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农业大学兽医病理教研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量变化示意图,第一节 充血(局部组织/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一、动脉性充血(充血)1、概念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动脉性血液含量增多,简称“充血”,充血,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采食后消化道、运动肌肉,2、发生机制,(1)神经调节作用:致病因子刺激,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局部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使正常处于闭锁状态的毛细血管开放,造成局部动脉血液增加。(2)神经体液作用:炎症灶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代谢产物,使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下降,导致血管扩张。,3、充血的病理变化,眼观变化:
2、充血的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切面外翻),温度升高。 组织学变化: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增大,管壁变薄,内充满红细胞,血管数目增多。,4、充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1)结局 一般是暂时性的,病因消除即可恢复2)对机体的影响由充血的时间、部位决定积极:血流增加,流量大,带来更多的氧、养分、抗体,增加组织防御能力。同时将病理产物带走,对消除病因和恢复组织机能有积极作用。不良影响:时间久导致血管持续膨胀营养缺乏,管壁张力下降,血流减慢,变为淤血。,心外膜充血 (H.E,100x),心外膜充血(H.E,400x),侧枝循环模式图,肺充血模式图: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白
3、细胞、纤维素和红细胞,1、概念: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引起局部组织器官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淤血”。2、病因 1)局部性淤血:静脉受压(狭窄/闭塞):肠道扭转,肠套叠,绷带过紧、肿瘤等压迫; 静脉阻塞。 2)全身性淤血:心肌变性、心包积液,心瓣膜病,心收缩力减弱,尤其是右心心力衰竭时。,二、静脉性充血(淤血),3、淤血的病理变化,局部淤血组织呈暗红色或蓝紫色,体积肿大,机能减退,皮温降低。 淤血组织因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回流受阻而扩张,充满红细胞,组织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局部组织呈现暗红色。淤血持续发展,静脉压升高及局部物质代谢障碍,血
4、管壁通透性增强,局部淤血性水肿, 故淤血部体积肿大。,发绀:动物可视黏膜和被毛较少或缺乏色素的皮肤由于淤血,使局部组织变为蓝紫色的现象,称为发绀。,A、肺淤血,(1)肉眼变化:肺呈紫红色,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弹性降低,质地坚实,表面光滑,重量增加;切面外翻,并从切面流出大量混有泡沫状的血样液体。,猪肺充血、淤血,肺组织的沉浮实验,正常时2/3在水上淤血时半浮于水-出血时沉于水下,(2)肺淤血时组织学变化,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积有水肿液/浆液(其中含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巨噬细胞及少数脱落上皮)。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还可见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这些
5、巨噬细胞多见于心脏衰竭的病例,称为心力衰竭细胞,简称心衰细胞,又称为尘细胞。,肺淤血水肿,慢性肺淤血:肺泡内可见吞噬红细胞而生成含铁血黄素的单核细胞或肺泡巨噬细胞(心力衰竭细胞),B、肝淤血,右心衰弱时,首先引起肝淤血,因为肝静脉与后腔静脉直接相连而又缺乏瓣膜。肉眼变化:肝脏体积稍肿大,边缘钝圆,被膜紧张,重量增加,表面呈紫红色。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凝固不良的血液,呈暗红色。,肝淤血组织学变化,肝小叶中央静脉及窦状隙高度扩张,内充满红细胞。中央区的肝细胞因受扩张淤血的血管压迫而发生萎缩或消失,周边区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此时,肝组织切面的颜色不一,小叶中心部呈暗红色,周边部呈灰黄色,成为
