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型大学联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智力支持当前,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都处于动荡之中。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导致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投入都在减少。与此同时,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却趋于上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估计,未来 10 年国际学生流动总量将翻一番。研究型大学在保持质量和竞争优势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相应成本不断上升。在教和学的方面,新方法、新技术也越来越昂贵。此外,人才匮乏,资深的、有经验的学者和研究带头人难寻。与此相反,刚毕业的学生也面临着就业无门的窘境,原因是代际过渡随着退休年龄提高而推迟。 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国际大学排行榜的推波助澜。这些排行榜仅提供了一些关
2、键指标的肤浅观点和衡量标准,其有效性往往值得怀疑。最糟糕的是,将那么多迥然不同的大学硬扯在一起,炮制出的线性排列榜单,会损害文化多元性和民族认同。然而,如今政府、大学、学者、学生和家长在进行有关职业和学位的决策时,都深受排行榜的影响。这种排名方式虽然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必须进行改革,从而在根本上为各方提供一种有效评估,有助于人们进行多样化的选择。 各国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战略显然千差万别。中国屡次重申创建世界级大学的决心,声明将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扶持高校办学。目前中国已有一个内容丰富的政策框架,并将之纳入国家五年规划,详细列出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大学发展的目标。2011 年发布的“十二五”
3、规2划中还提出,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要密切合作,包括大力倡导国际合作。 瑞典承诺要在国家优势领域开展尖端研究,同时让 60的人口接受完全由公共财政资助的高等教育,英美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则面临艰难困境。为此,英国将大学学费上调了近一倍,并将这一措施与学生直接贷款(债务)挂钩。在美国,许多州立大学预算经费被大幅削减,有些削减幅度高达 30;私立大学受影响较小,但它们收到的慈善捐助已大不如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采掘业、教育出口和旅游业等都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因此其国内整体经济形势较为稳定,迄今为止,政府对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扶持力度保持不变。 国际协助与结盟,应对四大全球性挑战 面对所有这些挑战,国际
4、研究型大学的领导者认识到,为了保持竞争力、自立和可持续性,有必要进行根本性改革。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业成绩上,一大关键是必须制定清晰的战略。在教育、科研和国际化过程中,着重发挥自己的优点,减少或杜绝缺点,坚持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线。浏览一下世界前 50 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计划,就能发现这些计划其实极为相似。 在此背景下,有一个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那就是国际协作、合作和结盟。在过去 10 年间兴起了 100 多家联盟,各个联盟在科研与教育、学生流动和资源方面的战略目标各不相同。某些联盟立足本土或地区,某些则是真正的全球性联盟。此类联盟的作用在于,同行们得以汇聚一堂,相互交流共同面临的机遇与
5、挑战、了解某些关键创新指标的衡量基3准以及各自战略计划的落实情况;有时各方还会分工协作,并在吸引资源方面进行合作。大型国际性联盟包括世界大学联盟(Worldwide Universities Network)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 、21 所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以及 21 世纪学术联盟(Academic Consortium 21)等,都在以各不相同的方式,为各自的目标奋斗。世界大学联盟在国际协作方面所起的作用,令人振奋。 世界大学联盟已成立 10 年,致力于通过协作应对四大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与食品安全、非传染病领域的公共卫生、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改革,以及国际关系
6、和发展中的文化理解。其成员包括来自六大洲的 18 所大学,成立了 85 个跨学科研究小组,以应对上述四大挑战为宗旨。联盟在内部治理、质量评审和战略发展等方面拥有健全体系。除上述研究重点以外,世界大学联盟还努力促进各成员增进国际接触、加快国际化进程。其中一项优先工作是提升研究人员与教师,特别是学术界新人的国际经验。此外,该联盟发展出了一套与政府部门、国际机构、企业和校友进行团队协作的方法,包括成立专门的团队,应对全球性挑战,并争取拨款、奖学金和人才等资源。 在协作方面,该联盟采取一种包容性做法:按照“WUN+”理念,任何一个相关大学或研究人员都可以加入联盟的某个项目小组。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夜里召开
7、的虚拟研讨会,都有很多人参与。另外还有其他新的全球性的挑战领域可以开拓,如能源与水资源的安全、健康素养和沟通、教育和成才途径,以及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全球性联盟的发展日益证明,从国际比较经验中获得的改革观点是有价值的。同时, “WUN 护照”4的概念和构想鼓励合作大学问的人员流动,从而为个体创造机会。 该联盟定期举办国际性会议,围绕上述四大全球性挑战设置议题,讨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及其对政策和实务的潜在影响。联盟也会与重要国际机构联合举办相应的论坛,而且还会举办后续的专题研讨会,跟进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确定新的项目。 2011 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大学联盟校长论坛:20112020 年高等教育
8、改革” ,主要讨论 10 年内将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与会者认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才争夺战、大学私有化、跨学科研究、学生经验及课程改革、教与学以及满足师生未来国际化需求的大学全方位发展等。更深层问题包括知识的转移和商业化、大学在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未来社会的构建,这些更是重中之重。 新兴经济体更需要在知识层面的国际合作 当前,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频频召开会议,不管是地区性会议还是全球性会议,讨论的问题如出一辙。在经合组织(OECD) 、世界银行(WB) 、世界卫生组织(WTO)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机构和基金会召开的会议上,讨论的范畴和讨论的成果也大同小异。很多讨论涉及全球性挑战,在这些领域
9、集中了大学的优势和知识,由各高校组成国际小组,探索实际的解决方法。在个体研究员或教育家的层面,此类国际合作可谓由来已久。不过,通过机构的接触和支持,形成更大规模的合作,凝聚的力量更大,影响也更大。 在这种发展趋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和科研在技能与工作、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框架内加快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可能带来5革命性变化。这适用于当前正面临财政困厄的发达经济体,也符合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发展中国家要想避免与发达国家在知识和经济上的差距被继续拉大,携手共进并在知识层面上进行合作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和科研未来若要取得进步,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根本性改革以应对全球发展的新范式。必须把重点放在研究国际优秀经验和最佳惯例上,同时也要尊重源于历史、而且在国家和国际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身份认同和国民文化。在多元性和终身学习及发展的各个关键要素之间若要取得平衡,需要有开放的国际辩论,集思广益。目前,我们还不擅于真正理解其他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往往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或者是唯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途径。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复杂挑战,加之在卫生、环境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资源趋于减少,所以挑战更大。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大学联盟这样的合作组织为国际社会各方提供了一条携手合作、相互理解、取得实效的良好途径。