政杂志等党政机关各个部门的权威刊物,从青年工作、妇女工作、文化工作、工人运动等角度作了详尽的
4、介绍。其次,丛书对一些零散的资料进行了汇总,按时间顺序,分别整理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史料汇编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汇编 ,成为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各项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再次,丛书在收录文献时还充分考虑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公正原则,在选择对当时延安情况的介绍性资料时,不仅收录了延安方面编辑出版的五月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实录 ,还突破性地收录了上海出版的速写陕北九十九一书,以另外一种视角来看延安,通过对比,可以使研究者对当时的情况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丛书还尽力挖掘文3献的深度,即维护文献的起承,尽量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学术上的割裂现象。例如,丛书在完整收录八期文
5、艺突击 (毛泽东支持和鼓励下在延安诞生的第一个文学刊物)的同时,还收录了该刊物停刊后更名出版的全部十一期大众文艺 ,以及大众文艺停刊后出版的唯一一期中国文艺 ,从而保护了文献资料的传承,也有助于学者的系统研究。 当然也有一些文献资料,由于自身无法进行整理,所以无法进行合理的利用。丛书原本考虑收录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斗争等刊物,就是因为只找到零零散散的几份刊物,无法整理成套,不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得不放弃收录,留下了遗憾。 (二)后期考虑丛书的出版形式 文献资料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版直接影响着出版的效果。考虑到丛书的出版从一开始就具有抢救文献的性质,所以编委会对收集到的资料精心选编,
6、重新编排目录,尽量以影印的形式,既保持资料的原貌,又使资料更便于读者查阅。但是,要把文献资料全部影印,信息采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多,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因,大部分书籍不能拆开来扫描,也不能在扫描过程中使用强力,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对原书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坏。以丛书收录的大众习作为例。当时条件限制,刊物使用的是马兰纸,由于时代久远,纸张脆弱,所以很少能保存下来,在扫描时就需要十分的小心。另外,由于当时的印刷条件有限,不少文献本身的字迹就比较模糊,需要后期制作时做更加繁琐的文字处理。以丛书收集到的新诗歌为例。丛书收集到的新诗歌分为延安版和绥德版,其中一个是油印4版,一个是铅
7、印版。以普通的影印手段,很难清晰地呈现每一本书的原貌,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后期精修。 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的定位是再现文献资料的原貌,所以对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为此,编委会制定精密方案,购买先进的摄影扫描设备,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随后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文献资料进行原大扫描,再一页一页地对页面进行除黑、精修。这项工作历时近两年,克服种种困难,精修了上万张图片,文献资料信息采集的任务才宣告完成。 随后,为了顾及读者阅读习惯,同时尽可能地与历史文献本身进行对接,丛书还考虑到选择左翻书的呈现形式,并使用了正度 16 开尺寸的开本,使之易于展示文献内容。 作为当代出版物,通过综合材料选择、编
8、辑加工、装帧设计等环节,将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与文献收藏、学术研究等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综合体,更加便于阅读、利用和研究。 (三)注重丛书出版对资料保护及使用的推动作用 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最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历时五年收集、整理、编辑完成。丛书上千万字,首次系统地向读者展现了延安时期党政机关各个部门、文艺团体出版的各类文献,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对延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丛书入选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得到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应该说,丛书出版对这一批文献资料的保护及使用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5在丛书出版之前,关
9、注和研究延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读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收集、寻找、借阅相关资料,而且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往往无功而返。而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的出版将极大地拓展文献资料使用和传播的空间,使其更为方便地传播。研究者可以购买丛书,置于案头,做到随时随地查阅利用。各大图书馆也会购入丛书,为没有条件拥有该图书的读者、研究者提供方便。就连历史文献原件的收藏档案馆也会在拥有这套丛书后,将原件做妥善的收藏处理。甚至丛书还会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向域外传播,从而实现文献资料的全球共享。 图书出版对文献资料保护和传播的推动作用仍需继续加强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在重要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方面取得
10、了不俗的成绩,推动了文献资料整理出版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几个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出台,更是为文献整理出版事业指明了方向。 但是,以图书出版的形式保护和传播历史文献的事业还存在许多困难。人们前瞻性意识的缺乏,资金投入巨大而回收难形成的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如文献编排繁琐、专题整理范围偏窄、电脑软件扫描拼接技术复杂等困难都会形成阻力,使得肩负传播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出版人倍感压力。 唯有出版界同仁在追求短平快畅销书的同时,认认真真的花些心思在文化的传承与积累上,同时国家主管部门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从操作上给予指导、从资金上给予资助,才能为该项事业注入生命力,促进图6书出版对文献资料保护和传播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系陕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