6、红黄相间的斑纹,称为槟榔肝 。,肝淤血,肝淤血:狄氏间隙明显可见,充血、淤血鉴别,4、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时间、发生速度和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短时局部淤血,除去原因则可消退,如果淤血的原因长期存在,则淤血逐渐加重,造成出血,称为淤血性出血,并使实质细胞发生变性、萎缩和坏死(淤血性坏死)。,第二节 出血(Hemorrhage),一、概念 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体表或天然孔的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二、原因及类型 1破裂性出血:心、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2渗出性出血:肉眼上或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血管壁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红细胞可通过通
7、透性增高的血管壁漏出血管之外。,三、病理变化1破裂性出血的病理变化 (1)血肿:组织内的局限性出血,血液蓄积一处,常发生于皮下、黏膜下、浆膜下与肌肉等处。(2)积血:体腔内出血称为腔出血或腔积血(如胸腔积血,腹腔积血,心包腔积血)。(3)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不规则的弥漫性出血称为溢血,常与组织碎片相混合。(4)实质性出血:如果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分辨不出是动脉还是静脉血管出血时,则称为实质性出血。,2渗出性出血的病理变化,瘀点:针头大或更小的出血点(直径在1mm以下)。瘀斑:范围较大的出血(直径在110mm),形状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 出血性浸润:毛细血管、前毛细血管的出血,Rc流入血管周围间
8、隙,浸润于邻近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呈大片暗红色。 出血性素质:当机体有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向时,称为出血性素质。,充血和出血的鉴别,充血 出血肉眼变化指压褪色 指压不褪色镜检 红细胞在血管内 红细胞在间质注 :指压褪色是指活体或死亡不久的动物,四、出血对机体的影响1.不良影响:1)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对机体影响不大。如果出血发生在脑部或心脏,即使是少量出血,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2)急性大出血时,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1/31/2,则发生出血性休克,造成死亡。2.有利的方面:如蹄叶炎、破伤风、日射病、中毒性疾病等,血针放血用于治疗。,鸡新城疫腺胃乳头出血,猪瘟病猪胆囊内壁出血,猪瘟膀胱粘膜出血,
9、第三节 局部贫血(Local anemia),一、概念 指由于动脉管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造成的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二、病因 1动脉压迫性(褥疮) 2动脉阻塞性(血栓形成、栓塞) 3动脉痉挛性(麦角碱中毒、Adr ) 4. 侧枝性缺血(瘤胃穿刺放气过速),三、贫血的病理变化,贫血组织因缺血,露出组织固有色彩,颜色变浅,体积变小,边缘锐薄,被膜有皱纹,质度变软,温度下降,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皮肤、粘膜:正常粉红 黄白色肺脏:正常时粉红色 灰白色肝脏:正常时紫褐色 褐色,贫血,贫血,贫血,四、贫血对机体的影响,突然急速缺血,迅速建立侧枝循环或病因消除,机能便很快恢愎。如果长期缺血则
10、引起局部组织萎缩、变性、坏死。 如果血流完全断绝,又不能建立侧枝循环,则该血管所属的局部组织将发生坏死,因缺血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第四节 血栓形成(Thrombosis),一、概念:在活体的心脏、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 3血液性质改变。,1、血栓形成过程A、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成堆,使局部血流形成漩涡B、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许多小梁,小梁周围有WBC粘附C、小梁间形成纤维素网,网眼中充满RcD、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停滞的血液发生凝固,三、
