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029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从消费需求、市场竞争特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阶段性特征,流通产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动力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流通产业进入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关键时期。以流通规模合理化、流通结构优化和流通效率提升为重点,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32 1 关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流通规模、结构、效率协同优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11 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特征及对流通产业的客观要求 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我国经

2、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系统的提出并论述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必然对流通业改革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宋则(2014)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主导型的经济新格局将基本确立;赵萍(2014)认为消费模式新常态下,流通产业应以消费便利化、消费成本、消费安全为着眼点保障和驱动消费增长;向欣(2014)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流通业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发挥消费新引擎作用;马光远(2014) 、刘伟(2014) 、苏剑(2014) 、裴长洪(2014) 、陈建中(2014)等分别从风险、产生原因、动力、机制、引擎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系统论述。 22 关于

3、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流通产业改革、重构 目前国外研究中尚没有关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的渠道冲突(Bowman,1997;Osterwalder,2007) 、效率缺失(Chesbrough,2006;Schindehutte,2003) 、社会福利(AkshayRao,2010;Boyd,2003)等方面。国内学者对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关于流通地位作用的再认识。刘国光(1999)提出流通产业的先导产业论,并指出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和产业关联;黄国雄(2005)提出流通基础产业论,认为流通的综合能力将是衡量一个国家国

4、力的基本标志,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效益和效率;高觉民(2003) 、柳思维(2004) 、庄尚文(2008) 、王晓东(2009) 、纪宝成(2010) 、李晓慧(2012) 、夏春玉(2012)分别从流通产业的媒介作用、降低成本、支撑生产、提升竞争力、产业关联性和价值链等角度对流通产业的地位进行阐述。关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郭国荣(2003)认为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的流通企业,建立和发展一批新型的网络组织,有利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王晓东(2011)认为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培育一批具备竞争实力的国有商业企业,使之成为流通宏观管理机制的传导主体;纪宝成(2010)认为应通过制度

5、、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流通产业升级;夏春玉(2012) 、宋则(2013) 、徐从才(2013)从物流管理效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转变零售盈利模式等角度阐释了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关于流通产业改革与重构研究。3高觉民(2003)认为流通产业调整的目标是要使新的流通产业结构具有资源配置高效率并且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媒介性产业体系;宋则(2013)认为应从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流通理论、政策和体制,牢固树立动态化的新财富观,对流通产业进行重构;谷克鉴(2012)从应借助动态分析方法,按照外部因素内生化的基本观点,改革与重构流通政策。 3 关于流通规

6、模、结构、效率协同优化的相关研究 关于流通规模问题研究。马克思在论述商业资本时,总是强调它的必要比例和要限制在必要的限度内,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商品流通规模要适度;王传维(2003)认为流通规模的大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及生产规模、消费规模相适应;纪良纲(2003)认为商业投资的扩大受到社会需求和投资品供给的双重制约,必须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相适应;郭娜(2009) 、丁婧(2009)分别从制度创新、系统机制角度论述了流通规模扩展与协调。关于流通效率问题的研究。高铁生(2012)认为完善优化市场匹配能力与机制有助于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俞彤晖、郭守亭(2012)认为出现流通效率区域差异的原因主

7、要在于市场化程度、市场集中度、城市化程度、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差异;张岩(2007)认为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间构建网络化互联模式,实现以“以信息代替库存” ,可有效提高流通效率;纪良纲(2003) 、晏维龙(2003) 、黄漫宇(2007) 、祝合良(2011) 、徐从才(2011) 、王旭东(2012) 、洪涛(2012) 、陈建中(2013)分别从市场集中度、物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水平、制度成本、交易费用、技术创新、市场体系4等角度阐释了提高流通效率的理论与途径。关于流通结构问题研究。高觉民(2003)认为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换离不开高效的市场机制;郭国荣(2003)认为

8、先导型的物流网络是构建我国先导型商品流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思维(2004)认为城市商贸流通结构合理化是结构的均衡问题,在商贸流通结构上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商贸流通业内部比例的协调问题以及商贸流通与外部环境的相适应问题。关于流通规模、结构、效率的互动关系研究。文启湘(2004)认为商贸流通主体建立长期性交易关系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规模扩张。王晓东(2011)认为流通的体系模式创新赶不上流通的体量增长速度,在结构层面也就表现出了流通规模与流通效率之间的矛盾。 2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流通规模、结构、效率协同优化的整体思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由模

9、仿型排浪式消费模式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流通产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应以流通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协同优化为基础,通过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来引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系统审视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系统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理清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流通产业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流通产业发展出现的突出问题,坚持底线思维,构建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框架。从规模、结构、效率视角出发,进一步剖析流通产业的深层次矛盾,实现流通规模合理化

10、、流通结构高级化与流通效率5提升。最后从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出发,推进市场体系与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法制化、规范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保证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3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流通规模、结构、效率协同优化的主要内容 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流通产业地位的再认识 流通业作为经济制高点的地位长期被忽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消费模式转换被放到首要位置,有必要对流通产业的地位进行再认识。从整体看,应从流通自身、产业视角、宏观经济层面对经济新常态下流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系统分析,确立流通产业先导性、基础性地位。流通产业先导性、基础性地位

11、的发挥,将使得流通产业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核心与重点。 2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流通产业的客观要求 系统梳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特征、思路,在消费模式、有效供给、市场竞争、创新驱动等角度,经济发展新常态均对流通产业提出了客观要求。通过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将有效促进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模式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模式转变,将从整体上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与经济运行效率。以期通过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消费主导的经济新格局,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实现有效供给。 3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框架 在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流通产业的地位及其客观要求的前提下,

12、提出应树立大流通思维与新财富观,坚持底线思维,以市场体系建设为6依托,以法制化营商环境为保障,以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连锁经营为核心,调控流通规模,促进商品流通规模合理化;优化流通结构,实现先导型商品流通结构;提升流通效能,降低社会流通成本;突出流通产业对全局的战略意义,充分发展流通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4 流通规模、结构、效率协同优化 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框架下,通过构建流通规模监控预警体系,流通结构系统分析框架、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找出制约流通规模合理化、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的关键与共性问题,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连锁经营

13、、产业融合,促进现代流通、智慧流通、绿色流通发展,实现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在流通规模监控预警体系构建时,着重考虑产业发展、居民消费与商业规模的适应性,重点解决批发市场、商业综合体等网点过度建设问题,总体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特征。在流通结构系统分析框架中,应着重分析流通的城乡结构、业态结构、虚实结构、组织结构等,通过结构优化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流通效率提升是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着重解决物流与供应链、连锁经营、产业融合等限制流通效率提升的瓶颈,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 35 市场体系与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 最后通过市场体系与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流通产业转型

14、升级提供市场与制度保障,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市场体系建设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也是保障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7键。法制化营商环境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市场秩序、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商品安全管理,对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均起到制度保障的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法制化、规范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从根本上保证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宋则收入倍增、消费变革与流通体制改革J.商业时代,2013(7). 2刘伟“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 3徐从才,盛朝迅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 J.财贸经济,20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