11、血栓形成过程和类型,2血栓种类,1)白色血栓:血小板粘附于在损伤血管内皮裸露的胶原纤维上,形成血小板粘集堆,后者与纤维蛋白牢固粘附于损伤血管内膜处,形成光镜下均匀一致无结构的血小板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和少量的纤维蛋白所组成),肉眼呈灰白色,为白色血栓。发生于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是血栓的头部。,2血栓种类,(2)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局部纤维蛋白形成,其中网罗大量Rc和少许WBC,造成血液凝固,血小板的凝集与血液凝固交替进行,形成外观红白相间的血栓。(3)红色血栓:血凝加剧,血栓呈暗红色, 位于血栓的尾部,是血栓后端的血凝块。,血栓与死后血凝块的区别,血栓 血凝块表面 粗糙不平 光滑硬
12、 度 硬、脆 柔软有弹性颜 色 红白相间 暗红色与深黄色与血管粘连不易分离 易分离的关系镜检 有特殊构造 无,(4)微血栓(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内(主要是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一种均质无结构的具有玻璃样光泽的微血栓,称为透明血栓。常见于DIC时的内脏小血管。某些传染病(兔瘟)、自体中毒、药物过敏、输血引起血液性质明显改变,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引起。,四、血栓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1结局: 软化吸收:激活纤溶酶;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 机化再通: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向血栓生长。 钙化:不能溶解和机化的血栓钙盐沉着。静脉石。,2意义及影响,(1)有利方面:止血;防止
13、出血,在空洞周围血管形成血栓;炎灶周围形成血栓防止病原及毒素扩散。 (2)影响:阻塞血管腔;造成栓塞;若有感染,可造成扩散全身化等; 心瓣膜血栓造成心瓣膜闭锁不全。微循环的大量微血栓形成,引起全身广泛的出血和休克。,白色血栓模式图,血栓结构,尾部,体部,头部,血栓机化与再通模式图,血栓的机化,第五节 栓塞(Embolism),一、概念:异常物质或正常血流中不存在的非溶性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非溶性物质,称为栓子。常见的栓子有血栓、空气、脂肪、肿瘤细胞、细菌团块和寄生虫等。,二、栓塞的种类,1内源性栓塞 血栓性栓塞 脂肪性栓塞 组织性栓塞 2外源性栓塞 空气性栓塞
14、 细菌性栓塞 寄生虫性栓塞,三、栓子运行方向,1静脉性栓塞(小循环性栓塞)来自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经右心室 肺动脉,多在肺动脉分枝形成栓塞,此称为静脉性栓塞。,2动脉性栓塞(大循环性栓塞),来自肺静脉,左心和大循环动脉系统中的栓子,随血流从较大的动脉到较小的动脉分枝处发生栓塞,此称为动脉性栓塞。,四、栓塞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可造成梗死。瘤细胞性栓子可造成肿瘤转移。细菌性栓塞可造成新的感染病灶,甚至引起脓毒败血症。,第六节 梗死(infarct),一、概念 动脉血流断绝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梗死。这种坏死的形成过程称梗死形成;因缺血所引起的坏死灶称为梗死灶。,二、病因 局部组织缺血,均可引
15、起梗死。血栓形成、栓塞及小动脉持续性痉挛均可引起梗死。,三、梗死的种类和病理变化,1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肾、脑、心等动脉分支被阻塞后,血液中断,其分支(缺血区)及邻近动脉(周围吻合枝的血管)发生反射性痉挛,血液被挤走,结果局部因缺血而发生凝固性坏死,称为贫血性梗死,外观呈黄白色。,组织学变化:梗死组织的实质细胞发生肿胀,胞核浓缩、碎裂或溶解消失(坏死)。,2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常发生于结构疏松和伴有严重淤血的肠、肺、脾脏,因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坏死组织的肿胀不能将血液挤压出去。肺有双重血液循环供应,一支被阻塞,另一支虽有血流灌注,但它不能克服梗死灶内淤
16、血的阻力,血液停滞在灶内,血管壁缺氧,通透性增高而出血,外观呈暗红色。,肉眼变化:红色梗死灶,硬固,肿大,微突出于器官表面;切面湿润,呈黑红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以后因被吸收或机化而凹陷。,组织学变化:梗死组织的实质细胞发生坏死(核溶解、核破碎、核消失),多数只见轮廓,或呈均质无结构。或组织结构模糊,甚至消失,小血管内充满血液,间质水肿出血。,四、梗死对机体的影响,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因梗死发生的部位、大小、侧枝循环状态和梗死区有无病原微生物而不同。一般器官发生的小梗死灶,通常对机体影响不大,但是在心、脑等生命重要器官发生梗死时,常给机体带来严重后果。,图3-14 梗死类型,肾贫血性梗死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